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物心两面改造论是李大钊以马克思唯物史观为指导,批判地汲取前人的思想所提出的主张,是他探索改造中国道路过程中的思想结晶,也是其思想体系中最具独创性的部分。李大钊认为,物质与精神运动相互依赖、不可或缺,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存在、互不依存的本原。他将物质改造作为基础,在确信经济结构是社会进步决定因素的前提下,对于精神改造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认为任何时候都不应忽视精神改造,精神改造必须与物质改造一致前行。李大钊物心两面改造论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河,在五四启蒙史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老子》并不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一元论的哲学体系.《老子》的“道”是“无”和“有”的统一,但“无”比“有”更根本;“道”既不是抽象的物质概念,也不是客观精神或绝对观念,而是一个二元论的概念.《老子》从二元论的“道”出发,导向唯物主义,又中唯物中义倒向唯心主义,最终形成一个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这个充满矛盾、前后不一的哲学体系,对中国哲学的发展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对以后哲学的分化起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建国以来,在史学理论界研究李大钊对袁世凯认识的问题上,曾有几种不同的看法。戴鹿鸣同志在《五四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李大钊》一文中认为,辛亥革命以后的现实使李大钊“大失所望”,“他以敏锐的洞察力很快就看出了袁世凯军阀统治的专制实质”,他1913年发表的《大哀篇》指出:“所谓民政者,少数豪暴狡狯者之专政,非吾民自主之政也;民权者,少数豪暴狡狯者之窃权,非吾民自得之权也。”“这是对袁世凯专制统治最早的也是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流传较广的《李大钊传》认为,《大哀篇》“尖锐地抨击了当时的军阀官僚政治”,认识到“以袁世凯为头子的北洋军阀,‘拾先烈之血零肉屑,涂饰其面,傲岸自雄,不可一世’,……篡夺了革命  相似文献   

4.
哲学的本质是一种认识。哲学史是一种认识史。列宁指出,哲学史,“简略地说,就是整个认识的历史。”(《列宁全集》第38卷,第399页)据张春波同志考记,(见《中国哲学史研究》1980年第1期,第117页)汉译本所用的“整个”二字,只是原文的一种意思,原文的另一种意思是“一般”。如果把“整个”改译为“一般”,就更确切、更清楚、也更符合列宁的原意了。一般即普遍、即共性。“一般认识的历史”,就是人类认识自然、社会和思维活动一般规律的历史。列宁这句话指明了哲学史的特殊性,划清了哲学史与科学史的界  相似文献   

5.
革命前驱李大钊与“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讯的相识,是在一九一八年。这年一月,李大钊到北京大学任图书馆主任。《新青年》也在这时改由《新青年》社同人组成的编委会负责编辑。在一次商讨《新青年》编辑工作的会议上,李大钊与鲁迅开始相识。鲁讯后来说:“我最初看见守常先生的时  相似文献   

6.
王艳 《唐山学院学报》2020,32(4):1-7,21
1919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较为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这被认为是其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标志。在这篇文章中,李大钊将"互助"与阶级斗争并举,坚持了"物心两面"的社会改造观。然而,长期以来,李大钊的互助思想被认为是"互助论"无政府主义的思想残余,是李大钊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的沉重负担。实际上,在接受"进化论"的基础上,李大钊形成了个人独特的互助思想。在由急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过程中,他的互助思想非但没有成为负担,反而推动了这一转变。其早期的互助思想为他理解并接受马克思主义奠定了思想基础;在他接受阶级斗争学说后,其互助思想也未与之相冲突,而是在经过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改造后,逐渐失去原有的"互助进化"色彩,成为社会主义精神层面的改造工具。  相似文献   

7.
在浩如烟海的哲学史著作中,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可以说是最为杰出的巨著之一。对此,马克思曾说黑格尔是一个“最了解全部哲学史的人”(《马恩全集》第29卷第529页)。恩格斯赞誉其为“最天才的著作之一”(《马恩全集》第28卷第203页)。列宁则专门仔细地研究了这部著作,并作了详实的摘要和评注,说“黑格尔在哲学史中着重地探索辩证的东西”(《哲学笔记》第273页)。那么,黑格尔哲学史研究何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其原因何在?我认为,  相似文献   

8.
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新编》在方法论上的特色是融会了“新理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哲学史三者的思想观点。在关于唯物唯心的区分上,冯友兰独特地采用了主客观关系,由此把哲学是人生的反思的思想引进哲学史,使之成为研究的元理论。他又通过“具体共相”的概念,沟通了作为精神生活的认识论和人生境界,使得对中国哲学史的评价就不再单纯是从认识论的角度评价的唯物唯心问题,而同时也是或者说更主要的是关涉到人的安身立命的价值问题,从而真正切近了中国哲学的内容,解决了中国哲学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问题,也实现了对“新理学”的超越复归。这种复归是以理学为基础消融心学的问题,是“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境界说”作为元理论,使得《中国哲学史新编》超出了20世纪30年代两卷本《中国哲学史》的价值。由此言之,《中国哲学史新编》具有消化马克思主义、总结“新理学”和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9.
留学日本,对于李大钊思想的发展和学业的造就有着重大作用,在李大钊的一生中占有重要地位.诚如1927年4月他在《狱中自述》中所说:“留东三年,益感再造中国之不可缓.”李大钊在遇难的第三天,《晨报》上发表悼念的文章,把东渡日本称为他“立世之始”.留学日本在李大钊一生中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中国哲学史研究,以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后改写成《中国哲学史新编》)、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影响较大。中国哲学中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天人合一”思想,可看作中华民族精神的概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化,既要批判继承优秀的传统化,也要借鉴吸取两方的先进化。  相似文献   

11.
<正>美国哲学家梯利在《西方哲学史》中对笛卡尔的二元论世界观作了如下总结性的描述。精神和肉体是完全对立的。肉体的属性是广袤,肉体是被动的;而精神的属性是思维,精神是主动而自由的。这两种实体绝对不同:精神绝对没有广袤,肉体不能思维。这种主体与客体、精神与物质完全割裂为特征的二元论,为近代西方哲学家提供了赖以思考的范式,由此引发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了高师院校《西方哲学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围绕着西方哲学教学的“难”、“玄”和“有用”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指出现存问题只要解决得当,就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并对学生的职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你看过电影《非常大总统》吧。其中有这么个镜头:共产党人李大钊赠给孙中山先生一张条幅,题词“铁肩担道义”。历史上有无此事不敢断言,但李大钊同志原在北京办《晨钟报》时,确实在所辟“警钟”栏中写过一副对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是对新时代知识分子在德才兼备、交道结合方面的高标准要求。其实,此联也并非李大钊  相似文献   

14.
王符是东汉后期一位有名的思想家。对于他的世界观,曾有过讨论,但说法不一,有的说是一元论,有的就说是二元论。我认为他是元气和道的二元论者(见《王符宇宙观的二元论倾向析》,《天津师大学报》1986年第4明)。最近王步贵同志发表文章《王符的“元气一元论”探析》(《人文杂志》1987年第1明,以下简称王文),说它是元气一元论,并指出,以为它是二元论的,所根据的材料有问题,而那样主张“是一个原则性的错误”。事实如何?且做进一步的辨析。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和北方地区的创始人是李大钊,他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当时人称“南陈(独秀)、北李(大钊)”。 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一九一三年冬至一九一六年夏,李大钊在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期间,曾阅读过日译本的《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著作。一九一八年一月,李大钊开始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他成为当时“北京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中心人物,他所主持的图书馆成为左倾思潮的发祥地”。同年,李大钊曾多次发表演说,并在《新青年》等刊物上发表文章,指出“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  相似文献   

16.
<正> 《读书》1995年第11期高瑞泉博士的《智慧之境》一文,是怀念已故著名学者冯契先生的。赖有这样的文字,无缘亲炙冯契先生教诲的我辈后生,终于可以想见到更真实、更亲切、更丰满的冯契先生。文中言及:“以一人之心力,独自条贯系统地写完自先秦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的整部中国哲学史,舍先生之外,不知至今是否有经二人?”此语似可斟酌。据我们所知,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长期沉醉于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先后撰有《中国哲学史》(上、下册)、《中国哲学小史》、《中国哲学简史》和《中国哲学史新编》(1—7册)等著作。这些书大都具备这样两个特点:一是独立完成;二是贯通古今。其中前几部均完成于解放前,无法涉及到更晚的哲学史。而《新编》系解放后的新作,其第七册更是专门讲授辛亥革命以来的中国哲学史。惜这部直至冯友兰先生去世前才最终“绝笔”的“《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七册,不能和前面六册一样在同一出版社出版。……它在香港出版了,只是将书名改为《中国现代哲学史》”。(《读书》1995年第4期,汪子嵩《海阔天空我自飞》)知情者说,冯友兰先生在晚年已“失其聪明”,著述赖有他人相助。而冯先生《新编》七册的最后一章中言明:“我真感觉到‘海阔天空我自飞’的自由。”(同上)故全书的筋骨血脉均得之于先生,殆  相似文献   

17.
让我们以一句似乎同义反复的废话开头:“严耀中先生《中国宗教与生存哲学》是一本思想史的著作。”但是,如果把“哲学史”与“思想史”的区别讲清楚了,这句话就可望不再被视为废话。“哲学史”与“思想史”不同,不仅在于范围有大小,更在于两者的宗旨、蕲向有本质的区别。哲学史着重对前人思想的“本身”作尽可能真切的理解、体认和挖掘;然后,在此基础上,努力于  相似文献   

18.
<正>唐山是李大钊的故乡,李大钊是唐山的伟人,是唐山人民的光荣和骄傲。作为李大钊家乡的高等学校——唐山学院和中国李大钊研究会举起李大钊研究的旗帜,《唐山学院学报》创办了"李大钊与中共党史研究"栏目。该栏目旨在办成国内外李大钊研究的思想阵地和学术园地,以推动李大钊和中共党史研究深入开展。"李大钊与中共党史研究"栏目已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影响。2016年载文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朱成甲先生是当代著名的李大钊研究学者。他从1978年开始从事李大钊研究,至今已经40年,被学术界公认为研究李大钊最有成就、学术水平最高的学者。他的文章《李大钊对袁世凯的认识过程》与专著《李大钊早期思想与近代中国》《李大钊传》(上),被学术界誉为李大钊研究的"三部曲"。本次访谈,回顾了朱成甲先生研究李大钊的过程,阐述了他的研究成果在学术界的反响,揭示了朱成甲先生持续、深入研究李大钊的内心动力,体现了当代学人不忘"先驱者"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20.
《下一代》2011,(11):F0003-F0003
2011年10月28日上午,北京李大钊故居管理处负责人带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李大钊》专题展览,驱车200余公里,赶赴塞外山城张家口出席“北京李大钊故居管理处向张家口宝丰街小学赠送《李大钊专题展》仪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