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当代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在高校正越来越普遍,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动力,已成为各高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文章以广东省肇庆学院为例,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从学生本身、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深入剖析、探讨研究影响大学生学习动力因素及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既制约了大学生自身的发展,也使高校因为不能为社会输送有竞争力的毕业生而影响了学校的长远发展。针对目前高校部分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文章在对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后认为.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十分必要,并阐述了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意义与措施。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学习动力问题是大学生学习中的核心问题,是影响高校教育质量关键因素,当前,大学生中间存在诸多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应引起我们高度警惕。如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力是一个动态的复杂过程,需要社会、高校、大学生三方面共同的努力。  相似文献   

4.
学习动力不足是当前我国大学生存在的最普遍的问题之一.影响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是多样的,其中,高校教育教学方面的缺陷是十分重要的和直接的原因.加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是激发大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是我国高校面临的最为普遍和严峻的课题。导致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既有环境因素,又有个体心理因素。文章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专业学习动力不足是我国高校普遍面临的严峻的问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试图找出导致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并探讨解决大学生专业学习动力不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解决大学生英语学习动力不足问题是高校英语教育工作者一直关注的课题。本文在理解学习动力本质的基础上指出外在压迫力、内在驱动力、社会影响力、教师感染力是影响大学生英语学习动力的主要因素,提出应通过提供适当的外在压迫力、激发学生的内部驱动力、重视情感教学、创造英语语言环境、重视自我提升等多种途径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是当前各高校普遍面临的问题,将直接导致大学生学业不精、综合素质差、就业能力低等社会现象。通过对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和研究,探讨从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教学改革、家校共育等方面如何提高大学生学习动力的有效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当前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成为我国高校面临的最为普遍和严峻的课题.导致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主要是严进宽出的教育体制弱化了学生的苦读意识,部分学生奋斗目标模糊、缺乏专业兴趣以及高校间缺乏顺畅的退出机制.因而高校采取淘汰机制对大学生内在学习动力可以起到激发作用.在借鉴欧美大学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我国高校应从观念上明白建立淘汰机制的必要性,要有自由竞争的理念,要建立公正、合理、有效的淘汰机制.  相似文献   

10.
从社会学角度看大学生社会化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社会化是大学生不断融入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过程。大学生社会化的内容和方式具有自我选择性,其影响因素具有广泛性,其过程具有复杂性和不完全性。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容易出现社会化不足、社会化过度、价值观异化等问题。高校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加强大学生社会化教育。  相似文献   

11.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特征鲜明地呈现出异化消费的典型症状。新马克思主义提出的克服异化消费理论,可以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当代大学生异化消费的现状,深入了解大学生异化消费的特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对于探索大学生克服异化消费现象的实施策略具有重大作用,可以指引大学生进行理性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从而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构建。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自我认同感和疏离感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该研究采用国外学者编制的自我认同量表和国内学者编制的疏离感量表,对烟台市一百多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疏离感量表采用人际疏离感、无意义感、无能为力感、自我分离感和文化分离感五个经典维度。结果发现:(1)大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和疏离感不存在性别差异;(2)该研究中大学生的无能为力感、无意义感和自我分离感显著高于前人研究结果;(3)自我认同感与疏离感及其各维度均存在显著负相关,检验发现:自我认同感高分组与低分组在疏离感及其各维度上的得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全面提升普及,网络消费成为人们消费的重要形式之一。然而,在西方消费主义思想、网络媒体社会责任薄弱、家庭学校教育缺位以及高职学生自身要求不高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高职学生在网络消费中出现异化现象,这对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都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对高职学生的网络消费异化的现状作全面的分析,探索有效解决网络消费异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调查当代大学生学校疏离感的现状。方法:采用自编的学校疏离感量表对28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男大学生的学校疏离感显著高于女大学生。(争来自城市的大学生的疏离感显著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③独生子女的学校疏离感高于非独生子女。(多重点大学学生的学校疏离感高于非重点大学的学生。⑤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学校疏离感存在差异,其中一年级学生的学校疏离感显著低于二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针对学校疏离感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北京地区大学生成就动机的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作用,是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但在当前的就业形势、教育环境的影响下,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因此以北京地区6所大学的712名学生为被试,采用成就动机量表(AMS),调查了当代大学生成就动机的特点。结果表明:(1)总体上,大学生有比较高的成就动机,他们追求成功的动机要明显高于避免失败的动机。(2)亚群体上,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专业差异和学校类型差异。男大学生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的成就动机都高于女生,理科大学生避免失败的动机显著低于文科和工科大学生,师范类学校的大学生避免失败的动机低于其他类型的学校。在年级因素上没有发现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成就动机的发展特点进行了分析,并与普通高校大学生进行比较,发现高职院校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成就动机水平未见显著差异;高职院校学生成就动机在性别、年级、专业上都有显著差异,在城乡上无显著差异。一  相似文献   

17.
根据学习动机相关理论,借鉴国内外已有成果,设计学习动机调查问卷,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随机抽取800个样本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存在差异,外部刺激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有一定帮助,目前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目标不够明确。最后,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8.
研究旨在探讨学习动机与家庭环境间的关系,用学习动机量表和家庭环境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存在着年级差异,并且家庭环境能够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分析大学生学习动机差异和家庭环境对学习动机影响的基础上,尝试提出几点培养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家庭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9.
周鹏生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21,(2):33-37,69,F0003
通过对119名大学生的访谈调查,探讨大学生参加社团的动机类型及期望。结果表明,大学生参加社团的动机呈现多元化,内部动机占主要地位,还存在单纯外部力量的推动、由外而内的动机和由内而外的动机等方面。大学生对设置和自行创办高校社团的期待有所差异。大学生期待设置的社团层次化、社团内涵丰富化,并期待社团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而对于自行创办社团,期待的是兴趣至上、快乐至上和需要至上原则,有的则崇尚无纪律的自由,因此需要调研大学生加入社团的动因,准确把握大学生对社团及其活动的期待,引导大学生既要满足需求,也要追求真善美。  相似文献   

20.
Research has indicated that disabled and nondisabled persons experience communication strained by high levels of uncertainty for both communicator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being disabled on the academic progress of disabled college students. It was felt that academic success will be contingent upon positive communication with faculty, fellow students, and university personnel. A questionnaire assessing the campus' social climate, the quality of its programs and instruction, and the students' academic and career expectations was administered to 100 disabled students. Analyses of the data revealed that the disabled students' motivation wa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ir level of social alienation, while the students' perceived competence was most related to their level of social adjustment. The theoretical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and avenues for future research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