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艺荣 《考试周刊》2012,(69):39-39
吕叔湘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学不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因此,语文教学实际上应该是科学美与艺术美的高度统一体,能够使这种完美统一得以展现的中间媒介,便是教师规范优美的课堂教学语言。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传递信息、表情达意最便捷的手段。有人说:“教师应该是语言艺术大师”,这话并不过分。因为教师是以“舌耕”为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教与学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凭借语言的中介来进行的。即使是在教学手段日趋多样化的今天,尽管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借助板书、图片、实物、幻灯、录音机、录像机等各种教学设备进行教学,但传统的讲述法也仍是最基本的教学方式。而且在运用这些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过程中,也仍然要借助教师的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师的语言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教学是科学,具有科学美;语文教学又是艺术,具有艺术美。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表现科学美和艺术美的媒介是语文教师的语言美。学习祖国的语言,首先需要有语言的示范材料。语文课本是学生继学前习得阶段“伙伴语言”之后的学得阶段的“目标语言”的材料,在中小学学习语言的规范化、系统化、专门化的阶段,是学习语言的凭借。但是,课本的语言材料是静止的、抽象的文字符号,只有通过教学才能变成鲜活的、具体的、有生命的语言,学生才能接受。因此,教师的语言具有明显的刻骨铭心的示范作用。教师上课中的一语一言就成了学生学习的榜…  相似文献   

4.
吕赟 《天津教育》2009,(6):47-47
前不久,笔者参加了一次语文课评优活动。在听课过程中笔者发现,几乎所有的参赛选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课堂的教学语言(评价语言、教学环节的过渡语言、教师的独白语言)都很华丽,简直就是古诗词、名言警句、成语的大拼盘。排比的修辞手法更是无处不在。在之后的评课过程中,笔者就这一现象和参赛选手进行了交流,得到的答案惊人地相似:语文课就应该有“语文味”,语文教师也应该有“语文味”,语文教师的语言自然也就应该有“语文味”了。为此,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从阅读数量着手,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推敲字词,咀嚼文字,是读书的有效途径之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带领学生抓住文学作品中的重点词句、耐人寻味的细节、内涵丰富的潜台词,甚至对微不足道的标点符号进行品读,在咬文嚼字中“品”出语言之美,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6.
钱理群先生说,语文教学要使学生“在有声有色地思想,有韵味的语文世界里流连忘返,透过美的语言,你窥见的是美的心灵,美的世界”。语文教学有义务也有能力使学生获得这种力量,语文课应该而且必须是美的。因此实现语文课上“美”的同归是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要思考的重要课题。在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研读教材,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提高语文教学效益,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从研读、研透教材开始.研读教材是教师与文本进行个体对话、交流的过程.教材中的文本基本都是“文质兼美”的,静下心来,反复阅读,仔细品味,不正是语文教师的一种享受吗?教师研读教材,应该做到“走进教材”和“跳出教材”.  相似文献   

8.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以“舌耕为业”的教师,是凭借一定的语言去“传道、授业、解惑”的。因此,教师必须讲究课堂教学语言。语文教学应从语言入手,引导学生在读与听的过程中感知语言的优美、和谐,揣摩、体味作品的艺术境界,因此,语文教师更应该铸炼自己的语言,使自己的教学语言符合教学美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第一,灵活运用教学设备,引进现代先进教学技术语文是语言交流的工具,单靠教师用一张嘴一根粉笔和学生去说,去交流,是远远不够的。有效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是语文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优化语文教学就需要营造语言环境,需要灵活运用现有  相似文献   

10.
语文是极富人文魅力的一门学科,翻开语文课本,就如同走进了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境界。语文课堂也应该是美的课堂,语文教学的语言也应该具有美感、具有艺术性。教师的语言文采飞扬,  相似文献   

11.
韩静 《考试周刊》2012,(52):42-42
语文教学应该是给人以美感与享受的过程。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感受美、诵读课文体验美、体会形象理解美、品味语言鉴赏美等方式,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2.
祝建凤 《学语文》2004,(6):19-19
在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过程中,师生双方都应成为审美的主体,而语文教材本身应该是审美的客体。教师善于挖掘语文教材中蕴含着的大量的“美”的因素,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美学切入在教师身上的具体体现。语文教材中的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体蕴藏着大量的“美”的因素,甚至许多议论文、应用文(如书信、广告、对联等),  相似文献   

13.
语言的美与艺术的美,从来都是殊途同归的。曾有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因此,语言修养是教师能力结构中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传播语文规律和正确的信息,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体现艺术的美,是当今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应该是美的教学,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就应该是感受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过程。   文学和美学是情同手足的同胞姊妹。马克思认为“文艺是依据美的法则而创造的。”而中学语文则是一门充满艺术魅力的学科,课文几乎涉及了美的各个领域,从不同角度展示了美的各种形态。作为教师,在教学这些课文时,应首先从自己的审美意识、审美经验、审美理想出发,深入到审美对象——课文本身,调整并深化师生共同的审美标准、审美感受和审美理解,将作者作品内在而未感觉化与外在化的理念美,通过生动活泼的语言、机动灵活的教法和新颖巧妙的…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是建立在美学基础上的一种语言形式,是教育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具有美学语言学的特征,主要包含,意境美、形象美、情感美与理智美的审美特征。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教学语言的审美教育作用,力求使自己的语言体现出审美性,从而提高语文的美育功能。  相似文献   

16.
汪蒲宝 《甘肃教育》2008,(15):45-45
一、求“美” 高尔基说过:“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的美产生了言辞的准确清晰和动听。”教学是一门艺术,从某种角度说,语文是教艺术的艺术,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本学科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用“美”的方式激发引导学生发现美、鉴赏美、感悟美、创造美的能力和激情。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7.
陈建国 《成才之路》2010,(13):44-44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教育。”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其实处处都体现着美,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优势,注意去引导学生品味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美,语言种种特色的美,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从而激发他们去感受大自然和现实生活中的美,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8.
高尔基曾经讲过一个俄罗斯谜语:不是蜜,却可以粘住一切。谜底是语言。人们的思想离不开语言,教学也同样离不开语言。不管网络技术如何发达,现代化教学手段如何优越,教学离开了语言,将不复存在。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以相差二十倍。”讲究课堂教学语言美对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成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教师应该把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看做是一件大事,应该有意识地磨砺自己的语言,深入研究语文教学语言的艺术品格,逐步掌握教学语言艺术的特征,做一个“会说话”的语文教师。如果语文教师能以娴熟自如、优美动听的…  相似文献   

19.
樊蓉 《广西教育》2022,(10):78-81
本文认为语文教学应是一个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过程。语文教师除了传授知识,更应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审美教育,以“语文之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使语文教学充满情趣。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论述“美趣导学”教学策略:一是以美入趣,引导学生发现美;二是以美唤趣,让学生感受美;三是以美促趣,指导学生创造美。  相似文献   

20.
符建科 《现代语文》2008,(10):99-101
语文教育是一种美的教学。有人说语文是“诗意的栖息”,“语文教育应该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具有诗一般的创造活力的优美意境。语文教育应以人的素质为其主要目标。”(其中审美素质是人的素质里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就需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学,引导学生感受美、发现美、体验美、鉴赏美、表现美。语文教师寓审美教育于语文教学中。用美学的观点,从分析文章的形式和内容着手,通过语言文字的表象,引导学生发现白然美、认识人物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