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读了文摘报2001年11月1日第1897期第六版《一枚罕见的毛泽东印章》一文,大惑不解,对文中所提:“中华第一章”不知从何说起? 据载:1959年国画家傅抱石为毛泽东主席刻制了一枚“5厘米”见方的名章,拟在毛主席为《江山如此多娇》画面题书落款后盖上,但未被本人认可,主席说自己从不用章。这一意见也得到周恩来总理的支持。后来傅先生“想将此印赠送给主席”,毛主席就此请人带了口信,说自己“一生没有用过私章,还是劳请先生代为保存”。当年年底,毛主席与先生见面,谈及此章:“如果我当皇帝,此印赚小。如果我是普…  相似文献   

2.
田家英曾是毛泽东的五大秘书之一,跟随毛泽东18个年头。他不仅才学深厚,为毛泽东起草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稿,还当过毛泽东长子毛岸英的文史老师,一度备受毛泽东的赏识和器重;而且为人坦诚刚直,曾自喻“京兆书生”,并自吟《京兆书生》诗一首:“十年京兆一书生,爱书爱字不爱名。  相似文献   

3.
在我的个人收藏中,珍藏着一张当年与毛泽东主席的合影照片,这是1960年毛泽东到天津参观河北省工业技术成就展览时留下的珍贵纪念(当时我是这次展览会冶金馆的工作人员)。时间过去了40多年,每当我翻起我的珍藏册,当年与主席合影的情景又会浮现在眼前。  相似文献   

4.
一张诗照 郑位三曾赠给我的父亲程朗如一张附有诗歌的照片,照片正面题字是:"朗如兄留作纪念,弟郑位三敬赠",照片的背面是他题的一首诗:"忆我流亡日,招待赖吾兄,廿年成隐惠,今是表扬时."40多年来,诗照经过两代人的珍藏,至今完好无损.  相似文献   

5.
知识与趣味     
从废纸篓里拣回的毛泽东名诗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63年印行后,广为流传,脍炙人口。然而,这首诗是曾任毛泽东秘书的田家英从废纸篓里拣回的。原来,毛泽东有个习惯,写诗词写罢,或觉得诗词写得不好,或以为字写得不好,就随手把纸揉成一团,扔进废纸篓,爱诗词爱字爱毛泽东的田家英,却说那是“国宝”,总是从废纸篓里把一团团宣纸拣起,摊平,然后装裱起来,如此这般,他裱成了一大叠。内中有毛泽东自己写的诗词,也有毛泽东抄录古人的诗词,如唐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等。  相似文献   

6.
陈石林制造了红色影像的神话。依靠暗房技艺,他加工制作出了毛泽东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标准照,彼此承继,永不衰老.以至于毛泽东进入晚年时.画面怎么修,都“不像主席了”  相似文献   

7.
奉命保管毛泽东藏书 1997年11月,大洋彼岸著名的哈佛大学全体师生,迎来了正在美国访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这一天,江泽民主席向这座驰名全世界的大学赠送了一份国礼——由中国档案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  相似文献   

8.
《现代声像档案》2004,6(1):33-33
新中国第一套人民币是1948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成立时开始发行的,1955年3月全部收回。这是仍然处于战争状态下发行的纸币,设计印刷都比较粗糙。据当时的参与者石雷介绍,1947年4月,中共中央任命董必武负责筹建中国人民银行,同时组织人民币的设计印刷工作。在设计过程中,根据国际惯例,设计者曾将毛泽东主席头像安排在票面上。送审后,毛泽东否定了,认为票子是政府发行的,不是党发行的,现在,我是党的主席,而不是政府的主席,因此,票子上不能印我的像。这样,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总经理南汉宸的意见,票面图案设计为解放区工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9.
陈世高 《湖北档案》2014,(12):32-33
在大跃进的1958年和1959年,我担任共青团应城县委书记,两次见到毛泽东主席.1958年11月中旬赴武汉参加共青团湖北省委召开的工作会议.团省委书记陈扶生,请来时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在湖北省医学院会议室连续两天给我们作报告,他一开始就说:“我来武汉参加中央在此召开的会议,下飞机后,我去看望毛泽东,我说毛泽东好,主席说:耀邦同志好.”这样,我们始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党中央八届六中全会在武昌召开,毛泽东在武汉.我们立即写条子和口头向胡耀邦提议,要求见毛泽东.胡耀邦说:“我去向主席回报.”  相似文献   

10.
在毛泽东主席诞辰114年前夕.我参加了一位老朋友儿子的婚礼。这引起了我对毛主席派我当“娘家人”.去参加毛主席女儿李讷婚礼的回忆。它是我一生参加的最深刻、 最平凡而又最有意义、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一次婚礼。  相似文献   

11.
解放以后的四十年之间,我参加过两张报纸的创办,一张是《光明日报》,另一张是《中国日报》。在这40年的报人生涯中,我尝到了意想不到的滋味。 1949年4月,我刚从上海经香港来到北京。党中央已经决定,要由中国民主同盟来创办一张报纸,起名为《光明日报》。当时的国家领导人对这张报纸都寄以热望。毛泽东主席为它写了“团结起来,光明  相似文献   

12.
正2016年12月1日,基辛格博士在时隔三年之后再次访问我馆。吕章申馆长在西门外迎候93岁高龄的基辛格博士,对他的再次到访表示由衷欢迎。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我馆接待了基辛格博士。基辛格博士深情地回忆了他与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交往的情景。他说,毛泽东主席四次会见他,每一次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  相似文献   

13.
吴连登,毛泽东最后的管家。从1964年开始,他陪伴毛泽东度过了最后的12个春秋。 1961年在中南海颐年堂,作为一名普通服务人员,吴连登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那时他19岁,是个刚刚从乡下进城的毛头小伙。“我当时只是个普通的工作人员,主席为什么会挑我去给他管家,我到现在也不很清楚,我也没问过。”吴连登说。  相似文献   

14.
一九五七年一月廿七日,毛泽东同志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的讲话时指出:“总之,要照辩证法办事。这是邓小平同志讲的。我看,全党都要学习辩证法,提倡照辩证法办事。”党的新闻工作,要正确反映客观实际,影响社会舆论,防止片面性、绝对化,同样也需要按  相似文献   

15.
正邓小平承认林彪在理解毛泽东的意图上胜他一筹。但是,林彪仅通过强调毛泽东的3篇作品,来理解毛泽东思想,这种简单化的理解方法,邓小平本人无法认同,因为还有更多的毛泽东作品需要学习和掌握。邓小平还写道,林彪、陈伯达对他,是要置之死地而后快的。如果不是主席的保护,不知会变成什么样子的了。在1969年,中国和美国开始考虑重新恢复两国的外交关系。这两个国家曾经是长达两个世纪的贸易伙伴,二战时期做过4年盟友,成为冷战敌人也有20多年。考虑到1969年中苏边界冲突后前苏联入侵的可能性,毛泽东开始在朝鲜战争以后,首  相似文献   

16.
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保安人物一时新。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阵图开向陇山东,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毛泽东这首赞美丁玲的词作于1936年11月,直到43年后的1980年才公之于世,刊登在《新观察》上。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很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天津《今晚报》总编辑李夫尝云:“晚报只有一个晚上的生命。”好,我们就来瞧瞧晚报这一个晚上的魅力和生命力。文革前的一天,陶铸同志去看望毛泽东主席。毛泽东问:《南方日报》办得怎样?陶铸答:办得一般。陶铸便问主席对《南方日报》有什么意见。主席说:我看《羊城晚报》。  相似文献   

18.
《视听界》1986,(4)
“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中秋佳节,本台《音乐爱好者》节目一开头,播出了这首亲切、朴实、深情的歌曲。这是应一位听众的要求播送的。  相似文献   

19.
<正>2011年,是中国医科大学建校80周年,毛泽东主席为中国医科大学题词"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70周年,中国医科大学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活动。其中,纪念毛泽东同志题词70周年座谈会特请当年中国医科大学校友、毛泽东主席的保健医王  相似文献   

20.
叶介甫 《档案天地》2009,(10):22-27
周总理指着天空对毛泽东主席说:“领头的那架大飞机是刘善本开的。”曾为“关龄”号机长的刘善本是第一个驾机起义反对内战的“领头雁”。毛泽东风趣地作了一首打油诗:“刘善本,性本善,驾着飞机反内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