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庭审微直播作为一种司法公开的手段,在现阶段尚未形成完备的规范对其规制,导致实践中的直播备受争议。微博等自媒体虽对司法公开的进步意义重大,但其与司法的结合仍需建立在维护法庭秩序和保障司法公正的基础上。对法院而言,微博庭审直播可以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正面宣传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提高法院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2.
2014年11月19日上午,重庆市垫江县人民法院对一宗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进行了微博庭审,通过其官方微博进行了1小时8分钟的直播,微博直播庭审再次进入公众视野。从2011年山东莱阳法院买卖合同案的微博直播,到2013年济南中级人民法院利用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多媒体和长微博还原薄熙来案的庭审现场……诸多的庭审案例表明,微博直播庭审开始作为全新的司法监督载体,越来越频繁地运用到司法审判之中。  相似文献   

3.
龙飞 《中国广播》2014,(1):34-36
新媒体的崛起和迅猛发展,给司法公开的内容、形式、平台带来了从未有过的挑战。司法与传媒的交融和互动是大势所趋。法院应充分运用自媒体,创造"正能量";媒体庭审直播应遵循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利益衡量原则;诉讼参与人、媒体和旁听人员在法庭应慎用自媒体。  相似文献   

4.
2013年8月,济南市中院通过微博对薄熙来案的审理情况进行了直播,此举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国内外舆论轰动。全国各级法院纷纷表态,要推行微博直播庭审。微博凭借其互动性强、透明度高、成本低廉、门槛较低等独特优势,被司法机关接受并使用。  相似文献   

5.
常宁 《记者摇篮》2012,(6):68-69
2010年10月30日《直播锦州》官方微博开始上线运营。对于《直播锦州》而言,最开始这就是一项寻常的官方微博,结果我们没想到社交网络有着这么大的能量,许多同行媒体后来都拿这个作为案例去研究。如今微博在《直播锦州》的品牌营销体系里已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了。  相似文献   

6.
1998年4月最高法院院长肖扬在全国法院教育整顿工作座谈会上发表讲话,强调法院要自觉接受舆论监督,在公开审理案件时,不仅允许公众参加旁听,也要逐步实行电视、广播对审判活动的现场直播。随后,1998年7月11日,中央电视台向全国现场直播了十家电影制片厂状告三家公司侵犯其著作权案,一时间,庭审的现场直播成了新闻界、法律界关注的焦点,各地、各级的电视台纷纷和当地法院合作,现场直播了不少案件的庭审实况。就我国传统来说,由于媒体一直具有的特殊地位,而电视的直播更是具有强大的影响力,能够允许电视进行庭审直播,表明了领导层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决心。这是我国  相似文献   

7.
从2013年薄熙来案在微博直播庭审,到2016年初"快播"案在各大媒体平台上的直播庭审,网络庭审直播这一新的司法实践越来越为公众所熟知。本文在梳理网络庭审直播内涵和基本呈现方式的基础上,以"快播"案的庭审直播为例分析其舆论传播的模式。继而从网络技术的发展与移动终端的普及、观者心态下的后现代文化狂欢两个角度分析其产生机制,再从主体、客体、本体、载体四个方面分析了其中舆论的特点。最后对直播庭审的舆论监督与司法独立平衡做了简要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顾诗园 《新闻传播》2013,(12):71-72
2013年8月22日至26日,济南中级人民法院连续5天公开审理了薄熙来案,负责庭审直播的两大平台——人民微博平台和新浪微博平台及时并全面地公布了庭审记录。[1]微博平台直播薄熙来案件呈现传播新特点:"守门"功能弱化、多媒体信息整合、多链接讨论圈、硬新闻与软新闻融合。由此带来了信息进一步开放、观点更加多元、呈现方式更易于理解的局面,是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9.
2013年8月22日,非媒体机构济南市中院利用其官方微博直播审理薄熙来一案引起轰动,一场组织传播形式顷刻间转化为大众传播形式,将开庭过程变成一个生动直观、经济快捷的普法课堂。为什么选用微博直播而不是其他方式?微博直播的法理依据是什么?国内外经验有哪些?微博直播相较于其他媒体直播的优势又有哪些?这些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10.
管理     
《传媒》2007,(7):76-76
新闻出版总署发布《2006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突发事件应对法草案》删除媒体不得擅发突发信息的规定;新闻出版总署清查恐怖类出版物已发出版物应及时回收;文化部5大计划提升网吧业发展江苏将首先试点;最高人民法院:直播庭审须经高级法院批准.  相似文献   

11.
微博正式宣布,向媒体、自媒体以及第三方内容合作伙伴开放头条文章、视频直播两大开放协议,成为国内首家对外开放直播资源的媒体平台。今后,越来越多的用户、媒体可以通过更多、更方便的渠道发布微博头条文章、视频直播等内容,媒体和第三方内容机构也将通过与微博的合作,为自身和用户创造更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管理     
《传媒》2007,(11):94-94
新闻出版总署发布《2006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突发事件应对法草案》删除媒体不得擅发突发信息的规定;新闻出版总署清查恐怖类出版物已发出版物应及时回收;文化部5大计划提升网吧业发展江苏将首先试点;最高人民法院:直播庭审须经高级法院批准.  相似文献   

13.
洞察与发现     
《新闻窗》2013,(5):1-1
这些年来,网络问政的兴起,网络反腐的接力,以及通过微博直播庭审,都说明了互联网的健康发展,可以成为社会进步正能量。  相似文献   

14.
审判公开到底可以多公开?对于这个问题,英国一直以来的做法是倾向于保护法庭秩序和司法活动,严格禁止在庭审过程中录音录像。真正的庭审直播在英国是不存在的,只有在案件审判结束后,传媒才可以通过"重新改编的戏剧"的形式重现庭审过程。然而,2012年5月9日英国女王在新一届议会开幕仪式上关于司法改革的讲话,再一次引发了人们对庭审录音录像的关注,但是,英国的庭审录音录像改革从1992  相似文献   

15.
对 法院庭审进行直播 ,被誉为新闻界和司法界的联手创举 ,它打破了暗箱操作 ,增加了透明度 ,促进了司法公正 ,而且能够使人们亲眼目睹法庭的审判 ,起到了普法的作用。但同时也必须承认 ,庭审司法操作极具专业性 ,是一个复杂的推理和诉讼过程 ,而人们看到的只是一个程序 ,很多专业知识难懂费解 ,因此 ,一般观众难有收获。在这种情况下 ,如何提高庭审直播节目的普法效果 ,就成了一个难题。而今年4月21日上午8点40分至11点40分 ,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制作播放的长达三个小时的《张君、李泽军系列特大抢劫、杀人案庭审直播特别节目》 …  相似文献   

16.
庭审直播在我国相关法律中早有规定,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人民法院审判公开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庭审过程可通过电视或互联网直播或转播,其是实现普法宣传的重要手段。然而从近年来较多案件庭审直播传播情况看,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将以"快播"案件为例,对其舆论形成原因、直播效果以及提升庭审直播效果进行探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荣辱榜     
《青年记者》2006,(24):2-3
中国服饰报社副总编贪污百万广告费获刑 法院向主管单位发司法建议函;东森电视台直播“神六”返航荣获亚洲电视大奖;英电视节目迎合观众低级趣味遭批评;美联社陷新闻造假风波 美国主流媒体加入批判行列。  相似文献   

18.
面对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传统电视新闻栏目要适应新形势,在新业态上有新作为。本文以安庆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天天直播》栏目和媒体微博@安庆天天直播为例,阐述了新闻规律和互联网思维在媒体微博运行中的遵循和实践。  相似文献   

19.
朱春阳 《新闻界》2000,(5):45-45
庭审电视直播是电视直播和庭审相结合的产物,是大众媒介对司法审理现场的同步介入,这种新的报道形式一出现,就被人欢呼为“新闻舆论监督的一大里程碑”。其实,深入分析庭审电视直播的各个环节,我们会发现,尽管庭审直播的出发点是要以新闻舆论监督来加强司法审理的透明度,着力突出司法民主化进程中新闻媒介舆论监督功能,但实际上,这种功能在直播中并非居于主导地位。本文拟就此展开论述,以期对庭审直播功能及其构成有一个较为清晰的界定,以更加充分地认识庭审直播的现实地位。 (一 )  庭审电视直播的功能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之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相继作出依法治省、依法治市的决定。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时代背景下,电视直播(录播)法院庭审的节目应运而生。这种把生动有效的受众兴趣(普法效果)与企盼司法公正的群体效应(社会监督)融为一体的电视节目新表现,日益引起广泛的关注和欢迎。一些学者认为,庭审直播节目揭开了中国新闻史和司法史新的一页。下面就我们创办庭审直播节目《现在开庭》半年多来的实践,谈谈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