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复的翻译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的生态环境,成为近代中国介绍西方的第一人,对当时中国学术界、思想界、翻译界等产生了重大影响。严复认为,只有在取舍之后才能"达旨",他的翻译正体现一个翻译工作者所应有的"天地立心,民生立命"普世思想。  相似文献   

2.
严复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翻译家,其提倡的"信、达、雅"的翻译观,影响深远。本文系统介绍严复的翻译思想,并对其有时代意义的翻译之路进行了客观、全面的梳理。  相似文献   

3.
郭勤 《兰台世界》2012,(25):10-11
一、傅雷与中国翻译文学翻译文学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在中国翻译文学史上,有三位必须被载入史册的重量级人物:严复、傅雷、钱钟书。在时间顺序上,严复是早期中国翻译文学的代表人物,严复对翻译文学作出的里程碑意义的贡献就是他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翻译工作应该遵循"信、达、雅"的基本原则。这项原则对于后世的翻译工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是人们评价一个  相似文献   

4.
严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享有特殊的历史地位。严复的《天演论》的翻译出版对近代中国产生巨大的影响,他所遵循的"信达雅"和择善而译的翻译原则,推动了中国译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与严复、林纾并称"民国翻译三巨子"的伍光建无论翻译作品的数量还是翻译的质量都在近代中国的翻译史上首屈一指。本文对伍光建本人以及翻译作品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伍光建先生翻译作品的方法、特色。  相似文献   

6.
清朝末年是我国翻译史发展的一个高峰期,严复是这一时期涌现出的众多翻译家的代表,被誉为"译界泰斗"。他的代表性译著《天演论》为中国翻译界树立了一座不朽的标杆,他提出的信、达、雅标准更被中国翻译界视为金科玉律。  相似文献   

7.
伍光建是近代著名的翻译家,其翻译作品无论是在翻译数量上,还是翻译质量上都堪称一流,与严复、林纾被翻译界称为民国翻译三巨子。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女翻译家杨必堪称艺术派翻译的典范。她在翻译过程中注重语言的综合运用及对原文"神似"的传达,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学翻译思想。在翻译实践中,她的译文朴实无华、自然流畅,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9.
严复(1854-1921)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系统地翻译介绍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理论和政治制度,宣传西方资产阶级学说、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在近代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严复自称“天演哲学家”,他从传播达尔文进化论(他译为“天演论”)开始了他的“西学”介绍工作。他的翻译工作主要集中在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以后到1911年辛亥革命这个时期。值得指出的是,严复在翻译介绍“西学”的过程中,曾概括地阐述过翻译理论,谈论过版权和版税问题,而且他同1897年成立的商务印书馆有过密切的合作关系。因此,严复在近代中国的翻译史和  相似文献   

10.
《美术通诠》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严复翻译实践,其鲜明的修辞特性表明了严复“托译言志”的翻译目的。以《美术通诠》为研究对象,从修辞学家伯克的“认同”理论出发,借助哈里克的象征资源分类,探究严复为实现读者认同所做的努力可以发现:严复打通中西文论和引入中国道德观,与目标读者互动;运用同情认同和无意识认同,对原文进行节译;使用文言文体和华丽文风等翻译修辞策略,提升了译本的认同效果,扩大了译本的传播覆盖面。研究也为如何在翻译实践中建立译本认同提供借鉴: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带有受众意识,积极使用象征资源提高读者对译本的认同感;要意识到修辞的反作用力,要在忠实的基础上为译作增添修辞色彩。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一共翻译二十多部英美文学作品,她的翻译适应了当时大陆之外的生态翻译环境。她利用生态学视角对翻译文本、双语翻译等角色进行全新的定位,进一步拓宽了传统翻译的视野,有效推动了中国翻译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了扩大翻译的影响力,陈独秀力主以白话文进行翻译,秉承忠于原著的原则,使得当时的普通民众有机会接触到世界上的进步思想,在对当时翻译风格造成巨大冲击力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变迁。  相似文献   

13.
著名哲学家金岳霖在欧美留学多年,为方便对西方哲学的研究而不断进行翻译实践,并积累了深厚的翻译思想理论。他将哲学与翻译相结合,用哲学立场解释翻译问题,为中国翻译界树立了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4.
<正>严复在我国翻译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首先他才识广博,对中西方文化有着非常透彻的理解。其次,他是我国第一个制定翻译标准的翻译家。严复的翻译思想和我们所熟知的胡适有异曲同工之妙,两人的翻译不仅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播。严复的翻译作品都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对西方先进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他忧国忧民,觉得欲拯救中国于水深火热,仅仅靠武力是不够的,国人脑中五千年来积淀  相似文献   

15.
钱钟书的翻译美学观,特别是其"化境"思想深植于中国翻译美学实践之中,进一步深化了中国传统翻译美学的思想,对中西方语言文化的交流与互译有着理论及实践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谭友志  刘涛 《青年记者》2012,(14):85-86
严复于1897年10月26日创办了《国闻报》和《国文汇编》,并开始翻译《天演论》,在《国闻报》上连续发表,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关注.严复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系统介绍西学、提倡用资产阶级思想与文化挽救中国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当时的《国阐报》贯穿着严复的思想和追求,从中可以看出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对近代社会的思想启蒙.  相似文献   

17.
赵先生对于现代中国文学翻译标准的确立以及白话文的普及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拟分析论证赵先生在外国文学翻译领域的成就及其翻译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作为20世纪中国杰出的女翻译家,她始终以淡泊的态度做翻译,并在翻译实践中提出了一些看法,例如"一仆二主"的翻译思想等,对当今翻译学家有着深刻的启发。  相似文献   

19.
王佐良在进行翻译实践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在翻译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翻译思想,达到了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因翻译了大量文艺复兴时期的名著,加之翻译理论上的精深造诣,被称之为"文艺复兴式"的翻译家。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翻译史上,林纾可以称为开创近代西方小说译介先河的翻译大家。他的翻译思想来源于自身文化背景以及特定的历史时期。本论文从多方面解析林译的翻译思想及翻译策略,从而全面地评析林译作品在近代的历史环境中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