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伯乐常在     
韩愈的《马说》一文脍炙人口,流传了一千二百多年。文中说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由于伯乐难得,千里马常被埋没,只能“骈死于槽枥之间”。一千多年来,大家认为韩愈已经把“千里马”的问题说透了,也就是说,只要找到了伯乐,千里马就在眼前。然而,有一点至关重要的问题韩愈却没有告诉我们:千里马该如何主动寻找伯乐?  相似文献   

2.
伯乐常在     
黄剑秋 《今日教育》2007,(2S):59-59
韩愈的《马说》一文脍炙人口.流传了一千二百多年.文中说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由于伯乐难得.千里马常被埋没.只能“骈死于糟枥之间”一千多年来.大家认为韩愈已经把“千里马”的问题说透了.也就是说.只要找到了伯乐.千里马就在眼前。然而.有一点至关重要的问题韩愈却没有告诉我们:千里马该如何主动寻找伯乐?  相似文献   

3.
一直以来,伯乐与千里马之间的故事就被广为流传,而长久以来人们从中得到的经验之谈也不过是如韩愈《马说》中说的那样“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之类的话。照此看来,千里马非得遇上了伯乐才能“尽其材”吗?大量的事实经验告诉我们: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就如我们共同生活的这个大社会,虽然有许多优秀的人才,但是有许多人却不敢勇于尝试,去展现自己;甚至有一类人由于某种优越性,自认为高人一等,就如千里马一样“虽有千里之能”,却整日地等待着某一天伯乐来发现自己,但最后往往是坐失良机而空叹怀才不遇,有的甚至被埋没…  相似文献   

4.
牛说     
韩愈的《马说》为国人熟悉,“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名言,差不多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它既是一种怀才不遇的愤激呐喊,又是对慧眼识才的“伯乐们”的深切呼唤。相较之下。刘大櫆的《骡说》知道的人可就没那  相似文献   

5.
说到伯乐,大家都能想起韩愈《马说》中的那句话:"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据说伯乐原名孙阳,是春秋中期郜国人,擅长相马,为秦国富国强兵立下了汗马功劳,得到秦穆公信赖,被封为"伯乐将军",后来其将毕生经验总结成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相马学著作——《伯乐相马经》。  相似文献   

6.
韩愈《马说》开篇说到:“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两句话表明了是“伯乐”创造了“千里马”,千里马只是被动地站在原地,静候着伯乐的发现,也就是机遇的到来。如果说机遇是幸福的话,那千里马就是在生活中等候着幸福来临的人。总是让命运主宰着自己,从不去争取,只会在原地怨天尤人,这样的人才,只是一个迂腐的“聪明人”,终有一天会被时代所淘汰。因此千里马应该去主动创造机遇。机遇不是等出来的,而是创造出来的。懂得创造机遇的人,也一定懂得创造生活。有时候,显示自己的实力是必要的,这绝不是骄傲,而是自信的…  相似文献   

7.
相马与赛马     
“伯乐相马”成为选贤任能的美谈,已流传数千年,一直得到人们的交口称赞。无论是封建时代的国君,还是当今的领导干部,当他们任用了一些经他们所发现的人才之后,便欣欣然以伯乐自居,而被选中者则成为人们所艳羡的“千里马”。然而,正如韩愈在《马说》中所写的:“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尽管人才到处都是,但因伯乐太少,有幸能成为“千里马”的却寥若晨星。“伯乐相马”的另一大缺陷是主观因素起了太大的决定作用。不是曾有这样一则笑话吗?某人为卖掉一匹平庸的马而请出了伯乐,伯乐只绕着马转了一圈并点点头,结果此马立刻身价百倍。由此不…  相似文献   

8.
韩愈(768-824)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在广东也曾留下众多业绩。潮汕之韩江因他而命名。也曾被贬到当时“天下之穷处”阳山当县令。他在世时多有怀才不遇的境况。“马说”是他的一篇杂文,借千里马与伯乐来比喻与抨击当时掌权者不识人才、不尊重人才的病态。现录于后:“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养马者)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称也。”  相似文献   

9.
"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韩愈在《杂说》一文中如是说。其文意即:千里马之所以是千里马,是因为它遇到了伯乐。此话不假,君不见多少如"千里马"一般实力强劲的高校因为缺少"伯乐学生"的"慧眼"相识,从而导致人气与其强大实力不相匹配?那你是否愿意当一回伯乐,随我来相一相这些"千里马"高校呢?也许你会惊喜地发现,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心仪的高校却在灯火阑珊处!本期我们就挑选三所"211工程"院校介绍给大家,以方便各位考生慧眼识"好马"——  相似文献   

10.
张丽莉  贡和法 《现代教学》2014,(Z2):147-148
<正>韩愈在《马说》中有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伯乐便被后人指为能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我们每一个人都期待自己能够遇到生命中的伯乐,赏识自己,鞭策自己,发展自己。"量才用人"案例中的戴老师对于学生小李而言称得上是一位"伯乐",他对小李的优缺点了如指掌,不拘一格量才用人。故事照理应该有一个完美而惊喜的结局。然而,事情的  相似文献   

11.
韩愈曾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在中国现阶段的教育过程中,很多孩子的所谓偏好更多地来源于父母与老师的强加,真正的自我并不受困于外界的刺激与干扰,很多孩子一开始就被迫成为父母与老师的雕塑品,在开始成长的道路上,就开始慢慢地迷失自我。  相似文献   

12.
韩愈曾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在中国现阶段的教育过程中,很多孩子的所谓偏好更多地来源于父母与老师的强加,真正的自我并不受困于外界的刺激与干扰,很多孩子一开始就被迫成为父母与老师的雕塑品,在开始成长的道路上,就开始慢慢地迷失自我。  相似文献   

13.
就业中有哪些艺术?我们不妨先读一读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韩愈的《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世上有了擅长相马的伯乐,千里马才会被慧眼识别,冠予千里马的美名。不然,“抵辱于奴隶人之手,骄死于槽枥之间”,而无人知晓。伯乐如何识得千里马呢?靠的就是听其嘶,观其形,试其行来判断。千里马如何让伯乐识得呢?也是要通过其嘶、形、行。在马群中,如果千里马不嘶鸣,不从马群中走出来,不让伯乐持缰绳而试其奔走,又怎能发现其与众不同呢?其才美又怎么能外现呢?又怎么能知道“一食或尽粟一石”,行其千里的才能呢?韩愈说…  相似文献   

14.
韩愈《马说》有这样一句话“世有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 ,对其中的第二个“有”字几乎所有注本都不去探究其为何意 ,大概以为不注自明吧 !人们一般都按“世上有了伯乐 ,然后才有千里马”去理解。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第四册教学参考书》便译为“世上 (或‘世间’)有了伯乐 ,然后才 (或‘才会’)有千里马”。这样解释 ,在字面上似乎没有问题 ,但从情理上分析并不是没有问题。因为依此解 ,则有“世上没有伯乐 ,就没有千里马”。这样解显然于理不合。千里马是客观存在的 ,并非从属于伯乐而存在。有伯乐时有之 ,无伯乐时亦有之。下文“千里…  相似文献   

15.
大家都知道伯乐善于“相马”,所谓“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是也。其实,在古代典籍的记载中,伯乐乃是天上星宿,其本职工作是“司马”或者“典马”。说白了,伯乐就是养马的天神。  相似文献   

16.
《马说》是一篇寓言性杂文,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对于本文的论点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一句是本文的论点,也有人认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一句是本文的论点。那么,到底哪句是本文的论点?这是值得探讨的。  相似文献   

17.
<正>敬爱的李老师:您好!韩愈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而我想对您说:“慧眼识‘珠’的您,就是我生命中难能可贵的‘伯乐’!”您对我总是那么温和,而且很赏识我,在您的教育熏陶下,以前调皮捣蛋、随意散漫的我,渐渐蜕变,想成为名副其实的“千里马”“潜力股”,我不能辜负您的关爱和栽培之恩!  相似文献   

18.
选才四议     
常言道:“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确实,有了伯乐,不愁找不到千里马。这一来,找千里马又转化为找伯乐的问题。伯乐也是一种人才,是识别人才的人才。伯乐应该是什么样的人呢?我国古代有不少关于千里马的精采故事。这些故事精采之处在于,它们不是去渲染千里马如何“数百里瞬息而至”,而是侧重于讲伯乐和伯乐怎样找千里马,在选才问题上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在全国1000多所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几乎占据着半壁江山。大家一般对一些名牌院校耳熟能详,但对很多本科院校还不熟悉,一些如千里马一样有实力的高校,有待于“伯乐学生”来慧眼相识。下面,我就挑选出如下8所院校,一一呈现给大家,以方便各位考生慧眼识“千里马”。  相似文献   

20.
细读韩愈的《马说》,“不”字的运用意味深远,以不”挈领,“不”平而鸣,亦能探求《马说》真味.文章从伯乐之“不”、千里马之“不”、食马者之“不”、韩愈之“不”四个方面阐述,深入领悟现实之凉,韩愈之痛,千里马之悲,食马者之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