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童旭东 《武当》2010,(2):29-31
中央、江苏两大国术馆成立后,来江南的武术家就更多了。知名太极拳家杨澄甫、田兆麟、郝月如等都曾在江苏国术馆任过教习。朱国福、朱国禄、朱国祯在参加首届国术国考前都曾到江苏国术馆学习,国考后朱氏三兄弟皆被中央国术馆录用。当时,国术馆是群雄荟萃之地,经常进行实战切磋,这使许多有名的武术家很不适应。孙存周虽不在国术馆任职,但是经常来馆中代父传艺,因此有机会经常与各派名家交流。无论是馆内的教习或学员,还是馆外的名家高手,  相似文献   

2.
李付华 《武当》2008,(2):52-53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为提倡国术,发展国民体育,促进民族健康为宗旨,成立了中央国术研究馆,1928年改称中央国术馆,馆长张之江,并令任全国建立国术馆系统,规定由各级行政长官和军阀豪绅兼任正馆长。据1933年的统计资料显示,有25个省设立了省县国术馆,共计约有300多所,  相似文献   

3.
吴志泉 《武当》2005,(6):59-61
远离国术馆未曾受"三请"李景林是远离中国国术馆的。这在李景林推荐张之江的前文中已详述。李景林的历史事实证明,他对中央国术馆除促进作用外,毫无关系。"中央国术馆"的组织结构文件中,根本没有李景林。张之江的女儿先后两次在《武魂》发表建馆情况,第一次是正确的,第二次却毫无根据地加上李景林,这是错误的。吴玉昆、张文广、蒋浩泉、袁贤群等教授及何福生,还有李和生先生,他们都是中央国术馆毕业的,笔者曾先后请教,他们先后都是同样回答:李景林根本不是中央国术馆的副馆长。"浙江国术游艺大会"开幕前夕,张  相似文献   

4.
吴志泉 《武当》2005,(5):38-40
倡建国术馆又荐张之江1927年,蒋介石建立南京政府后,下半年特派邵力子到上海,请李景林建立"中央国术馆"并任馆长。李景林不愿意,建议由张之江担任,并请邵力子代为致谢蒋介石。1928年3 月24日,"中央国术馆"在南京建立, 张之江任馆长。对此,有以下七点说明。1、1927年,国内战争与政局混乱,蒋介石建立南京政府后,有千头万绪的事情要做,特别是对付共产党,蒋介石绝不会主动考虑建立一个与军政无关的"中央国术馆"。2、李景林在上海奔走呼吁了一  相似文献   

5.
青岛市国术馆成立(1929年12月)伊始,市区及四方、沧口一带,原有国术团体若干处,参差散漫,毫无系统。国术馆察觉监督指导不力,随即派员切实调查,择其成绩尚佳者,改组为国术练习所。所长、教员由国术馆核定加委,发给所牌、戳记、旗帜,并规定《青岛市国术馆练习所简则》若干条,俾资遵守。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民国时期的武术比赛进行分析,主要结论:竞技化是民国时期武术转型的一个重要表现,这个时期的武术比赛主要有三类:全国运动会中的武术比赛、中央国术馆国考和国术擂台赛.全国运动会中的武术比赛除第5届全国运动会外都属于武术表演赛,中央国术馆国考与国术擂台赛都属于实战比赛.这三类比赛性质不同,各形成了不同的裁判规则.第二次国考后,实战的国考与国术擂台赛都销声匿迹,只剩下全国运动会中的武术表演赛一枝独秀.  相似文献   

7.
张之江,河北省南皮县人,自幼爱好武术,辛亥革命以后,积极倡导恢复和发展我国武术。他曾于1928年创办中央国术馆,任中央国术馆馆长,并兼任中央国术馆体育研究会董事长、重庆青年会露天国术学校名誉校长,教育部体育运动委员会委员及中央国术体育专科学校校长等职。著有《恢复民族体育与抗战最后胜利》、《国术教学宣传提纲》等文章及大量有关提倡发展武术的言论。在张之江先生的倡导下,全国先后有24个省、市,300多个县(市)  相似文献   

8.
范克平 《精武》2010,(11):46-51
二、中央国术馆顾问与编审处揭秘 民国十七年(1928年)3月15日——国民政府颁布《国府第174号令》,其大意为其一:兹遵循总理“强国强种”、“我武唯扬”之遗训,倡导全体军、国民以国术强身、国术救国为宗旨,特准予“南京国术研究馆筹备委员会”拟设立之“国立南京中央国术研究馆”由国府备案并正式命名为“国立南京中央国术馆”,由国府直接管辖且令国民政府财政部下拨专款(按每月5000元法币拨发)用于馆内使用。  相似文献   

9.
民国时期的江苏省国术馆是继南京中央国术馆之后,成立最早、影响最大的一个省级国术馆。由于资料缺乏,对其研究带来了种种困难。本人最近看到了《江苏省国术馆年刊》,该刊民国18年(1929年)出版,大32开,共95页。对于有些问题总算有了一个明确的说法。另外,我查阅了当时的省政府有关公报,走访了有关人物。现把它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1928年3月,中央国术馆成立。之后,为选拔武术人才,中央国术馆于二十年代未发起并组织了两次规模盛大的武术竞赛——第一届全国国术考试(简称国考)和杭州国术游艺大会。 一、第一届全国国术考试 国考于1928年10月6日在南京公共体育场举行。参赛选手从县里逐级选拔,最后以省、特别市为单  相似文献   

11.
《精武》2007,(5):16-16
1928年,全国各地的武术家们为了开展武术活动,自发地进行联系,决定于次年秋季杭州的西子湖畔举行打擂大会,由浙江省国术馆负责筹备。浙江省政府主席张静江定名为浙江国术游艺大会,并和南京国术馆  相似文献   

12.
青岛国术馆为推广国术,增进市民研究国术兴趣,1931年5月24日召集全市国术人员,于齐燕会馆举行友谊会,作大规模表演,俾市民对国术有深刻认识。6月7日,于新舞台举行比试,以便拔取选手参加第五届全国运动会。遂函请海军司令沈鸿烈,代理市长胡家凤,偕胶路委员长葛光庭,为国术游艺会比试大会会长。国术馆通知各练习所登记报名。  相似文献   

13.
范克平 《精武》2010,(12):44-51
三、中央国术馆教务处与学生训育处揭秘 公元1971年的夏季,笔者(即本文作者范克平)在跟随旧时国立南京中央国术馆一等教习(正教授职)罗玉老师学练传统武术之时,曾多次听闻其言及:“中央国术馆的教务处就好比是农户在种庄稼,并最终进行收割的阶段。  相似文献   

14.
范克平 《精武》2011,(1):40-45
四、探秘"央馆"首期教授班 国立南京中央国术馆成立伊始,其董事会出于日后选拔师资的目的,经召开相关会议之后而做出决定:"与国府教育部联合发文至全国各省、特别市政府……拟请其在各地域内组织国术选拔赛并从中定夺若干名选手,最终报送中央(同术馆)以待作为国术教员之比试、任职人员。”  相似文献   

15.
唐豪先生是我五十年前的老师。那时,我在南京中央国术馆学习武术,唐先生任国术馆编审处长。 唐先生原名唐范生,江苏武进县人。从小就喜爱武术,曾在上海从师习武,后来到日本留学,毕业于东京帝园大学法律系。中央国术馆成立不久,他即受聘来到这里。编审处的工作主要是负责编审教材、整理资料、教授学生文化课程,同时还负责主办《国术周刊》等。  相似文献   

16.
张永瑞 《精武》2010,(3):35-35
沧州盘枪是合一通背拳大师郭建伟先生多年潜心研究的独门绝技之一。 郭建伟,字景春,河北沧州人。自幼随杨昆山习武,1929年考入南京中央国术馆散手系,得李景林、马英图等名师指导,技艺大增,很快成为该系的佼佼者,后经国术馆教务处处长郭锡山介绍,随郭长生先生习练合一通背拳,并得到时任该馆副教授的独流合一通背拳大师刘玉春之嫡孙刘景云先生亲传,加上他天资聪慧,通背拳法练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得到了国术馆馆长张之江将军的赏识和器重,  相似文献   

17.
十二、中馆第二期学生队写真 民国17年(1928年)12月,南京中央国术馆董事会发布通电:“本馆决定自民国17年12月25日至民国18年12月25日,向全国25个省与特别市(除已停办省级国术馆的江苏省之外)国术馆分配生员名额——每个省、特别市享有公派(补助)生员名额30名(位)。……各省、特别市在接本馆通电后的一周内,务请在所辖之市、县进行二级选考。……最后将所选名单报至本馆。  相似文献   

18.
十大武术形象事件之一 健身强种,自卫卫国 中央国术馆宣告成立 1928年3月,国术研究馆在南京成立,张之江任馆长。  相似文献   

19.
出于文化自觉下对国术价值的认识,南京国民政府在成立后即积极开展推行国术的工作,意图达到“强国御侮”的目的。在推行国术的工作中,国民政府设立了中央及地方各级国术馆作为专门的国术推行机关;颁布法令,要求行政机关及军队等练习国术;重视教育力量的运用,并通过宣传等方式辅助推行。民国时期国民政府的国术推行工作对于国术自身的推广与发展起到了一些积极作用,但限于时代条件,其注定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与目的。  相似文献   

20.
四、央馆核心部门——编审处揭秘 南京中央国术馆在报批前,即原名为“南京中央国术研究(研修)馆”之时的筹备时期(1926年4月至1927年3月15日),就已先行设立了馆属的编审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