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4 毫秒
1.
我国优秀男女蹦床运动员竞技水平与成绩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0  
刘兴 《体育科学》2000,20(5):33-35,42
蹦床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和“九运会”新设比赛项目。采用比赛现场裁判评定、调研考察、文献研究等方法,从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的技术分、难度值、成功率几个方面,对我国优秀男女蹦床运动员的比赛状况、竞技水平和成绩名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男子运动员规定动作的稳定性和动作质量明显强于女子;男女运动员自选动作成绩的提高表现出增长方式的不一致性;女子尖子选手主要在动作质量上优于女子平均水平,而男子尖子选手在动作难度、动作质量两方面均明显高于男子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2.
中国蹦床网上单人项目的现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罗炯  李樑  周继和 《体育学刊》2002,9(4):121-123
分析了2000年9月悉尼奥运会蹦床比赛男、女单人决赛和2000年11月我国科健杯全国蹦床冠军赛男、女单人决赛的结果。结果表明:我国男、女运动员的预跳能力、动作技术的稳定性和难度提高显,与世界水平的差距日益缩小。全国女子冠军黄珊仙的水平已达到世界前列。提出了我国蹦床男、女单人项目与世界水平的一些差距,及现阶段我国蹦床运动训练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3.
福建蹦床运动员竞技水平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2005年十运会蹦床男女优秀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和录像进行比较分析,认为福建男女选手在动作难度和全套动作高度上相对于兄弟省市具有优势,但要在北京奥运会上夺牌,女子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动作难度,男子则重点要提高动作的稳定性,在动作质量上男女运动员都要深入领会比赛规则的最新技术动作标准,为备战北京奥运会提供了训练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4.
’98全国首届蹦床冠军赛综析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通过对全国首届蹦床冠军赛的完成情况、动作类型、动作难度、稳定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运动员普遍网性差,肌肉协调用力掌握不好,影响动作技术的稳定性,是造成这次比赛成功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为了尽快提高我国蹦床运动员的技术水平,重要的是提高运动员的网性、预跳的高度、连接技术和专项身体素质,是目前我国蹦床运动员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6.
采用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蹦床后备力量位移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位移问题是我国蹦床后备力量普遍存在的问题,起跳技术的好坏是影响位移的主要因素,希望能对我国蹦床后备力量的训练的加强和成绩的提高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录像分析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11年蹦床世界杯系列赛、世界蹦床锦标赛以及2012年奥运会测试赛中、外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竞技水平及新规则执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飞行时间分与总成绩成正相关,飞行时间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动作难度,但对动作完成质量有影响;受新规则的影响,目前世界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单个高难度动作的使用比较集中,但动作类型比较单一,成套动作难度比较分散,且差距比较大,成套动作完成质量相当,但稳定性普遍较差;我国优秀女子运动员成套动作飞行时间、单个难度动作以及成功套动作完成质量依然保持世界先进水平,但成套动作难度不高、成套动作临场发挥不稳定是制约竞技水平提高的突出问题。为此,提出了加强心理及战术训练,提高成套动作难度储备,构建成套动作飞行时间、难度及技术的三维训练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心理测量、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参加2004年全国蹦床锦标赛的51名女子运动员的感知觉能力与竞技水平关系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国际健将和健将两级别运动员的感知觉能力基本处于同一个水平,这与他们处于相近的技术水平有关;高水平和较高水平运动员在平衡觉、用力准确性、简单反应时和时空判断值等指标上普遍好于较低和低水平运动员,这说明部分感知觉能力与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有着相互促进的关系;选择反应时的测试结果与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没有表现出一致性,反映出低水平运动员心理的不成熟与不稳定,这是影响运动员技术水平的因素之一。建议教练员在运动员不同的训练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和技术练习,以更好地把握训练方向。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优秀蹦床运动员神经类型特征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80.8神经类型量表对我国优秀蹦床运动员男、女42人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蹦床运动员的神经类型具有明显的项目特征,适合于蹦床运动项目的神经类型为灵活型、稳定型;蹦床运动员比赛成绩与神经类型的相关具有显著意义,故神经类型可以作为蹦床运动员心理选材的一项重要指标;建议教练员应根据运动员的神经类型特点,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刚刚结束的蹦床世界杯系列赛瑞士站和德国站的比赛中,我国选手黄珊汕连续夺得两站比赛的女子网上个人冠军,这是我国运动员第一次在世界杯比赛中获得个人金牌,也是继去年我国首次夺得男、女团体世界冠军后的又一次重大历史性突破,它标志着我国蹦床项目竞技水平已全面进入世界先进水平,又迈上了新的台阶,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这一成绩的取得对实现2008年奥运会蹦床项目比赛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今年全国蹦床锦标赛与冠军赛执行国内特定规则高度加分和位移减分情况的对比分析指出:男、女运动员高度加分有所改观,女运动员控制水平位移方面已有长步进步,但获高度加分仍是廖廖无几,位移过大错误当前在我国蹦床运动员中具有普遍性。建议有关方面适时修订高度加分标准,教练员要实施卓有成效的基本技术与连接技术训练。  相似文献   

12.
13.
徐明  张以鸿 《体育科研》2002,23(4):19-19,22
对全国 6个省市的 46名从事专业蹦床运动训练的运动员进行调查 ,并对从事专业蹦床运动训练以来发生的伤病作了统计。结果表明 :慢性损伤病例中 ,以蹦床内损伤为主 ,腰部 ,膝关节和和踝部比例最高。急性损伤病例中 ,蹦床内损伤明显多于蹦床外损伤 ,其中以颈部和膝关节损伤比例最高。急性损伤病例中 ,蹦床外损伤也占有一定比例 ,其中以腕关节和踝部损伤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14.
2006年全国蹦床锦标赛特定规则评分情况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及观察法对2006年全国蹦床锦标赛参赛选手国内特定规则得分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得出:第一套动作得分情况好于自选套动作,得低分的套次明显多于得高分的套次,各项评分标准适宜,该特定规则可操作性强,导向力度大,它为我国蹦床运动的健康发展能发挥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全国青少年蹦床技巧比赛运动员完成的动作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少年运动员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愿抛砖引玉,给同行以启发。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蹦床项目的不断发展创新,目前我国蹦床项目的训练水平已跻身于世界领先行列,虽说蹦床项目在我国开展仅十年的时间,但是通过蹦床界各级领导、教练员、运动员、裁判员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7.
我国于1998年正式开展蹦床项目,文章通过对今年全国锦标赛的动作质量、难度等情况的比较分析,指出在运动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与差距。提出现阶段我国蹦床运动训练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8.
王赞  刘兴 《体育科学》2006,26(12):60-65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心理测量、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参加2004年全国蹦床锦标赛的51名缶子运动员的感、知觉能力与竞技水平的关系进行研究和分析。研究表明,国际健将和健将两级运动员的感、知觉能力基本处于同一水平,这与他们处于相近的技术水平有关;高水平和较高水平运动员在平衡觉、用力准确性、简单反应时和时空判断值等指标上普遍好于较低和低水平运动员,这说明部分感、知觉能力与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有着相互促进的关系;选择反应时的测试结果与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没有表现出一致性。平衡觉和用力准确性对蹦床运动员的技术发展和竞技水平的稳定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还显示,优秀运动员的感、知觉能力井非全部高度发展,存在互补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2004年全国蹦床锦标赛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全国蹦床锦标赛暨雅典奥运会选拨赛于5月16~22日在山西省太原市举行,共有来自全国16个省市的161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其中男网59人,女网54人,男子单跳27人,女子单跳26人。本次比赛是历届全国比赛参赛人数最多,比赛规模最大的一次。由于此次比赛非同寻常,所以各省市高度重视,赛前都做了精心的准备,因此本次比赛是一次高水平、高质量的比赛,表现出了我国目前蹦床的最高水平,经过3天的紧张争夺:比赛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中国蹦床队参加瑞典、俄罗斯站世界杯比赛情况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赵嘉伟为团长、黄维勉为领队的中国蹦床队一行19人于2004年4月14日—月17日和4月21日—24日分别参加了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和俄罗斯莫斯科举行的2004年蹦床世界杯系列赛。此次我国派出了男女各4名运动员参赛。瑞典站共有来自28个国家的148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其中女网44人,男网62人,女子单跳16人,男子单跳26人,瑞典站只设网上和单跳两个项目的比赛。参加莫斯科站比赛的国家共有26个,参赛运动员共计139人,其中女子网上35人,男子网上50人,女子单跳12人,男子单跳18人,女子小蹦床11人,男子小蹦床13人,莫斯科站增加了小蹦床比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