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6 毫秒
1.
谭嗣同投身于维新变法运动的时间较晚,但他在运动中所表现出的敢为天下先、勇于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超过了与之同时代的所有维新派人士.在谭嗣同的思想中,与康有为、梁启超等其他维新变法的领导人士最为不同的则是其救亡主张和生死观.  相似文献   

2.
名的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曾和康、梁一起倡导维新变法。1898年9月21日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亲政,大肆搜捕维新党人,康有为、梁启超等都设法躲藏逃脱,而谭嗣同“竞日不出门,以待捕”。当时许多好友曾上门劝其暂避,都被他一一拒绝。  相似文献   

3.
学完高一"戊戌变法"后,学生对维新变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尤其对谭嗣同"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壮举印象深刻.但也有不少学生对谭嗣同选择赴死有激烈的争议,认为死得不值.  相似文献   

4.
谭嗣同是激进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谭嗣同变法思想的形成是通过教育“从外面灌输进去的”,但同时也经过了自身的加工过程。谭嗣同个人所处社会环境、经历及其机遇的独特性,使他逐渐养成了正直、善良、朴素的高贵品质,形成了忧国忧民、疾恶如仇、舍生取义、勇于献身的人生观念  相似文献   

5.
以谭嗣同、唐才常等人为代表的湖南维新人士,是戊戌维新运动中的左翼激进派。他们强调,只有维新变法才能救国自强,积极主张建立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文化教育事业。在他们的积极鼓动下,湖南成为“全国最富朝气的一省”。  相似文献   

6.
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谭嗣同》这篇课文节选自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谭嗣同传》,记述了戊戌变法中的杰出人物谭嗣同入京参与维新变法,在变法危机中力挽狂澜以至失败壮烈牺牲的全过程。它反映了戊戌政变的部分历史面貌,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在记载史实的基础上,具体细致地描写了人物的精神面貌,突出地表现了人物思想性格的主要特征,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有感人的艺术力量,所以又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是一篇较好的传记文学作  相似文献   

7.
“通”——以通达、贯通、仁通求变通、运通、流通的思想,即维新变法的思想,而不是激进革命的思想——是谭嗣同《仁学》思想的精髓与主旨。希望有仁慈的君主、清明的君主专制政治、仁通平等的封建伦理道德、通达流畅的社会经济文化运行境界,才是谭嗣同仁学思想的实质。谭嗣同秉承湖湘,学派理学思想源流,希望朝廷存“仁心”,行“仁政”,从“匡扶社稷”的思想来分析,谭嗣同依然是一个“吁天”的传统士绅。  相似文献   

8.
18 98年 6月 1 1日 (清光绪二十四年四月十三日 ) ,清光绪皇帝采纳康有为等维新的倡议 ,下定“国事”诏谕 ,宣布决策 ,实行维新变法。“四千年拨旧开新之大举 ,圣谟详之 ,一切维新 ,基于此诏 ,新政之行 ,开于此日。”① 变法新政进行 1 0 3天 ,至 9月 2 1日 (八月六日 ) ,西太后发动政变 ,囚禁光绪帝 ,逮捕杀害维新人士。谭嗣同、康广仁等六人为新政殉难 ,喋血京都菜市口。戊戌变法被扼杀。这一曾经震撼中外的清朝政治制度变革的失败至今已过一百周年。回顾这一段历史 ,可以得到如下重要启示。第一 ,变法也是一场革命。戊戌变法要“变”的核…  相似文献   

9.
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和政治变革运动,其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他们反对旧学、倡导新学,主张设议院、开国会、伸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对封建制度及封建文化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揭露与猛烈的批判,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人民的觉醒.在这场思想解放运动中,谭嗣同的表现尤为积极突出.他以大无畏的精神抨击君主专制及其理论基础、纲常名教,宣传维新变法,并身体力行,积极投入维新变法的浪潮中.  相似文献   

10.
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从容赴难。这并不是谭嗣同一时感情冲动,而是来自对中国变法革新的失望,企图以死来唤起民族意识。事实上,在维新阵营内部,众多维新志士在思想上并不一致,民权思想的分歧更大,其中集中表现在康、粱和谭嗣同民权思想的差异。康有为从十九岁起到理学大师朱次琦门下学习三年,他的的内心深深打上儒家思想的烙印。主张变法维新以不破坏君权为限度。他把君权神化为“天下归往谓之王”,“君者,国民之代理人也,  相似文献   

11.
谭嗣同是戊戌变法运动中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谭嗣同》这篇传记记载了他参与戊戌变法的始末,颂扬了他为变法而献身的壮烈事迹和崇高精神。戊戌变法是我国近代史上一次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这个运动的发生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从一八四○年鸦片战争起,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炮舰撞开了中国的大门,腐朽的清王朝割地、赔款、开辟通商口岸,中国逐步丧失了一个独立国家的地  相似文献   

12.
学完高一“戊戌变法”后,学生对维新变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尤其对谭嗣同“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壮举印象深刻。但也有不少学生对谭嗣同选择赴死有激烈的争议,认为死得不值。我想如果让他们进行辩论,可能会有利于知识、技能的增长,但很容易在“两选一”的思想方式中争个“你死我活”,在正确理解史学方法和形成有积极意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造成适得其反的后果;如果将辩论转为思考“谭嗣同为什么要留下来”?  相似文献   

13.
谭嗣同把船山学说和其它古代思想家的著作进行综合比较研究,再结合西方传来的自然科学和某些社会政治学说,并紧密联系当时的阶级斗争与民族斗争的复杂情况,加以融合贯通与择取,为当时的维新变法活动制造理论依据。对船山思想既有所继承,也有不少新的发挥创造  相似文献   

14.
高语四册的知识短文“文言文的翻译”中述及对“用典故”的译释时举了《谭嗣同》一文的句子:“今南海(康有为)之生死未可卜,程婴、杵臼,月照、西乡,吾与足下分任之。”并译该句为“现在康先生是生是死还不知道,我要像杵臼、西乡那样,为维新变法这个理想而死,  相似文献   

15.
戊戌维新时期,面对着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维新派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维新变法运动。湖南维新派亦积极参与,并创办《湘报》,宣传其维新变法思想。樊锥在《湘报》上发表了《开诚》、《发锢》等文章,提出了民权宪政、发展近代民族工业、改革科举、重视人才、改革社会陋习等维新变法思想。樊锥的早年经历对其维新变法思想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其维新变法思想在当时的湖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占有一定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6.
试论谭嗣同《仁学》中体现的无政府主义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谭嗣同的思想,前人论述颇多,然从未有议及其具有无政府主义思想者.然其代表作<仁学>里又的确含有无政府主义思想.<仁学>中体现的无政府主义思想有以下几个方面否定一切权威的思想;以暗杀方式来打破权威的思想;不要政府,无限自由的思想;没有权威,人人自立,人人自主的"均势社会"的理想.谭嗣同的这些思想,表明他不仅具有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思想,而且具有代表小资产阶级利益的无政府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的反清革命活动开始于1895年,但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里,占据中国思想界主导地位的是维新变法思想。从1903年起,随着客观斗争形势的发展变化,加之孙中山加强了反清革命思想的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才逐渐衰落。待到1905年《民报》创刊并同维新改良派展开思想大论战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完全取代了维新变法思想,而占据中国思想界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8.
容闳是近代中国最早的留美学生之一。他从耶鲁大学毕业后,放弃舒适豪华的西方生活,立志终生献身于西学东渐,“维新中国”。从他回归祖国探索救国救民开始,历经教育救国、变法立国,直至晚年投向革命,始终渗透着容闳的一颗爱国之心。这正是容闳的伟大之处,也是值得我们这一代人和后辈继承发扬的。  相似文献   

19.
论麦孟华     
麦孟华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热忱的爱国者和忧国忧时的苦行者。他一生追随康有为从事维新变法思想的宣传和保皇救国、君主立宪活动,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维新变法时期重要的宣传活动家。  相似文献   

20.
谭嗣同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曾经提出流血与变法的相关度问题,这种“流血变法”思想的渊源,及其在维新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往研究者有所忽略。本文重点探讨“流血变法”思想在维新派中的影响及与日本明治维新武士精神的联系,揭示谭嗣同、康有为,梁启超等提倡“游侠”精神的隐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