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线索是记叙文中贯穿全文的脉络,是记叙文谋篇布局的重要因素。记叙文在组织材料时,无论运用哪一种记叙方式,都必须将材料构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整体。阅读记叙文,要注意找出文章的线索,并沿着这条线索弄清文章的段落、层次,进而理解全篇的思想内容。记叙文的线索比较复杂,有的文章是以事物为线索,如《小麻雀》一文,以小麻雀为线索;有的以人物为线索,如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中的“我”,不仅是孔乙己悲惨遭遇的见证人,也是安排故事情节的重要线索;有的以事件为线索,如《分马》,全文自始至终以“分马”这一中心事件为线索,写得有条不紊,…  相似文献   

2.
记叙文的线索,原则上说,分为两个方面:即文章的顺序和贯穿文章的材料;一般说,是指后者。所以记叙文的线索与顺序,既有一定联系,又不是一回事。线索在记叙文中起着贯穿全文内容的作用,一篇复杂的记叙文往往不止一个材料,若把这些材料比作粒粒珍珠,那么线索是将粒粒珍珠穿成串的红线。线索的作用在于条理清晰、脉络分明地把一个个比较复杂的人物和事件连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整体。线索无定格。可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就是以“寻找和运送药品”串连全文的;有以人物活动为线索的,例如《谁是最  相似文献   

3.
写一篇记叙文,总得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否则会想到哪里写到哪里,"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突出中心,需要确定明确的、贯穿全篇始终的线索.线索是记叙文贯穿整个情节发展的脉络.它是作者纵横驰骋的思路,是把表达中心的各个事件联结成一个整体的联系线.记叙文中的线索,有随着时间推移而发展的时间线索,如《老山界》.也可以事件或物品为线索,如《草地晚餐》是按"晚餐"中心事件为线索的,而《红军鞋》则以一双  相似文献   

4.
吴蓓 《语文天地》2012,(10):13-14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一个人的眼睛中,往往可以透视这个人的灵魂。我们也知道“诗有诗眼,词有词眼,文有文眼”,“眼”即是诗词、文章的关键处之所在,理解了“眼”,就理解了诗词或文章。下面结合笔者的一些课堂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巧妙设置“课眼”。  相似文献   

5.
双线串珠法     
《新读写》2010,(7):80-85
记叙文一般有一条线索,一线贯穿。在写作学中称为“单线结构法”。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往往有两条线索。如虚实线、明暗线、双主线和主次线等。在写作学上称为“双线串珠法”,也就是用两条线索把散乱的材料串联起来成为一个整体。单线结构的文章情节简单,故事情节从开头到结尾次第展开。一以贯之。环环相扣。双线结构的文章便于拓展作品的广度和深度。更好地表现丰富而复杂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6.
文学即人学,人学乃情学。不知情,无以知文,诗词尤如此。诗言志,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主性情,不贵奇巧”,显然,诗词是诗人借以“言志”、“达情”的载体。诗人或缘情布景,或借景言情。故而,在学习诗歌时,若能以情驭诗,将诗情作为贯穿、理解全诗的主线,便能牵一“情”而动全诗,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7.
线索与顺序     
“要使复杂的记叙文有条理,需要把题材按一定的‘序’组织起来,这种贯穿全文联缀人物和事件的‘序’通常称为线索。”这是高中语文第一册(1990年人教社版)对线索下的定义。 分析这个定义内容,我们有这样的疑问:既然把贯穿全文联缀人物事件的“序”称为线索,那么,顺序不也就是线索丁吗?编者在“序”上加了引号,作了强调,似乎是说这个“序”有它特定的含义,那么究竟是什么呢? 的确,线索与顺序有共同之处,二者都贯穿了全文,联缀了人物和事件,但它们毕竟有着本质区别。作为概念,它们有着各自的本质内涵。所谓顺序,只是一种次序,对于写记叙文来说,是围绕文章的中心思想必须考虑的哪些先写,哪些后写的一种次序。在记叙文中,顺序具体表现为时间进程的先后,空间转换的先后,感情变化的先后等等。就普遍性来说,世间的事情总是随  相似文献   

8.
记叙文在组织材料时,无论运用哪一种记叙方式,都必须将材料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因此优秀的记叙文都有一条清晰的线索。或者以时间的转移、空间的变换、思想感情的发展为记叙线索,或以具体的问题、物品贯穿全文。阅读时抓住了统领全篇的线索,就能对文章的结构条理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因此,把握记叙的线索也是记叙文阅读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9.
【写作导引】一篇优秀的记叙文除了具备"六要素"之外,还要有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如果将记叙文比作一条光彩夺目的珍珠项链,那么素材就是珍珠,而线索就是穿起珍珠的银线。线索将人、事、物、情感等穿连起来,使文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换句话说,如果离开了线索,素材再熠熠闪光,也只能七零八落,不能成为一件珍品。那么,记叙文的线索分为哪几种呢?1.以人物为线索。比如,胡适的《我的母亲》一文就以  相似文献   

10.
<正>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这条线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整体。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耀眼的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的彩线。这根彩线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也是文章的提纲。因此,写作记叙文,须"纵横联结,一线串珠",使文章层次井然、主旨突出。  相似文献   

11.
乐燎原 《当代学生》2012,(24):28-29
主持人龙吟:在一些经典的诗词中,往往能通过一字一词总览全貌,这便是"诗眼"。诗眼,是理解诗词的一把钥匙,抓住了它,就容易深入理解诗词的主旨。有时候,"诗眼"是作者偶然得之。有时候,"诗眼"是作者事先确立,这便是所谓的"一字立骨"。诗法指津"一字立骨",也称"一字经纬",是古典诗词创作中常用的一种写作技巧。所谓"一字立骨",具体说来,即以某个核心字词(如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愁"字)或关键短语(如柳永《雨霖铃》中的"伤离别")作为诗词作品立意的根本,使之成为整篇诗词布局谋篇的枢纽,该篇诗词的整体内容均受这一字的制约与驾驭,主旨的表达就显得更为鲜明而集中。  相似文献   

12.
写记叙文,除了记叙简单的事情,也会涉及到记叙比较复杂的事情。所谓比较复杂的事情,一般是指事件本身情节比较曲折,头绪比较繁多,时间的变化和地点的变换比较频繁等。那么,该如何记比较复杂的事情呢?我们可以采取下列方法:首先要从错综复杂的事件中理出记叙的线索。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我们知道在写散文时要注意“形散而意不散”,一根红线贯穿始终,这是许多人都知道的道理。有了要素条件就要分析,理出一条中心线来,这中心线就是线索,用线索将内容串起来:就像小时候将山楂用线串连一样。在串山楂时,你就不能将无关的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有关线索的几个问题──不同体裁文章的线索方式,复线索和线索贯穿。线索与思路的区别进行了初步探讨。指出线索不仅存在于记叙文之中,还存在于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文章之中,但由于文体不同,不同体裁的文章有不同的线索,线索有单线复线之分,有明线暗线、主线副线之分,线索贯穿常用语言标志来显示。  相似文献   

14.
杨亚莉 《课外阅读》2011,(9):313-314
记叙文因其线索清晰,文笔明快成为学生考试时的首选之作,然而从历年考试来看虽然有不少考生选写记叙文,但写作状况不理想。怎样才能把这一常见文章体裁写得精彩?“五个一”记叙文作文法给学生一个可操作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一盏灯,一颗美好的心灵——灯,是《深夜,那盏灯》的“文眼”。灯是一个美丽的“谎言”,灯的故事是姐姐为“我”苦心设置的一个谜语。姐姐为抢救落水儿童而不幸牺牲,使姐姐的形象升华为“我”心灵的灯,成为坎坷人生路上的灯塔,也成为读者心中不灭的灯。闪闪的灯,是姐姐美好心灵的象征。本文以《深夜,那盏灯》做题目,画龙点睛地揭示了主旨。一个人物,一个高尚的灵魂:记叙文——关键是把人写活。“我”在本文中虽贯穿始终,却只是一个线索人物。本文的中心人物是姐姐。本文的独特之处在于,作者没有像一般记叙文那样去一味正面描述姐姐的故事,去…  相似文献   

16.
“诗无言外之意,便同嚼蜡。”(袁枚《随园诗话》)“言外之意”的产生就在于诗词中“意”的传达由创设意境来完成。诗词阅读欣赏中重要的活动是把握诗中创设的意境,进而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感。而在诗词教学中,这个最重要的环节却往往被忽视或淡化,造成学生对诗词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不是建立在对意境分析的基础上而是由教师刻意赋予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正>诗歌解读是高中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很多同学因读不懂诗歌而困惑。作为一名老师,怎样让学生读懂诗歌,快速理解诗文内容呢?教学实践表明,帮助学生抓住诗词线索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线索即是贯穿全文的脉络,它使文章浑然一体,使结构完整严谨,也为抒发的感情找到了一个很巧妙的  相似文献   

18.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耀眼的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的彩线。清朝评论家刘熙载在《艺概》中说,"惟线索在手,则错综变化,为吾所施",可见线索的作  相似文献   

19.
诗歌是一定时代生活的反映,也是一个作家思想、人格的写照。因此理解诗歌不能忽略时代和诗人本身的特征。“在理解与感受的同时,还不能不对诗词的思想和艺术作出评价,而这就又需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文艺理论,还要了解作家、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学发展背景等等,把这些知识同赏析对象联系起来进行思考,才能得出一定的结论”(金开诚《漫谈“想诗”》)。这说明鉴赏古诗词必须同作者本人及作者所处的时代联系起来。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欣赏,古诗文的欣赏  相似文献   

20.
我们发现,中考作文大多要求学生写六七百字的文章。这不仅符合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标准,也切合考试时间安排的实际,同时也能保证一篇文章以较为充实的内容表情达意。由此看来,掌握六七百字记叙文的写法实在是广大初中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而又紧迫的问题了。笔者在实践中认识到,要写好六七百字的记叙文至少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力:一、线索:单一一些。所谓“线索”,是串结文章全部材料、推进内容发展的纽带。一篇文章里可以有一条或几条线索,但在一篇六七百字的记叙文里,有限的篇幅和有限的容量决定了它宜于选取单一的线索。例如,湖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