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的卢之死     
《高中生之友》2011,(18):37
初,帝为贼所乘,崩于白帝城。新帝初立,惊闻先帝爱骑的卢已绝食数日。群医无策,乃急召蜀中名士公孙先。公孙先者,乃跃马公孙述之后,自幼习相马之术,晓马语。公孙先始见的卢,见其两颊垂泪,啼声哀婉,因而喝退侍者,以马语问的卢:"素闻君乃千里马,今新帝初立,君亦应振奋余勇,显扬威名,何为此者?"的卢答曰:"吾自幼丧父母,后随孙吴二将军,奈何二将皆战死,加之  相似文献   

2.
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车驾即日幸其馆。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  相似文献   

3.
任昉年谱     
昉生于宋大明四年庚子,卒于梁天监七年戊子,享年四十九岁,历宋、齐、梁三世,自孝武至于梁武,凡十四帝。今仿清人体例,于十四帝之下各系帝纪事,略及三公,由此可明昉所生活之时代也。任昉年谱系昉以三事:曰仕履,曰交游,曰著述。仕履不记出藩入守,亦不记品第,概以“除”字领。交游则记从某某游,与某某交。从某某游者,乃交游以求仕宦也。  相似文献   

4.
天帝赐酒     
《阅读与鉴赏》2002,(8):55-55
群神朝于天。帝曰:“觞之。”帝之司觞(掌管酒的人)执简记而簿之,三千秋而簿不成。帝问焉。曰:“皆有舁之舆。”帝曰:“舁亦簿之。”七千秋而簿不成。帝又问焉,乃反于帝曰:“舁之舆又皆有其舁之。”帝默然而息,不果觞。  相似文献   

5.
帝子教花     
青帝乃万花之君,掌管天下花种.帝有四子,嗜花,尝求帝以养之.帝不允,曰:"汝知养,不知教."四子啼求之,帝无奈,许之.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研读有关楚辞文献的过程中发现:"天问"乃屈子借天之名义发问,旧说不得其旨;"佥曰何忧,何不课而行之"乃屈子假众人之言以发问;"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是屈子问鲧的尸体被禁遏于羽山,为何三年而不腐败,非谓鲧被刑杀也;"鲧何所营,禹何所成"中"营"字乃惑义,非"经营"、"营造"义;"简狄在台,帝何宜?玄鸟致贻,女何喜"盖问帝喾与简狄行性事于九成之台。  相似文献   

7.
行龙司雨,自秦汉以降,多见诸文人墨迹与画卷之中。世人以为,龙自夏商产生以后,便独具司雨之功能。今吾人所见之文献,无过于殷商甲骨者。本文利用大量卜辞之“龙”、“雨”辞条,排比考鉴,发现此二字基本不在同一龟版中出现,故作出“商龙不曾司雨”之结论。有商一代,主雨者乃全能之“帝”。商人祈雨,卜问的对象是帝。帝可令“雨”,亦可令“不雨”。亦有焚巫尪以祈雨者?疚目疾炝私醪反?仅发现五条“龙”、“雨”并现者。然其中四条读作“宠”,一条系地名“龙田”,均与司雨无涉。  相似文献   

8.
形天是开题氏的祖先;“开题”即“形题”,也即“雕题”或“形天”。形天神话的背景在今甘肃西和县仇池山、洛峪镇一带,“奇股国”乃“形天与帝争神”之地。“奇股国”、“武都”之义大体相当,其得名与形天有关。  相似文献   

9.
长江与洞庭湖在城陵矶交汇处,滚滚东流,形成著名的"三江口".然而历史上的三江口并不在今城陵矶江湖交汇处,而在今岳阳城之南.由于主泓道的不断改道及地球自转的缘故,乃逐渐推移至城陵矶处.  相似文献   

10.
形天是开题氏的祖先;“开题”即“形题”,也即“雕题”或“形天”。形天神话的背景在今甘肃西和县仇池山、洛峪镇一带,“奇股国”乃“形天与帝争神”之地。“奇股国”、“武都”之义大体相当,其得名与形天有关。  相似文献   

11.
阅读下文及其注释,然后按要求逐一答题。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①。酒酣,请鲁君举觞②。鲁君兴(a),避席择言曰:“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③,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b)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齐桓公夜半不嗛易牙乃煎敖燔炙④,和调五味而进(c)之,桓公食之而饱,至旦不觉,曰:‘后世必有以味亡其国者。’昔文公得南之威⑤,三日不听朝,遂推南之威而远之,曰:‘后世必有以色亡其国者。’楚王登强台而望崩山⑥,左江而右湖,以临彷徨⑦,其乐亡死,遂盟强台而弗登,曰:‘后世必有以高台陂池亡其国者⑧。’今主君之尊,仪狄之酒也;主君之味,易牙之调也;左白台而右闾须⑨,南威之美也;前夹林而后兰台⑩,强台之乐也。有一于此足以亡其国。今主君兼此四者,可无戒与!”梁王称善相属。  相似文献   

12.
<正>今之少年,喜谤前辈,或能讥评孝章。孝章要为有天下大名,九牧之人,所共称叹。燕君市骏马之骨,非欲以骋道里,乃当以招绝足也。惟公匡复汉室,宗社将绝,又能正之。正之之术,实须得贤。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昭王筑合以尊郭隗,隗虽小才,而逢大遇,  相似文献   

13.
请按要求完成以下四则练习:(一)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后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官第一善应对举止娴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案其事画工皆弃市籍  相似文献   

14.
关于王昭君的故事可以说是古今皆知,《后汉书·南匈奴传》:“昭君字嫱,南郡人也,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徘徊,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生二子。及呼韩邪死,其前阏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书求  相似文献   

15.
在《报任安书》的末尾,有这样几句: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相似文献   

16.
帝与鲧     
主持人小夫子:天帝是缺乏温情的"冷血天帝",鲧、禹是充满大爱的"热血青年"——《帝与鲧》的故事予你全新的阅读体验。大禹治水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復(腹)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山海经·海内经》)  相似文献   

17.
张仪列传     
<正>苏秦已说赵王而得相约从亲,然恐秦之攻诸侯,念莫可使用于秦者,乃使人微感张仪曰:"子始与苏秦善,今秦已当路,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愿?"张仪于是之赵,求见苏秦。苏秦乃诫门下人不为通。已而见之,坐之堂下,赐仆妾之食。数让之曰:"以子之材能,乃自  相似文献   

18.
画工弃市     
元帝后宫既多①,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②,案图召幸之③。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④。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⑤。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对,举止闲雅⑥。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案其事⑦,画工皆弃市⑧,籍其家资皆巨  相似文献   

19.
神宗好名畏议 东坡既系乌台狱,天下名公知其冤而多不敢正言,唯张方平、范景仁上书救之。方平书盛赞苏子之才,谓“其文学实天下奇才,而犹碌碌无以异于流辈”等语。其书未达御览,后苏子出狱,见其副本而吐舌动色,或问其故,苏子不答。有问苏子由者,子由曰:“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与朝廷争胜耳。今安道之书乃云:‘其文学乃天下之奇才也’。独不激主人之怒乎?但一时急于救之,故为此言耳。”又曰:“但言本朝未尝杀士大夫,今乃开端,则是杀士大夫自陛下始,而后世子孙因而杀贤士大夫,必援陛下以为例。神宗好名而畏议,疑可以止之。”(《元城先生语录》)  相似文献   

20.
石崇     
石崇每要 ① 客燕 ② 集 ,常令美人行酒。客饮酒不尽者 ,使黄门交 ③ 斩美人。王丞相与大将军尝共诣崇。丞相素不能饮 ,辄自勉强 ,至于沉醉。每至大将军 ,固不饮 ,以观其变。已斩三人 ,颜色如故 ,尚不肯饮。丞相让 ④ 之。大将军曰 :“自杀伊家人 ,何预 ⑤ 卿事 ?”石崇与王恺争豪 ⑥ 。并穷绮丽以饰舆服。武帝 ,恺之甥也 ,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 ,枝柯扶疏 ⑦ ,世罕其比。恺以示崇 ,崇视讫 ,以铁如意击之 ,应手而碎。恺既惋惜 ,又以为疾 ⑧己之宝 ,声色甚厉。崇曰 :“不足恨 ⑨ ,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 ,有三尺、四尺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