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9 毫秒
1.
以500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和总体幸福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并检验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结果显示:(1)社会支持在性别、年级差异上均无统计学意义;应对各因子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解决问题、自责、幻想、退避四个应对因子存在显著年级差异;主观幸福感得分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并存在显著年级差异.(2)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解决问题、求助两个应对因子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四个应对因子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3)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有明显的直接效应(β=0.289,P0.001),而且应对方式中介效应也显著(β=0.197,β=-0.366,P0.001),其中成熟应对方式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9.7%,不成熟应对方式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8.9%.  相似文献   

2.
专科师范生应付方式的特点及其与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应付方式问卷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600名专科师范生的调查发现,调查对象有3种基本的应付方式类型:问题解决-求助型、退避-自责型和混合型;不同性别调查对象应付方式的类型分布差异显著(χ2=10.61,P〈0.01),不同性别调查对象在应付方式问卷的"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3个方面平均分差异显著(t=2.58~4.30,P〈0.01~0.001);应付方式类型不同的调查对象,其领悟社会支持3个方面平均分及总分差异显著(F=9.12~38.05,P〈0.001).多数专科师范生的应付方式比较成熟,其应付方式与领悟社会支持状况有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学生特质应对方式、心理控制源、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的关系。方法: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IPC)对120名大学生施测。结果:消极应对与机遇(r=0.318,p〈0.01)及有势力的他人(r=0.288,p〈0.01)显著正相关,与自我效能(r=-0.281,p〈0.01)及内控性(r=-0.236,p〈0.05)存在显著地负相关;积极应对与主观支持(r=0.236,p〈0.01)、内控性(r=0.334,p〈0.01)、自我效能(r=0.54,p〈0.01)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机遇(r=0.189,p〈0.05)存在显著负相关;自我效能能有效地预测积极应对方式(p〈0.01)。结论:心理控制源、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会对个体的应对方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探讨了小学生家庭学习支持与自尊的关系。采用小学生家庭学习支持量表和自尊量表对金华市550名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被调查小学生家庭学习支持及自尊得分均较高;(2)小学生家庭学习支持总分及各维度与自尊呈显著正相关(P〈0.01),家庭学习支持总分及学业和学习策略辅导维度对自尊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F=56.379,P〈0.001)。结果证明了小学生家庭学习支持与自尊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林琳  柯晓扬  袁忠霞 《文教资料》2013,(25):133-134
为了探讨高中生主观幸福感与应对方式的现状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文运用总体幸福感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南通市某校的300名高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男女生在应对方式和总体幸福感上并未呈现出显著的性别、年级及文理科上的差异,主观幸福感量表各分量表得分与应对方式量表的两个分量表得分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这说明高中生的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较密切的相关。  相似文献   

6.
运用问卷调查研究初中生的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显示: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对主观幸福感均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P〈0.01);普通中学的初中生的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都显著地高于重点中学的初中生;性别之间在社会支持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主观幸福感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多重比较发现,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在年级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简本,对1099名高校女教职工进行问卷调查,以探讨高校女教职工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其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社会支持各维度、积极应对与其幸福感均为显著正相关,消极应对与其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其中社会支持、应对方式是影响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探讨自尊心理是否在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到中介变量作用.方法: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自尊问卷和幸福感指数量表对43名犯罪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1主观幸福感总分与自尊总分(r=0.430,P0.001)、朋友支持(r=0.513,P0.001)和领悟社会支持总分(r=0.611,P0.001)呈显著正相关;2领悟社会支持以自尊中介于主观幸福感.结论 :1犯罪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可以由社会支持和自尊等因素预测;2犯罪青少年的自尊心理在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着一定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职生主观幸福感与一般自我效能感以及应对方式的关系,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为高校心理咨询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总体幸福感量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对188名高职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大专生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一般自我效能较高,处于自信心较高水平,其应对方式以积极应对为主;②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城乡、专业上无显著差异;③一般自我效能感在学科和地区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在性别和年级方面有显著性差异;④应对方式在性别、城乡、专业上没有显著差异;⑤高职生的主观幸福感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应对方式存在显著相关,其中,与积极应对方式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存在显著负相关;⑥一般自我效能感能解释主观幸福感的比例达19.7%左右,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的联合预测为22.4%,积极应对方式预测为12.8%,消极应对预测则为9.6%。结论积极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大学生生活倦怠、应对方式和抑郁的关系,为大学生抑郁的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生活倦怠问卷、简易应对问卷(SCSQ)和流调用抑郁量表(CES-D)修订版,对整群抽取的新乡市某高校的3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男大学生抑郁水平高于女大学生抑郁水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学生生活倦怠与积极应对方式显著负相关(P〈0.05),生活倦怠与消极应对方式、抑郁显著正相关(P〈0.01,P〈0.01),积极应对方式与抑郁显著负相关(P〈0.05),消极应对方式与抑郁显著正相关(P〈0.0...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生活满意度量表、生活事件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504名农村义务教育教师进行现场调查,了解新课改背景下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生活满意度的状况及其与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改善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教师的生活满意度与生活事件的5个维度均呈现出极显著的负相关,与积极应对方式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回归分析显示,工作成就、组织管理、社会支持以及积极应对方式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12.
从教师的视角分析了开放教育数学面授辅导课的内容,即"课=言+果",剖析了面授课评价的三个层次,突出"教"的评价,突出"导"的评价和突出"学"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使用Ryff心理幸福感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西藏地区3所高校26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心理幸福感存在性别、专业和民族差异;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显著相关;社会支持对心理幸福感有预测作用,进而得出结论:大学生的社会支持能影响心理幸福感。  相似文献   

14.
调查高职教师主观幸福感和职业倦怠的现状,并检验应对方式对二者关系的作用机制。采取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情感平衡量表(EBS)、教师职业倦怠问卷(MBI—ES)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河南省208名高职教师进行施策。高职教师的职业倦怠和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而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有助于降低职业倦怠对主观幸福感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上博七》中助词有"之、所、者、是、亦、夫、噬、虽、其"9个,其中以"之"为主,占74.7%。"之"作结构助词,用法非常灵活、复杂。"其"、"亦"作助词用,都没有实际意义,也无表示语法、语气等作用,只起到衬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职业院校教师幸福感影响着教师在教学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牵动着职业院校的整体发展。为更直观地对职业院校教师幸福感进行调研,文章构建了包含社会、学校和个人三个一级指标,薪资与福利等16个二级指标的幸福感衡量体系,从广州市13所中、高职院校中随机抽取163名专任教师展开“职业幸福感”调查。文章基于层次分析理论将抽象概念“幸福感”进行量化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论:在教师职业幸福感归因中,学校支持体系对职业教育教师职业幸福感影响最显著,其中人文关怀与民主管理、薪资水平、进修与发展空间、社会认可度和声誉排在前四。  相似文献   

17.
"三"字的语义相当模糊,其模糊性较多地体现在夸张运用上。数字"三"可单独成词或句,或与数字"二""四""五""六""七""九"连用,或与表示十进位整倍的数字十、百、千、万连用,用来虚指,表示模糊夸张。同时,由"三"倍之而来的其它非十进位倍数如"六""九""十二""一十八""三十六""七十二"都可表示虚指,以夸张表示模糊语义,这种表达法可看成"三"的延伸。"三"表示夸张的现象,是人类几千年遗留下来的数字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所致,是人们潜意识里的数字文化理念的折射与反馈。"三"字夸张是一种模糊而非清晰的表达,这种表达增强了事物表现的模糊美,其本身就是一种模糊审美。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峱"的古文字的形音义,并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了其演变。"峱"由"狃、山"两个部件构成,并以"狃"为声,以山为形。"狃"可能是古代的一种犬类动物,"峱"意为一座山的名字。本文同时讨论了与之相关的"峱"、"峱"、"峱"等字的产生年代及相关史实。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大学生自尊、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现状、特点及其关系,采用UCLA孤独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Rosenberg自尊量表对商洛学院、西安文理学院、咸阳师范学院共3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在自尊和社会支持方面呈正态分布,虽然有孤独感体验,但程度并不严重;在孤独感、自尊和社会支持三个维度上的得分存在性别、生源、学科性质、年级、是否是独生子女等变量上的差异,但差异的表现是复杂多样的;社会支持各维度与孤独感,自尊与孤独感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各个社会支持维度和社会支持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自尊与社会支持各维度存在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和自尊水平越高。被试的孤独感就越低。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中高级阶段泰国学生的汉语书面语语料进行认真分析,发现泰国学生在汉语离合词的使用方面存在着不少的偏误现象,其类型主要表现为助词"了""着""过""的"的残缺、离合词修饰宾语时的错位、离合词用于被动句、离合词扩展形式错误、插入成分错位等。分析以上偏误成因,可概括为母语的影响、目的语的影响、学习者学习策略、教师教学因素等四种。针对此,文章也提出了以下解决对策:加强离合词本体研究、凸显离合词在对外汉语教材中的存在、提高对外汉语教师的素质、克服学生对离合词的畏难心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