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鑫 《新闻前哨》2021,(3):120-121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网络技术一举优化了影视行业的运营模式,“微电影”以一种崭新的形态出现在公众眼前。在这种背景下,影视公司对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像微电影就需要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人才,合作能力越强,各用人单位越重视。因此,本文通过介绍微电影的独特性,讨论合作能力在微电影事业中的重要性,分析当前学校微电影教育存在的问题,最后研究新形势下微电影教学中合作能力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2.
王振兴  代湘云 《今传媒》2020,28(5):128-130
微电影的诞生及发展是在经济时代下产生的,在当前世界经济新形态下微电影的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因此在新阶段中产生的经济形态也有所变化,可称之为"后经济时代"或"后工业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下面临微电影创作的艺术形式的发展和变化,这也是作为艺术的一种范式。作为视听艺术的微电影创新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经济形态的影响,其自身的艺术形态也会发生变化,进而反映着该时代下艺术形式的诸多问题。为此,本文从"后经济时代"经济形态的变化角度探索微电影创作的艺术形式,以此为影视艺术的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 “微”时代。微言片语(微博和微小说)和微小短片(微电影和微视频)都在发挥着各个优势,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微电影和微视频几乎相同的特点,所以笔者用“微片”一词将微电影和微视频合二为一。本文更多的是以微片为主介绍“微”系列的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影像话语”,指构建影像的思维方式和组接方式所共同形成的话语表达,它直接决定了影像的类型和风格,会成为一个时代影像生产和影像审美的风向标.随着时代社会的变迁,贬抑或推崇某种影像话语的审美习惯和情感态度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流变. 这种影像话语的流变意味,近年来在影像宣传推介或曰“影像说服”领域表现得尤为抢眼,这就是“微电影”现象的火爆态势.一方面,在社会实践领域,由于新媒介技术的发展,各种类型的“微电影”粉墨登场,各种创作实践主体纷繁复杂,各种性质的评比赛事层出不穷,呈现出一种热闹而无序的状态;另一方面,在学术研究领域,关于“微电影”概念的认知和“微电影”现象的研究,也争论不断、众说纷纭.有人质疑这个名词的科学性,认为它是一个“不靠谱的概念”;①有人认为微电影“生于恶搞”,后又受制于广告商,单一的盈利模式导致微电影必将“死于广告”.②  相似文献   

5.
微电影是信息时代的新生事物,它是依托新型传播平台——互联网而形成的新型电影艺术形式。微电影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影视艺术叙事模式,它在叙事人称、视角,叙事时间以及叙事空间等方面都不同于传统电影,形成了一个自由的叙事艺术体系。本文即对时下热门的微电影叙事艺术中的核心元素——叙事时间和空间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技术的完善,传播途径已经进入新的时代,而微电影正是这个时代的产物。本文主要通过对微电影的概述,讨论其艺术特征和传播机制,探讨艺术特征和传播机制对微电影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已经给大众生活带来了很多不可忽视的变化,其中就包括网络影视产业的迅速崛起。微电影凭借其自身特点和互联网传播优势而备受关注。微电影这样的艺术形式所具有的极大潜力将值得去挖掘。在微电影的兴起和发展的同时,中国高校电影人才的培养也得到了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优秀的微电影作品想要脱颖而出需要系统的营销和策划,秉承了电影营销的基本策略与一般规律,但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相关领域的营销人才培养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的发展对移动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微电影这一新的形势正在席卷全球,各大视频网站也都争相推出自己的微电影作品。随着网络视频平台的崛起和不断壮大,各大门户和视频网站在微电影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微电影的竞争也随其短小精悍、快速的传播性在新媒体时代异军突起,  相似文献   

9.
尤达 《青年记者》2017,(6):85-86
网络大电影,是指选择在互联网上发行的电影,“大”是与微电影的“微”相对应的.具体来说,是指这样一种电影类型:“投资50万元到400万元之间,时长超过60分钟,没有特别大的造景,制作、拍摄、周期相对短,核心是故事”,选择在互联网上发行的电影.①如果说微电影强调“三微”特征:微时长、微周期、微费用,那么网络大电影则与其一脉相承,对这三者相应做了加法,它是微电影发展的必然结果.审视自2010年发展至今的网络剧情影像作品,从微电影到网络自制剧,再到正在兴起的网络大电影,三者之间是紧密勾连的.  相似文献   

10.
张媛 《东南传播》2013,(6):90-91
随着网络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微电影"这种全新的创作模式开始出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娱乐中。在经历了出生后的辉煌以及成长中烦恼之后,被过度消费和商业化的微电影像一个迷途的孩子,不知道自己的出路在哪里?微电影面对竞争激烈的娱乐消费市场,如何才能良性发展?如何达到影视艺术与广告在文化发展间的平衡?这是值得我们深刻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数字网络和无线通讯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以微博为首的"微文化"异军突起。与此同时,当下人们生活、娱乐习惯的转变也催生了巨大的影视消费需求,在这一大背景之下微电影得以诞生,并迅速发展为一种新型的电影模式。本文将针对微电影的产生原因、演变、基本属性等进行分析,用别样的视角去界定微电影。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背景下影视业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荀俊钦 《传媒》2016,(16):56-57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影视业与“互联网+”相结合,已发展为一种新兴融合产业。互联网为在线观看带来了诸多便利,并扮演着网络IP提供、行业宣传、互联网影视创作等角色,依托其便捷性和自由性等优势,迅速成为“80后”“90后”影视消费的主要平台。在这一过程中,传统影视业不仅为互联网提供了影视资源,同时还为互联网自制剧创作提供成熟的技术支持,但不可否认的是,传统影视业存在着原创能力匮乏、宣传推广方式单一等问题。推进“互联网+”与影视业的融合,探讨“互联网+”背景下影视融合的发展规律,能更好地指导影视创作,促进影视业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国内微电影自2010年异军突起至今,在三个维度上发展着,这三个维度是艺术维度、商业维度和话语维度。每个维度又包含正负两个向度,这三个维度六个向度,让微电影呈现出一种立体的三维架构和不断变化的态势。艺术维度:起步之中艺术维度是微电影作为影视类型所具备的一种共性维度。微电影是独特的电影类型。过去很多人不承认微电影是电影,把它等同于网络视频,认为它没有艺术性可言。的确,很多网络视频不能称之为电影,比如网民拍的家庭录像、搞笑片段、以及一些新闻报道、纪实视频等都不是电  相似文献   

14.
在近几年时间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受众在微博、微信、微小说的引领下跨入了一种"微时代"。由于各个网络视频网站的商业需要,以及受众闲暇时间的碎片化消费,从而催生了微电影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微电影以碎片化的传播方式,方便快捷的传播特点,并且拥有广泛的传播平台等优势,在新媒体时代引起了广泛关注,得到了受众的高度认可。本文以微电影这种新兴的碎片化传播形式为例,分析碎片化传播在微电影领域的传播特征、传播价值,以及传播过程中与受众人群的粘合关系。  相似文献   

15.
2012年,微电影借视频网站快速扩张的东风,以势不可当之势迅猛发展,各大影视团队、明星名导纷纷进军微电影……然而,在火爆的同时,一些微电影为追求高点击率,工作内容粗俗,动辄挑战社会道德底线。日前,国家广电总局和互联网信息办联合下发“限令”,要求对内容低俗、  相似文献   

16.
朱新梅 《传媒》2016,(4):14-15
微电影是典型的互联网内容产品,具有鲜明的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特征.它产生于互联网,在互联网上观看,也是典型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产业”.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微电影不断实现了产业化发展,而且走向大电影,成为推动中国电影创新的重要力量.总的来看,中国微电影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微电影诞生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成熟发展的新媒体时代,已日渐成为大众接收信息、传播文化的最重要的媒介载体和艺术形式之一,并开始逐渐影响社会主流价值观。微电影不仅是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也是一种新的媒介工具,它在弘扬主流文化和价值观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积极的作用。以当代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结合微电影与文化传播的关系,发挥微电影的媒介影响力和艺术感染力,对“清廉学校”建设及高校廉洁文化传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8.
微电影的出现是互联网和影视技术发展的必然,它短小精悍,具有微时长、微周期、微投资、互动性强等特点,契合了当今受众即时消费的诉求.  相似文献   

19.
季桂林 《军事记者》2003,(12):54-55
在互联网上,还有一块诱人的“大蛋糕”——电子游戏。在美国,这块“大蛋糕”已取代百年老店好莱坞而独占娱乐业鳌头。据专家估计,电子游戏产业目前在全球已形成1000亿美元的大市场。去年,我国也已形成10亿元的电子游戏市场,电子游戏用户已达1200万。目前,电子游戏已经成为与影视、音乐并驾齐驱的全球最重要的娱乐产业之一。有人预言,网络的发展为电子游戏提供了长足的发展空间,试看明日的世界,必将是游戏的星球。对待电子游戏,有人称它是“阳光产业”,有人称它是“第九艺术”,也有人把它比喻为“电子海洛因”。电子游戏究竟是天使还是魔鬼?…  相似文献   

20.
正在中国,微电影从出现到现在最多是三四年时间。有人说2010年的《一触即发》是中国的第一部微电影。这三四年,微电影真是"一触即发",在全国各地勃然兴起。2012年有些地方出现了微电影组织。2013年,微电影的发展出现了几起标志性的事件:一是1月12日中央新影国际微电影频道联盟在浙江台州成立和《微电影台州宣言》的发表;二是2月28日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微视频(微电影)专业委员会在京成立。这两件是微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