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现在在校学习的中学生已很少去阅读了,他们整日浸泡在教科书与题海之中,学习与考试的重压已使他们难以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因而逐渐失去了读书的兴趣。即使有些学生还在阅读,也是一种盲目的读书。他们不会辨别图书,缺乏科学的读书方法。  相似文献   

2.
赵淑峰 《考试周刊》2013,(91):38-38
现在在校学习的中学生已很少阅读,他们整日浸泡在教科书与题海之中,学习与考试的重压使他们难以体验到读书的乐趣,逐渐失去读书的兴趣。即使有些学生还在阅读,也是一种盲目阅读。他们不会辨别图书,缺乏科学的读书方法。  相似文献   

3.
现在在校学习的中学生已很少会去阅读了,他们整日泡在教科书与题海之中,学习与考试的重压使他们难以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因而逐渐失去了读书的兴趣。即使有些学生还在阅读,也是一种盲目地读。要使学生能够顺利地阅读,首先必须使他们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阅读可分为精读和略读。精读就是仔细地读,它要求阅读时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对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描写方法及遣词造句等都注意到。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养成深入阅读的  相似文献   

4.
<正>培养阅读能力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在目前的语文试卷中阅读试题占有很大的比例,并且随着现在语文教育改革和发展,其广度和深度都呈纵深发展。然而,在校学习的中学生已很少阅读了,他们整日浸泡在教科书与题海中,学习与考试的重压已使他们难以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因  相似文献   

5.
马春兰 《甘肃教育》2011,(13):33-33
阅读是一个人基本的学习能力,也是儿童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能力,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那么,怎样引导学生走进课外阅读的缤纷世界呢?通过实践,本人认为在教学时广泛开展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多种形式的活动,能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的乐趣,使他们形成与书交朋友的强烈愿望,从而达到激发他们阅读兴趣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对于这样一群特殊的中年级智障学生,阅读可以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阅读技能,提高认识能力,调动他们积极性。因此,为保证学生的阅读质量,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采用了如下方法:
  一、合理引导,激发学生“读”的欲望
  中年级智障学生识字量不多,如果硬性要求他们读多少书,就会使学生失去了读书的兴趣。因此,教师应采取形式多样的阅读方式,来激发同学们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国民阅读率已经降到50%以下,是1999年以来的最低点。"全国政协常委、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近日主讲国家图书馆"文津读书沙龙"时说,"如今,很多学校依然在奉行应试教育至上的观念,这不但使孩子们失去了阅读的乐趣,而且令他们  相似文献   

8.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尽可能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是开阔学生视野,开启学生智慧,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手段。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小学各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该如何完成这个任务呢?我认为,教师应特别注意和重视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孩子们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把孩子们带入课外阅读的缤纷世界。一、引导孩子爱读书这里的爱读书,应该包括两点:一是要让孩子们在读书过程中享受到乐趣,使他们爱读书;二是要引导他们读有趣的书,使他们爱读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使孩子们对读书产生兴趣,就应该从小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9.
时下,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尤其是中学生对于名著的阅读兴趣并不浓厚。阅读名著对于中学生的成长来说,非常重要,激发中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语文老师责无旁贷。名著阅读兴趣的激发,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不断刺激学生的求知欲,使其深深感受到阅读名著的乐趣,并逐渐养成自觉读书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10.
阅读是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在人的一生中养成越早越好。若孩子的家庭和学校不能强化读书的乐趣,他们是不会突然在某一天奇迹般地喜欢起读书来的。因此必须为孩子创造读书的好时机,帮助他们养成这种最重要的习惯。阅读的习惯需要在实践中培养,就和其他习惯一样。实践证明,阅读习惯的养成要以兴趣为突破口,孩子一旦有了兴趣,自己就会不断阅读。心理学理论指出,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必须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让他们体验到读书的乐趣,从而激发  相似文献   

11.
袁曦 《成才之路》2010,(12):I0018-I0018
阅读对一个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低年级是学生学习阅读的起步阶段,那么如何在低年级开展好阅读教学呢? 一、抓住孩子心理特点,激发阅读兴趣 面对刚入学的学生.首先应该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因为他们刚入学,认识的宇也不多,如果给他们规定要读多少书。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国民阅读率已经降到50%以下,是1999年以来的最低点。”全国政协常委、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在主讲国家图书馆“文津读书沙龙”时说,“如今,很多学校依然在奉行应试教育至上的观念,这不但使孩子们失去了阅读的乐趣,而且令他们轻视阅渎,甚至对阅读产生厌恶的情绪。我们正在面临的阅读危机,在某种程度上,正是源自学校教育的缺失。”  相似文献   

13.
董煜宇 《教书育人》2006,(10):63-63
读书并非所有人共同的乐趣,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人说“我一看书就头痛”。可是对于爱读书的人来说,读书永远是人生的赏心乐事之一。即便是在如今的喧嚣红尘中,阅读仍然是他们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有机会就会沉醉于自己喜好的书中,梦着他们的梦,悲伤着他们的悲伤,快乐着他们的快乐。  相似文献   

14.
语文新课标理念下的阅读教学内涵,强调了阅读可以使学生增加语文知识积累、开阔视野、丰富想象力、改善思维品质、提高语文素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培养非常必要,出发点是充分认识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理念和初中生的心智发展程度,着重点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培养学生健康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落脚点是中学生在整个中学阶段尽可能多读书、会读书、好读书,为中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读书重要吗?很重要。苏轼曾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就说明读书不仅可以增长一个人的知识,更可以提升一个人的精神境界。虽然多读书对于整体提升当代中学生的语文素养非常重要;但是现在很多中学生普遍不愿读书,即使偶尔读书,也是被动的读书。要想让广大中学生达到"自得读书乐,不邀为善名"的读书境界,我们必须善于培养中学生的阅读兴趣,采取切实有效地方法让他们乐于阅读,主动阅读,广泛阅读;真正达到悦读的境界。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急需提高,这不仅是短期学习的需要,更是人一生需掌握的一项基本学习能力,也是人们成年后获得后续知识的一项基本技能。因此,中学阶段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就需要一定的阅读的物质基础、阅读兴趣及良好的阅读环境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励读书进而培养中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7.
对学业不良的学生来说,学习是一份苦差事,简直是活受罪,毫无乐趣可言,但他们不得不背着书包到学校混日子,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他们的困难也一直是教师教学的一个重要障碍。分析学业不良学生的形成原因主要有四点:1.商品经济大潮下的“读书无用论”带来对读书的轻视2.中、高考指挥大棒下的“追求升学率”使得失去学习  相似文献   

18.
<正>一、兴趣引路,促进学生积极阅读兴趣是一切有成就的人成才的起点,有兴趣就有乐趣,有乐趣就能激发出更大的兴趣。只要让学生个体体验到阅读的兴趣,就能增强他们在阅读中的主体意识,实现个性阅读能力的提升。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大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使读书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成为他们的一种自觉的生活方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王玉凤 《考试周刊》2014,(81):51-51
<正>儿童学习语言是在交际实践中对外部语言的逐步内化,阅读教学是让学生在自主的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内化、积累语言,同时提高文化素养。低年级是学生学习阅读的开始阶段,教师应从基础开始,逐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和阅读量,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书,最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一、注重情趣,激发阅读的热情对于刚进入小学的儿童来说,他们的书面阅读困难很多,所以起初不能要求过高,否则学生会失去读书的兴趣。教师要  相似文献   

20.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用记忆代替思考,死记代替鲜明的感受,这是当前中学生学好语文的大敌.有的学生为了获得优秀的成绩,学习十分努力,但由于学得被动,不善于思考,他们却不能从中获得乐趣.久之,他们对学习就会感到厌倦.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要学生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他认为这“绝不是指兢兢业业刻苦努力地学好功课”.他说:“一个人可能以优异的分数从学校毕业,但是却不能体验人类的一种崇高的乐趣即读书和思考的乐趣.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是指让学生体会思想的美,享受文化财富,使自己变得更为高尚”.要让学生获得读书与思考的乐趣,具备这种“体会”与“享受”的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