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朗读是语文课堂中重要的教学手段。让朗读真正走入课堂,能使学生在读中明理,在读中赏情,在读中启智。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明确目标,提高学生朗读的质量;体味情感,点燃学生朗读的激情。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顾名思义就是用响亮的声音把语言文字念出来,它是一种言志传神、负载思想感情的口语表达艺术。一篇课文,通过朗读会更深刻地体味文章的精义妙理,体味作者的深思妙笔……"其实,也只有朗读才能实现语言的两种转换--书面语向口头语的转换,作者语言向读者语言的转换。在这两个转换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感悟和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同时获得提高。  相似文献   

3.
朗读教学不但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它与各个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相勾连,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说话能力,更深切地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领略到文章的各种美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值得重视.因此,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相似文献   

4.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培养素质。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失的风景,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朗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  相似文献   

5.
张红 《西宁教研》2002,(4):35-35
在《要下雨了》一文的教学设计中,我把着眼点放在朗读训练上,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难句、新词,同时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及兴趣。我为这篇课文的朗读训练设计了四个层次。  相似文献   

6.
张梦鹏 《课外阅读》2011,(11):119-119
如果说语文是一首诗,那么,朗读就是一首歌。语文教学是否充满诗意,朗读是一扇窗口,是一个显示器,是一面镜子。在教学过程中,朗读是一项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它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因此,语文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借朗读教学之光,育语文素养之果。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课改后基本上每一篇课文在学习目标中都有一点,那就是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由此可见,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低年级的孩子刚接触语言文字,很难正确地把握文章,有感情地去朗读,如何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呢?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8.
从语文阅读教学的角度来看,朗读是帮助学生实现对课文内容有效阅读的重要方式。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语文教师要着重加强朗读教学,促使学生在朗读中有所获,有所感,有所提升。下面,笔者将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展开探讨,希望能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杨琼琼 《新疆教育》2012,(15):45-4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如今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篇文章几乎都有“有感请地朗读课文”的这一要求,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但是,在广大的农村小学,学生朗读水平的普遍低下的现象,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当前,由于种种原因,语文课堂上忽视朗读教学的情况依然严重,这是导致了学生朗读水平低下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的语文教师虽然意识到了“以读为本”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指导无方,实际效果仍不尽人意:多数学生能读得正确、流利,但读出感情、读出滋味、读出个性的学生却是少数。  相似文献   

10.
关于古诗的教学形式,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大纲后面还附有古诗词背诵的篇目.可见朗读在儿童诗教学中的重要性,它应成为儿童诗教学首选的形式.朗读这种读书方法,是一种"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情,意会其理"的综合阅读活动,它能使学生逐渐对古诗从字,词、句到段、篇,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意思到深层含义达到全面感知.语言以语音为外壳,不朗读是难以掌握的.老师的任何讲解、分析,都不能代替学生自己对课文的体验、感受.诗歌朗读不应只停留在"听取‘娃'声一片"上,而应该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注重课文的朗读,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说明了朗读的重要性。从孔夫子到陶行知,几千年来,他们都是让学生认真朗读课文。可见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却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一、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朗读的目标不明确课堂上,老师在教学初读课文时,让学生自由读课文,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朗读方面"要充分地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时要让学生"喜欢读,感受朗读的乐趣",并且在各个学段的教学中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俗话说,读一书,增一智。要想学生有兴趣地去朗读,首先是要让学生有兴趣去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朗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常见的一种形式,也是最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训练方式。尽管许多语文教师越来越重视朗读教学,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缺乏具体的指导和有力的教学措施,课堂上教师显得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朗读教学效果不佳。在每一篇课文的教学中,几乎每位教师都设立这样的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目标归  相似文献   

14.
高红波 《文教资料》2005,(3):114-115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空洞繁琐的分析,把一个原本好端端的文本搞得支离破碎;一些不必要的提问,使有限的时间耗费于问问答答;作用不大的板书,密密麻麻写了一大黑板。而学生们真正投入地读书却少了又少。其实,“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伤口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人使人感受。”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注重朗读训练,让孩子们在读中体味,在读中想象,在读中明理,在读中感悟。而要让学生喜欢朗读、学会朗读需要一定的引导艺术。下面我就谈谈我的一些尝试。一、自主练读,达正确、流利一篇课文要让…  相似文献   

15.
课堂朗读中,教师及时给予的评价是对学生最为直接的指导。智慧评价能使学生明确改进的方向,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成长。教师进行朗读评价时要注重激励,评价语言要精确巧妙,评价方式应彰显个性,评价主体应趋于多元。  相似文献   

16.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适当的朗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进行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换句话说,语文课要有语文味。《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记叙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对昆虫非常着迷的故事。课文通俗易懂,富有童趣。这样的一篇课文怎样让学生学有所获,又怎样在课堂上使语文味得到落实呢?语文课就是朗读课。在读上下功夫,文理会内化于心,文法也会逐步彰显。一、反复朗读,了解内容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可见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下,朗读已定位成阅读教学的“热点”.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把“朗读”这把剑舞得游刃有余,让朗读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一句话,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呢?  相似文献   

20.
朗读,顾名思义就是运用响亮的声音把语言文字念出来,它是一种言志传神、负载丰富思想感情的口语表达艺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