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全球化进程的提速 ,各民族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全球化解构和重塑着传统社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 ,这为各民族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平台。与此同时 ,全球化又无情地侵占和挤压着民族国家的发展空间 ,尤其是侵占和挤压着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空间 ,从而使各民族国家又面临着认同危机。各民族国家既要持守本民族的优良传统 ,又要面向全球化 ;既要认同传统社会 ,又要不断重建新的认同。本刊特约了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的几位教师撰写了一组文章 ,他们分别从认同危机的涵义、人学视野中的共识及认同、文化认同的根源以及认同的未来重建等方面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现发表出来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全球化进程的提速 ,各民族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全球化解构和重塑着传统社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 ,这为各民族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平台。与此同时 ,全球化又无情地侵占和挤压着民族国家的发展空间 ,尤其是侵占和挤压着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空间 ,从而使各民族国家又面临着认同危机。各民族国家既要持守本民族的优良传统 ,又要面向全球化 ;既要认同传统社会 ,又要不断重建新的认同。本刊特约了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的几位教师撰写了一组文章 ,他们分别从认同危机的涵义、人学视野中的共识及认同、文化认同的根源以及认同的未来重建等方面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现发表出来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对当代认同危机问题的几点理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全球化进程的提速 ,各民族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全球化解构和重塑着传统社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 ,这为各民族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平台。与此同时 ,全球化又无情地侵占和挤压着民族国家的发展空间 ,尤其是侵占和挤压着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空间 ,从而使各民族国家又面临着认同危机。各民族国家既要持守本民族的优良传统 ,又要面向全球化 ;既要认同传统社会 ,又要不断重建新的认同。本刊特约了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的几位教师撰写了一组文章 ,他们分别从认同危机的涵义、人学视野中的共识及认同、文化认同的根源以及认同的未来重建等方面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现发表出来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文化认同及其根源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全球化进程的提速 ,各民族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全球化解构和重塑着传统社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 ,这为各民族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平台。与此同时 ,全球化又无情地侵占和挤压着民族国家的发展空间 ,尤其是侵占和挤压着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空间 ,从而使各民族国家又面临着认同危机。各民族国家既要持守本民族的优良传统 ,又要面向全球化 ;既要认同传统社会 ,又要不断重建新的认同。本刊特约了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的几位教师撰写了一组文章 ,他们分别从认同危机的涵义、人学视野中的共识及认同、文化认同的根源以及认同的未来重建等方面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现发表出来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全球化进程的提速,各民族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全球化解构和重塑着传统社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这为各民族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平台。与此同时,全球化又无情地侵占和挤压着民族国家的发展空间,尤其是侵占和挤压着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空间,从而使各民族国家又面临着认同危机。各民族国家既要持守本民族的优良传统,又要面向全球化;既要认同传统社会,又要不断重建新的认同。本刊特约了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的几位教师撰写了一组文章,他们分别从认同危机的涵义、人学视野中的共识及认同、文化认同的根源以及认同的未来重建等方面发表了各自的看法,现发表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民族性是指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行为方式、情感、习俗和思维方式,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凝聚民族全体成员心灵的纽带,是各民族交流和发展的源泉,是民族应对全球化挑战的思想源泉。民族性的重要表现是其独特的民族文化,民族危机最根本的是文化危机。教育对民族国家的形成具有独特的价值,被视为实现国家目的的重要工具;教育对于民族文化的发展在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发挥教育的民族国家认同功能和文化认同功能,培养学生的民族国家意识。坚守教育的民族性,是指在制定教育方针、教育目的设定、课程设置、课外活动组织、社会舆论营造等一系列教育活动中要始终突出民族性,弘扬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7.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全球化语境下的认同与发展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世界各个民族都在借助体育文化来传播自己的民族文化,弘扬自己的民族精神,以期形成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认同。但是,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却在全球化背景下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当前,如何正确处理全球化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关系,达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全球化语境下的认同,从而进一步探寻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全球化语境下的发展道路是摆在当前人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使用频率颇高的一个名词,但是对于它的历史演进和概念定义,学界始终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面对汹涌发展的全球化浪潮,每个民族国家都无法逃避参与的命运,但是全球化自身的不平衡和隐藏的强势话语使得参与这一进程的各民族国家,不自觉的产生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文化与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紧密。不同的价值观之间会引发一定的冲突,从而会引发国家认同问题。大学生群体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其国家认同感强弱与否,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加强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教育、应对全球化带来的国家认同危机问题刻不容缓。从大学生国家认同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因素,并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以建国初期云南普洱民族团结盟誓为具体案例,进而研究西南民族在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关系上的历史和现实定位,这是理解多民族地区国家认同意识最为重要的前提。中国传统的文化穿越了民族界线,成为一个共同体的想象基础,而近代民族国家的危机催生了现代意义的国家认同。正如普洱民族团结盟誓,以剽牛、盟誓、立碑这一近似原始的仪式,反映了中国西南边疆各民族在国家认同上的多元性和民族性,这正是现代中国各民族国家认同的一个历史缩影。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发展趋势给国内英文报纸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同时也使得国内英文报在对外传播中面临着一系列文化身份认同危机。本文从跨文化传播视角分析了全球化背景下国内英文报纸文化身份认同危机及产生的原因,并指出若应对全球化变革的挑战,国内英文报纸必须通过树立民族本位的跨文化传播意识、建构中国国家文化形象、建立文化平等互补的多元视角去构建新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化背景下,旧有的民族国家、公民身份等理念面临着许多挑战,此种挑战必然又影响到民族国家中的公民对国家的认同教育。在对全球化背景下公民观嬗变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试图提出当前公民认同教育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时代,国家认同危机的核心在于公民身份与民族认同之间存在的紧张关系.近年来,中文学术界在梳理公民身份与国家认同的“维系论”与“切割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理论建构意义的“匹配论”.本文在“匹配论”的基础上,提出应对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认同危机必须“双面出击”:既致力于归属性国家认同的培育也致力于赞同性国家认同的获得,从而合力完成一个国家共同体的“想象”过程.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西方强势文化迅速扩张。消费文化日益盛行,文化呈现出世界趋同的趋势。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强势文化的侵袭下,许多国家的民族文化认同产生危机,国家文化安全受到严峻挑战。文化趋同化带给世界的影响深刻而复杂,既促进了一些国家和地区文化的发展与创新,又造成地区和国家间文化冲突加深,精英文化的生存、发展面临威胁,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民族文化被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强势文化所蚕食、吞噬,或者被边缘化。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跨越了种族、民族、国家的边界,业已成为这个时代的特征。民族教育全球化体现为各国家、各民族、各文明体之间教育的相互依存、合作互动和利益共享,但民族教育全球化在其发展过程中蛰伏着民族多元文化同一化的危机。因此,民族教育的发展应当选择"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坚持本土与国际视野相结合,回归教育价值理性。  相似文献   

16.
民族精神的实质是族群归属,族群归属体现为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纽带。因此,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着力点应是中华文化认同。全球化对中华文化认同形成了冲击,应通过加强母语教育和中华民族历史教育、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加强各民族文化整合来增强国民的中华文化认同意识。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化时代,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等问题凸显。面对新疆特殊的民情、区情,分析新疆各民族在国家与民族认同上存在某些不一致的原因,找出新疆各民族增强国家意识的途径和方式,对维护国家政治稳定、维护国家统一及提升文化软实力,将我国建成文化强国,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是以共同的语言文字、历史记忆、传统价值观和共同心理特征等为纽带组成的民族文化有机体。进入21世纪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语境并没有在世界范围内弱化民族文化共同体建设的问题,反而因价值鸿沟、历史解构和利益渗透等因素导致民族文化认同问题的高度复杂化,民族文化与国际政治、经济、民族、宗教等因素相互嵌套和联动,引发民族文化主体性危机和政治紧张。建设21世纪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与国家文化软实力战略目标连接在一起,日益成为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和民族整体利益所在,需要进行总体性的战略规划和政策设计。厘清全球化和现代化条件下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基本内涵与特征,归纳民族文化共同体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与经验,梳理现代国家中文化认同与政治认同、民族(族群)认同的次序,以建立引导文化认同通往国家认同的政策逻辑,既是进行战略规划和政策设计的理论前提,也是本文要着力阐述的重点内容。本文提出,要确立以文化共同体为基础的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目标,把握全球化和现代化带来的重建民族文化认同的历史性契机,借助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资源和国家“一带一路”重大战略,重建21世纪中华民族文化、历史和国家认同三条技术路径,建设21世纪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  相似文献   

19.
民族精神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认同教育,引导学生自觉传承中国精神、形成稳固的国家认同是高校民族精神教育的价值旨归。民族精神与国家认同的本质共通,使国家认同成为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维度与理论根基,任何民族精神都带有该民族所依附国家的国民特色与国家特征,具有极强的国家蕴意。将国家认同作为民族精神教育的理论视域,民族精神教育的核心主题从本质上是对国家认同构成要素的集中强调。反思全球化时代跨国家认同与次国家认同对国家认同的双向夹击,能够有效地回应民族精神教育所面临的时代背景和现实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并没有导致一体化,相反,它是一个始终伴随地方化、充满差异与断裂的过程,更加凸显并加剧了全球性的身份认同危机。在这样的背景下,引发了少数民族文学身份认同的问题,如何消除"影响的焦虑",给予少数民族文学的合法性地位,建构少数民族文学与汉族文学的良好生态环境,努力探索多民族文学共同繁荣的道路,积极面对西方文化的挑战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