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面对高校学生管理的诸多问题。教育部对《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进行了重大修改。当前的首要任务是认真学习和正确理解新《规定》,清理和修改各校自己的规定。开除、退学须以教育部的规定为限,在这方面学校没有“自主权”;考试作弊是不耻于学生本分的行为.对严重作弊行为可以开除学籍,学校应当严格学业要求和考风考纪,对学业不合格者实行淘汰制;对大学生婚恋实行人性化政策,但是应当加强管理。大龄学生要求结婚应当允许,而对一般学生则应劝阻,对大学生同居应当否定和制止。  相似文献   

2.
论大学生问题行为及其预防与矫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生问题行为的产生既有社会环境的影响,又有个人因素的作用。对此,应该认识和掌握大学生的真实情况,控制大学生的问题行为;以沟通为手段,加强对有问题行为大学生的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从而达到对大学生问题行为的预防与矫正。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对443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认为在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在观念上有如下几个特点:转型期的大学生并没有完全抛弃传统,他们仍注重个人修养与人格完善;大学生对这一社会地位较高的生活并不感觉良好;大学生的观念有世俗化、功利化倾向;在价值观长期与正统价值冲突而又不能与之对抗的情况下,大学生有形成两性行为的倾向。  相似文献   

4.
探讨单亲和非单亲大学生的人格特质和问题行为的差异以及人格特质与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广西百色市两所高校部分在校生进行测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单亲大学生的人格特点与造成单亲家庭的原因有一定关系,问题行为与个体的人格特质与有显著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一年级大学生学习风格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习风格是制约大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选择了西安交通大学487名一年级学生。采用柯勃的学习风格量表(LSI)进行研究,发现一年级大学生接受新信息的能力强,但加工信息的能力弱;具体感知世界的能力强,而理性分析世界的能力弱;反思观察别人的能力强,而主动实践的能力弱;绝大多数大学生的学习风格基本处于不平衡状态。据此,高等学校应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调节:(1)开展学习指导,有效提高大学生的认知加工水平;(2)进行元认知训练,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3)以学生为中心”构建课程环境;(4)加强实践环节。  相似文献   

6.
当代大学生的行为走向具有以下特点:利益性群体行为;社会性(政治性)群体行为;社交性群体行为;志趣性群体行为。分析大学生 的行为走向是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前提,针对其行为走向规律,采取正确决策,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不仅关系到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且也关系着大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喜謦孝号有实效地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应积极进行网络道德的理论研究;将网络道德引入课堂;促使大学生道德自律;建立健全网络行为的管理和指导机制。  相似文献   

8.
法律行为素质是大学生法律素质的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法治意义;高校法律基础课的德育属性和大学生法律行为素质的现状决定了该门课程必须把提高学生的法律行为素质作为追求的目标;加强法律行为教育应遵循大学生法律行为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大学生法律行为教育的基本原则,主要方法和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行为模式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基于“在线认知量表”(OCS),采用两组大学生被试,分别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探讨了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行为模式,编制了“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PIUS-CS)。结果发现:(1)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行为由上网冲动性、分离/逃避和网上优越感三个因素构成。量表具有较理想的内部一致性信度、构想效度和区分效度。(2)男大学生的上网冲动性、网上优越感较女大学生更强;文科类学生的上网冲动性较理科类学生更强。(3)上网时间和上网次数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模式只有较弱的正相关,不宜作为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行为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网络道德调查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济南市部分高等院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了大学生网络道德调查,发现大学生网络道德存在一定的失范行为,主要表现在:网络价值观念比较模糊;网上的言行缺乏约束和自我约束;网上人格冲突突出;人与人之间存在信任危机等。网络化已渗入大学生生活,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势在必行。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应转变观念,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德育的途径和方法;制定网络道德规范,增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加强网络道德修养,抵制网络诱惑。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与大学生网络伦理规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已对大学生的伦理观念和行为带来了一些意料不到的负面影响。究其大学生网络伦理失范的原因有多种多样。因此,必须加强网络伦理规范的研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校德育途径;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化教育,提高大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适度保持虚实之间的张力,促进大学生伦理观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自我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出发,依据自我教育的规律性和原则,结合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实践和经验,提出了通过激发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动机,增强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自觉性;开展大学生自我管理,是自我教育的培养过程;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自我激励是自我教育的重要内容,使大学生自我教育有了较大的内在动力;大学生社会实践是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径,它很好地把社会公共行为准则,通过具体、生动的形式,影响教育大学生,进行理性思考,使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向着健康、积极的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出现的新情况,主要有虚荣心强,诚信度弱;功利色彩强,社会理想弱等“六强”、“六弱”。面对新问题,高校在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时,可以从思想政治教育与“两课”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校园化建设相结合,构筑新时期沟通交流的新平台;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进行多渠道、多层次的教育等“八个结合”为切入点,主动应对时代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的挑战,着力把大学生培养成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14.
聚焦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心理冲突及其教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独生子女大学生问题已成为当前高校教育工作必须面对的问题。本从独生子女大学生身上存在的常见心理冲突如聪慧好学、积极进取。但表现欲强、孤僻离群;发展全面、乐观自信,但优越感强、恃才傲物;勇于批判、敢于创新,但逆反心强、价值现困惑;渴望独立、期盼成熟.但依赖性强、感情脆弱等出发,分析了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冲突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消除其心理困惑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5.
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广西桂中地区在校大学生的饮食、营养知识与健康行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桂中地区大学生对饮食、营养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容乐观,饮食处于自发行为,缺乏科学指导;大学生的营养态度良好,并自愿为健康而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大学生的饮食选择受意识、营养知识和经济条件影响;大学生喝酒、吸烟的比例不大,大部分学生能自觉参加体育锻炼,并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具有良好的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16.
网络已广泛渗入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并对他们的思想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个性心理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些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造成消极影响的原因是网格文化的特殊性和网络世界的弱规范性;传统德育的滞后与低效;大学生处在发展中,易受不良诱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王建智 《天中学刊》2003,18(5):80-81
调查结果显示,中学阶段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比不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体育能力和体育意识强,具有较好的体育行为。中学阶段体育教育的状况及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自觉性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整体体育意识及行为。  相似文献   

18.
运用“阶段性行为改变模式”的理论,对郴州市四所大专学校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的阶段性特点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完全不参加体育锻炼者占调查人数的34.20%;有体育锻炼习惯者为20.94%;有时参加体育锻炼,但没有养成习惯者占44.84%。郴州市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具有阶段性动力学特征, 并且有随着年级的增长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总的说来是好的,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价值观念的多元倾向;是非标准的多元倾向;非道德化倾向;社会公德和明行为的淡漠。出现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市场经济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负面影响;德育与智育在实际工作中一手软一手硬;片面渴求子女成才的家庭教育;大学生特殊社会身份等原因。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着眼点在于:高校德育工作的思路要改变;制定适宜的目标,激活个体道德需要;同时,要在生活中生成和养成德性。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考试舞弊是一种不诚信的行为,不道德的行为。部分学生平时不重视学习;心态不平衡,盲目跟从:讲义气、为缓解家庭困难;一考定胜负的考试制度,对舞弊行为查处不严等是大学生舞弊的原因。为了杜绝考试舞弊,要加强考试诚信教育、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加大惩戒力度、改革考试制度、帮助学生正确对待考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