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8 毫秒
1.
徐强 《现代语文》2008,(1):127-127
本文对“佚事”“轶事”和“逸事”由于意义相近而通用的原因进行了探究,以为这三个词语都不同程度地与“失”字相关,并都能解释为“散失”义,故能通用。对个别不能通用的情况,本文也特别指出并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2.
“三个代表”的思想蕴涵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理论,体现了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坚持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是对马 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坚持、运用,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力、社会意识能动性、人民群众观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坐”与“座”等几组词的辨析,说明汉字在使用上不应该破坏原有的理据。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改革下的美术教学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与学生共同搭建平等,和谐的自主型课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自主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进行学习。美术教师则通过形象的课堂教学,艺术的语言,多元化的学科整合,创设教学情景,丰富美术课堂,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5.
在诗人冯至的思想与艺术转变的过程中 ,德语诗人里尔克对他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里尔克的艺术观与个体生命意识的梳理 ,以及对冯至 4 0年代主要作品的分析 ,阐述里尔克对冯至的精神世界及艺术创造的演变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心理学专家周红五老师曾说:"做好老师的第一要素是眼睛永远看着学生,第二要素是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作为十几年班主任的我对这句话深有感触,觉得班主任工作更应该如此。因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不仅要求班主任对班级"心有所属",而且要求对学生"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7.
如何用现代声乐理念理解“三种唱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上只有一种科学的发声方法。声乐是集音乐学、生理学、心理学、解剖学、声学、语言学、哲学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美声”、“民族”、“通俗”是三种风格。以往对“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的错误理解应当纠正。  相似文献   

8.
李瑞河 《学语文》2002,(6):45-45
以下几组同音词都只有一字之差,但就因为这关键的一个字,即使专业人员也常会混淆它们的用法。下面对关键的那一个字分别从源头上作一些辨识,以帮助区别这些同音词。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秦汉简牍中的用例,与传世文献相比较,对磔的含义作以考释,指出磔还有“捆绑使张开”这一含义。并且利用对磔的词形、词义的分析,阐明这一含义与磔其它含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仁”、“义”、“忠”、“信”是儒学中的精华之所在,她不仅对中华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奠基和推动作用,而且之于当今社会,尤其是在当代商业活动中,不论是对优秀商业人材的培养,还是对良好商业化的形成,都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迪功能。  相似文献   

11.
“晶”对“品”说:“你们家难道没有装修?” “夫”对“天”说:“我总算盼到了出头之日!” “熊”对“能”说:“怎么穷成这样啦?四个熊掌全卖了!” “丙”对“两”说:“你家什么时候多了一个人,结婚了?”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对“象”在古代书画美学理论中上下文关系的剖析入手,着重指出“象”是一个内涵与外延都十分丰富的词汇,并通过与其密切相关的几个字词的分析尝试划定“象”的能指与所指的界限,从而使读者对于“象”在古代书画美学中的使用及词义的界定有一个宏观的把握。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对“象”在古代书画美学理论中上下文关系的剖析入手,着重指出“象”是一个内涵与外延都十分丰富的词汇,并通过与其密切相关的几个字词的分析尝试划定“象”的能指与所指的界限,从而使读者对于“象”在古代书画美学中的使用及词义的界定有一个宏观的把握。  相似文献   

14.
针对语文科是个无底洞的特点,语文教师更应该做到正确培养学生对语文自学能力、兴趣以及语文技能的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睡""觉"类动词的推源,试图找到它们的发展轨迹,找到"睡觉"类双音节动词产生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绘画以其特有的审美形态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它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 ,它产生于中华先民对人生与自然的整体认知及随之产生的种种观念之上。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到夏、商、周三代的青铜器及随后各朝代留存下来的艺术品中 ,我们处处可以看到这种高妙的认知所达到的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17.
本次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教学展评的主题是"让学习真正发生",来自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的吴俊老师在其展评课中呈现出"巧""真""深"的特点,对主题进行了很好的诠释。  相似文献   

18.
朱莲莲 《考试周刊》2012,(85):55-56
长期以来,“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中学语文教学陷入了“少、慢、差、费”的困境,以致形成了苦教、厌学的恶性循环。而造成高耗低效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对学生读、写的训练,忽视语文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两种能力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发展,方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相似文献   

19.
班主任作为学生最直接的管理者,容易引起学生的"不敬",班主任在处理学生的"不敬"时,应慎之又慎,本文结合班主任工作实践,对如何处理好学生的"不敬"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与西方古典绘画的"模仿说"相比,中国古典绘画更追求"意象"的表现,追求"意"与"象"、"主体"与"客体"在艺术中的和谐统一。"意象"既不同于西方古典的"写实"风格,也不同于西方现代主义的"抽象"表现,它是中国古典绘画追求心理和谐的文化的表征。因此,我们对"意象"审美中所积淀的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原生态文化意识的秉承和发扬,在当代尤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