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自从“走近科学家”栏目开办以来,该栏目受到了很多读者的喜欢。科学家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追求真理的高尚精神,深深感染和激励了广大读者,也更激发了读者们想走近科学家们的强烈愿望。今年2月,北京市丁香小学的少先队员们探望采访了我国著名光学专家、“两弹一星”元勋王大珩爷爷、气象科学领域的宗师叶笃正爷爷, 聆听了两位科学家爷爷的亲切教诲。正如“走近科学家”栏目开办之初设想的那样:我们希望这个栏目能在广大读者心中传递热爱科学、追求科学、无私奉献、执著追求的精神火种,今天,在下面的文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2.
科学研究     
《科学课》2004,(7)
与上期已经刊登的《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和《动手测量》一样,以下两则均摘录自美国《科学探索者》丛书后附的《技能手册》,为科学教师们提供一些基本的参考资料。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的科学课中,孩子们只是“像科学家那样搞科学”,而不是真正的科学家的科学研究活动。即使是科学家的“科学研究”,如阿西莫夫说,也不会像做一套柔软体操一样,按部就班,而是“多项互动”,过程中充满了“灵感”、“顿悟”、“挫折”和“另辟蹊径”。关于这个问题,希望老师们共同探讨。另外,这套丛书是给美国的中学生使用的综合理科教材,也请老师们注意。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一些新闻媒体由于受利益驱动,过分渲染一些演艺界的“星们”、“腕们”,似乎他们成了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力量,宣传的内容也无所不包,大到“星们”、“腕们”的婚姻状况,小到饮食起居,兴趣嗜好,可谓全方位、多侧面、煞费心机,而对那些真正称得上中华民族“脊梁”的科学家们的科技业绩,却惜墨如金,致使我国许多在世界科技界占有一席之地,且响当当的科学家,在我国却鲜为人知,这种现象不能不令人堪忧。现今在青少年中出现的“追星族”现象就是误导之一。许多中学生谈起“四大天王”、“紫薇”、“小燕子”来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4.
深圳是一个“步伐”极快的国际性花园城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已成为这个现代化城市最大的特色。为了更好地培养队员们的科技创新意识,深圳市蛇口小学开展了“科技新体验”系列活动。队员们以“假日小队”为单位,寻找科学家的故事,召开故事会,认识和了解科学家们的小时候。“红领巾电视台”的小记者们参加了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  相似文献   

5.
清华大学举行“前沿科学国际研讨会” 6月17日,世界著名科学家云集清华园,参加清华大学举行的“前沿科学国际研讨会”。 研讨会期间,科学家们研讨的前沿课题包  相似文献   

6.
美国宇航局下属的喷气推进实验室近日宣布,科学家们已初步完成了对“卡西尼”号飞船过去8个月所拍摄土卫六图像的分析。图像揭示这颗土星最大的卫星与地球有许多相似之处。科学家们认为,与地球一样,土卫六也有强烈的地质构造运动。在“卡西尼”拍摄的照片上,科学家们发现土卫六表面有大量弯曲的“边界线”,划分了不同的地质板块。“卡西尼”拍摄的照片还显示,土卫六上可能有河道与河流,这也与地球类似,只不过土卫六河道内有可能流动的是液态甲烷,而不是水。科学家们在照片上发现许多条蜿蜒的深色细线向土卫六的南极伸展,其中最长的一条长达1…  相似文献   

7.
循序渐进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钱三强、茅以升在新春广播讲话中要求青少年在学习中要特别注意“循序渐进”。世界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临逝世前在《给青年们的一封信》中,也向献身于科学的青年反复强调:“首先要循序渐进”,“要循序渐进,循序渐进,再循序渐进。”这是有成就的科学家们的经验之谈,很值得重视。当前,在深入揭批“四人帮”,贯彻  相似文献   

8.
兰西 《初中生》2010,(1):54-57
现今,全球变暖已经成了各国政府和科学家最为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英国科学家麦克古尔则宣称,如果人类不采取措施拯救地球,那么人类将面临自恐龙灭绝以来最大的“末日式劫难”。为了拯救地球,科学家们设想出了许多“怪招”。下面就是这些“怪招”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齐晓明 《成才之路》2011,(31):93-I0022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科学家描述了他们用两块硝酸硼和两块石墨烯组装成一个“巨无霸汉堡”,这是科学家们首次将石墨烯变成绝缘体,这个“巨无霸汉堡”有望取代计算机内的硅芯片。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天地》2009,(1):59-59
世界上有这么一种人,他们对“科学难题”很感兴趣,但又不肯虚心地进行扎实的研究,仅凭着一点基础知识和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敢宣称自己解决了全世界科学家都解决不了的难题,他们被称为“民间科学家”。科学家们常常为应付这些“民间科学家”花去了大量宝贵的时间,那么.怎么应对呢?  相似文献   

11.
忘记一段悲伤的情事或一场痛苦的事故很快会变得容易,服用一小片药即可。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一种使大脑充满安全平和感的药物,可以帮助“麻痹”悲伤的记忆;该研究可谓是冒着风险,科学家们会被认为是在研制“万能药”而饱受诟病。  相似文献   

12.
自从英国的科学家培育出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多利后,基因技术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前不久,德国的基因科学家们利用DNA拼接技术,“创造”出了一个新的杂种动物——半犬半马的“斯切里尔”。  相似文献   

13.
最近,“机遇”号火星探测器在火星开阔的梅里迪亚尼平原发现一个神秘物体,科学家初步判断,它可能是陨石。“机遇”号小型热发射分光计发回的初始数据显示,这块怪模怪样的“岩石”由铁物质构成。这个神秘物体就在“机遇”号平坦的“停车场(在火星着陆的地点)”里,看上去就像有人故意把它放置在那里一样,成为“停车场”一景,所以科学家们立即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科学家们现在已经掌握了它的相关数据,这些数据显示它可能是由铁构成的。所以科学们开始怀疑它是一块陨石,但需要强调的是,这只是 …  相似文献   

14.
毗邻印度洋位于亚非之间的红海素有奇海之称。早在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就在红海海底发现了四座“烟囱”。这些“烟囱”又深又长,宽仅数米,科学家们称之为“海底深洞”。从“深洞”里溢出的热水温度高达56℃。在“烟囱”附近还生活着一些奇异的生物群落。科学家还在位于红海的阿特兰蒂斯(Ⅱ)海渊的200米深海底,发现水温为59.2℃、但盐度却达257的为大洋7倍的海底盐泉。最令人捉摸不透的是有的地方海底水温竟高达几百摄氏度以上。同样神秘的“烟囱”也在大西洋多处发现。法国海洋开发研究所的科学家发现亚速尔群岛(葡萄牙)水下2500米深处的…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现     
火星上发现“干冰喷泉”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科学家宣布,他们在火星上发现了“干冰喷泉”,能把干冰喷到数百英尺的高空。通过一个安装在火星探测器“奥德赛”号上的照相机拍摄的照片,科学家们发现火星的南极有干冰像喷泉一样喷出,速度达到每小时100英里。照片显示,从火星内部喷出的干冰带起大量尘土,在冰盖上留下了各种黑色痕迹。科学家们解释说,火星表面受到太阳照  相似文献   

16.
徐倩 《上海教育》2024,(12):28-29
<正>去年9月,黄浦区教育局率先高质量推进科学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青年科学家进黄浦校园“十百万千工程”,并高屋建瓴,从区域层面“牵线搭桥”,为学校引进院士、高校学者专家、高层次人才、科研机构负责人等挂职为“科学副校长”。这是一场“请进来”与“走出去”的双向奔赴,也是一次中小学生与一批富有学术造诣、科学精神和教育情怀的科学家的结缘。短短半年时间,“科学副校长”们纷纷走进黄浦区中小学校,更为可贵的是,科学家们并非挂个虚职或走个过场,而是真正地把资源和优势带到学校,投身于科学教育中。  相似文献   

17.
学习与记忆是人脑最重要的能。科学家们已发现的分管记的海马、杏仁核等结构分散在脑的不同部位。可是,这些分的结构之间是如何联系的呢?它们中间有没有一个起桥梁用的“交通枢纽”?经过数十年不懈努力,科学家们终于找到答案。这个所谓的“交通枢纽”命名为“舒氏区”,它  相似文献   

18.
时事回放2004年7月,中德两国的科学家在一项科学考察活动中发现中国南海确实存在天然气水合物(即“可燃冰”)。此次中德科学家的合作项目是从6月2日开始的,科学家们乘坐“太阳号”科考船,在南海上展开了为期42天的勘测考察,7月15日,载有26名中德科学家的德国“太阳号”科  相似文献   

19.
神奇的植物     
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植物是没有智慧的。然而,随着对植物研究的逐步深入,科学家们惊奇地发现,植物们竟是有智慧的!在神奇的植物世界,许多植物为了生存,不仅能“看”、能“睡”,还能“吃”呢。  相似文献   

20.
《基础教育参考》2013,(1):79-79
开学典礼上学生与名誉校长、“脉冲星之母”乔瑟琳·贝尔女士探讨天文物理。高一学生每周在科学家引领下“触摸”科技前沿,寒暑假与科学家一起到各地科察,高二、高三学生在科学家指导下探秘环境污染、克隆技术等尖端课题……这是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班学生们与众不同的高中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