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442)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必要劳动,是为了满足生产者自己及其家庭的个人生活需要而必须进行的劳动。必要劳动时间内所创造的必要产品,通过按劳分配原则归生产者个人所有。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剩余劳动,是为社会生产需要和社会公共消费需要而进行的劳动,剩余劳动时间内所创造的剩余产品,用于扩大再生产、建立社会后备基金、发展文化教育和保健事业、赡养失去劳动能力的入、组织国防和行政管理等等。剩余劳动的多少,反映社会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的发展水平。对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能否应用“剩余  相似文献   

2.
剩余劳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基本概念。这一概念说明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和奥秘。中师经济常识课本清晰明确地讲道:“超过必要劳动的界限而延长了的劳动叫剩余劳动。剩余价值就是剩余劳动的凝结。”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常常提出如“社会主义社会有没有剩余劳动?”“社会主义剩余劳动和资本主义剩余劳动有何不同?”等问题。为此,本文对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下两种剩余劳动进行一些探讨和分析。一、资本主义剩余劳动与社会主义剩余劳动的一致性分析和比较两种剩余劳动,有一个理论上的…  相似文献   

3.
“剩余劳动”“剩余产品”等范疇在社会主义经济中是否存在,看来虽然是一个不甚重要的问题,但三十几年来,苏联经济学界一直对此存在着異议,并几经翻案。我们该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我觉得,关于这方面的争论,似乎一直都属于概念上的争论。至于概念所包括的经济内容,大家的意见看来是一致的,没有谁去主张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劳动者可以把自己的劳动产品全部拿来用于自己的个人消费,没有谁去否认劳动者有提供为社会的劳动或产品的必要性。因此,争论的实质,实际上是“剩余产品”等范疇在社会主义经济中  相似文献   

4.
几年来,我国經济学界对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問題曾进行广泛的討論。但是,到目前为止,大家对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的范圍、商品生产存在的原因以及商品生产消亡的条件等問題的看法,还很不一致。农村人民公社化以后,各方面对我国现阶段商品生产的地位和发展趋势等問題,又展开了广泛的討論。商品生产問題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論問題,而且也是一个重大的实际問題。中共八大六中全会“关于人民公社若干問題的决議”中指出:“繼續发展商品生产和繼續保持按劳分配的原則,对于发展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5.
一、社会资金运行的调节机制的内容 1.调节社会资金运动的出发点 我们常说,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及其全体劳动者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然而,要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目的,就要求每个社会主义企业提供剩余劳动,创造剩余产品。在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条件下,剩余劳动创造的剩余产品也必然要采取价值形式,我把这种剩余产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关于价值和价值規律与社会主义經济的关系,在斯大林同志的“苏联社会主义經济问题”發表以前,是不被經济学者和經济工作者所重視的。斯大林同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問題”一文中,明確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既然有商品和商品生產存在,就有价值規律存在和發生作用,并指出其發生作用的范围,教導大家要重視价值規律,研究它、掌握它和运用它作为組織社会主义经济的工具。这对馬克思主义政治  相似文献   

7.
教科书从第二十四章开始进入了对社会主义国民經济体系的分析,这一章的中心內容是阐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質和特点。通过这一章的学习,我們不仅可以了解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質和特点,而且可以了解到社会主义制度下經济規律作用的性質、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間的相互关系的特点,这对我們了解社会主义經济的实質及其发展趋势和对实际工作都有重大的意义。学习这一章是研究社会主义国民經济体系的起点和基础,因为如果不了解社会  相似文献   

8.
一、剩余产品的比例性与社会再生产比例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指出:“在生产力发展的一定水平上,(因为这种发展决定必要劳动对剩余劳动的比例),产品分割为与原料、机器、必要劳动、剩余劳动相应的各个部分时,以及最后剩余劳动本身分割为一个用于消费的部分和另一个重新变为资本的部分时,都有固定的比例。”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仍可分割为c、v、m三部分。  相似文献   

9.
过渡时期經济的基本矛盾(三五二) 在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存在着多种經济成分,各种性質不同的經济成分之間是存在着矛盾的,如社会主义經济同資本主义經济和个体經济之間存在着矛盾,資本主义經济同个体經济之間也存在着矛盾等等,但在这各种矛盾中間,最基本的是社会主义同資本主义間的矛盾。这一矛盾的解决与否,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事業的成敗,这种矛盾是按照“誰战胜誰”的原則展开的,矛盾的双方在斗爭中都力圖巩固和扩大自己的陣地,力圖把小商品生产者爭取到自己这方面来,小商品經济虽然同資本主义經济有着深刻的矛盾,但它同时是資本主义存在和产生的溫床,因此,在解决社会主义同資本主义矛盾的同时,必  相似文献   

10.
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第二版跋恩格斯:《自然辯証法》《札記和片断》《辯証法》部分列宁:《唯物主义和經驗批判主义》第三章第三、六节列宁:《辯証法的要素》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經济問題》《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經济法則的性质問題》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告訴我們:周期性的生产过剩的經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不可避免的終身伴侶,是资本主义不可分的組成部份。资本主义发展史的本身就是这个馬克思主义科学论(?)的最有力的証明。自从資本主义制度存在以来,經济危机总是不断地、按周期地发生。尽管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个别危机的形式、次序和情景是改变了,但危机仍然是资本主义制度不可避免的组成部份”。资产阶级及其代表們总是梦想着能够使資本主义“避免”或“防治”經济危机。为了这个目的,他們也确实想出过不少“克服”危机的办法,但是  相似文献   

12.
剩余劳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基本概念.这一概念说明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和奥秘.中师经济常识课本清晰明确地讲道:"超过必要劳动的界限而延长了的劳动叫剩余劳动.剩余价值就是剩余劳动的凝结."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常常提出如"社会主义社会有没有剩余劳动?""社会主义剩余劳动和资本主义剩余劳动有何不同?"等问题.为此,本文对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下两种剩余劳动进行一些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在国民經济各部门中貫彻和加强經济核算,是整个社会主义时期一个很重要問題。毛主席早在抗日战爭时期,就指出:經济单位必須“建立經济核算制,克服企业內部的混乱狀态”。在前政务院頒布的“关于1951年国营工业生产建設决定”中,就明确了“加强工业的經营管理,实行經济核算制,是管理人民企业的基本原則。”几年来,經济工作人員遵循着党和政府的指示,在国民經济各部門特别是在工业部門,施行和貫彻了經济核算。并取得了不少的經驗和成績。但是也应看到,随着全民整风运动的胜利和国民經济全面大跃进以及农村人民公社  相似文献   

14.
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存在的原因問題,經济学界有过許多爭論,各执一是,相持不下,至今还沒有达到統一的認識。我們認为,在探討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存在的原因的时候,在研究方法上应該注意下面兩个問題,这就是:第一,我們必須从实际出发,从社会主义經济建設的实踐中观察为什么必須保留商品生产,为什么商品、价值、貨币、价格等等經济范疇在社会主义胜利后不会立即消亡,这里关键的問題究竟在哪里。第二,我們必須認真地考虑馬克思主义經典  相似文献   

15.
政治經济学教科書的出版是苏联高等学校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系統地闡述馬克思列寧主义經济科学基本原理的教科書的出現,向經济学家們提出了新的任务,要求他們進一步改善教学过程。現在使高等学校学生深刻地鑽研馬克思列寧主义的經济理論已經有了充分的可能。沙拉托夫大学政治經济学教研室,由於政治經济学教科書的出版对教学任务問題進行了討論,討論結果一致認为必須認真地改進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資本主义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对劳动人民的剝削、对各族人民的掠夺和殖民奴役上,而社会主义制度則相反,它以同样的客观必然性来消灭各民族在經济上、政治上、文化上的不平等,为各民族的經济和文化繁荣創造一切条件。現在列寧的这一預言实現了,即由于社会主义革命的結果,使得落后国家有可能在先进国家无产阶級帮助下,“避免資本主义的发展阶段,过渡到苏維埃制度,并經过一定的发展阶段过渡到共产主义。”苏联解决个問題的榜样具有全世界的历史意义。現在,过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1958年我国国民經济获得了史无前例的大跃进。这是党的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的伟大胜利。全国人民莫不为之欢欣鼓舞,并且正在以更高的热情和更大的干劲爭取1959年国民經济的繼續跃进,爭取在今年內完成第二个五年計划的主要指标。但是,一小撮右傾机会主义分子对于几亿人民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熟視无睹,而对于在这兩个运动中由于經驗不足而产生的并且已經得到克服或正在克服中的若干缺点却尽量夸大,用以攻击党的社会主义建設总路綫、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他们反对总路綫和大跃进的主要“論据”之一,就是說“以鋼为綱”挤掉了其他部門,造成了国民經济比例关  相似文献   

18.
(一) 实行農產品統購制度的必要性 農產品採購是我國的一項具有重大國民經济意义的事情。在現階段,我國城鄉之間、工農業之間的經济結合,主要是通过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採購这样兩个方面來实現的。隨着我國社会主义工業化和農業合作化的發展,生產联系形式——社会主义工業用大量的新式農具並準备用大量農業机器帮助農業的形式,將成为城鄉之間經济結合的基本形式。但即使到社会主义社会建成以後,  相似文献   

19.
“剩余产品”是《资本论》中的一个重要经济范畴。自从1952年斯大林同志提出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必须抛弃……‘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必要’产品和‘剩余’产品,‘必要’时间和‘剩余’时间这样一些概念”之后,在如何理解“剩余产品”上产生了很大的意见分歧。争议的焦点是,剩余产品是否是反映剥削关系的概念。为此,有必要认真研究马克思《资本论》中的“剩余产品”的含义。  相似文献   

20.
有人說:“中国政治經济发展不平衡,在先进地区,成立人民公社有它的必然性,而在落后地区成立人民公社就沒有必然性”。这是通过否定局部来否定全体。否定“人民公社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的正确論断。从思想实貭上,与右傾机会主义分子叫嚣的“搞早了”是一样的。但是前一說法此后一說法多了一层“理論”的伪装——即“政治經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作为“依据”,因此,就更容易迷惑人,危害性也就更大。为了澄清思想,深刻认識“人民公社是我国政治經济发展的合乎规律的产物”,就有必要对上述錯誤观点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