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横联教学法     
横联,即横向联合之意。所谓横联教学法,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把当前所学的知识与自己已有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横向比较、分析和综合,主要是促进文理结合,以便建立有机统一的知识结构,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横联教学法的一般教学过程是: 第一步:教师向学生提出确立联系的主要目标; 第一步:教师揭示学生回忆已知知识; 第三步:教师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和比较,即建立联系; 第四步:师生共同总结,弄清知识结构。实施横联教学法的要点是: 1、教师要以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作为横向联系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通讯》2010年B刊第3期上发表了北京教育学院的学者王漫的文章《重构散文的文体知识与教学知识》,在这篇文章中王老师认为:一般情况而言,诗歌教学抓‘意象’,小说教学抓‘人物’和‘叙事技巧’,而散文教学可以抓‘情思’、抓‘线索’。王老师认为,散文教学的抓手是情思和线索,所以,王老师说:‘情思’、‘文脉’是统领散文内容的,也是读者进行整体把握,并深入领会作者情思的一个好途径。  相似文献   

3.
“小朋友,‘鸟’字作偏旁时,左边空间大它就把‘横’伸一伸,左边空间小它就把‘横’缩一缩!”去年,浙江省第二届写字教学研讨会暨省新编义务教育《写字》教材培训活动在省教研室附属小学举行。在课堂上,教师们通过动态的课件、形象的比喻让学生了解汉字的笔画、部件,让学生感受写字的乐趣。  相似文献   

4.
2009年第11期《小学语文教学》刊发了《怎样区分度和渡》一文,最后一段中说:‘共度难关’与‘渡过难关’是意思相同而极易写错的两个常用词。‘共度难关’中的‘难关’表示困境中的一段时间,‘渡过难关’意为共同度过一个艰难  相似文献   

5.
《语文知识》1993年第4期上发表了宋广富同志的《关于“兵精足用”的“足用”》一文,文章中心说的是对高一册语文《赤壁之战》一课中“兵精足用”句的“用”字应该怎样理解的问题。宋同志认为“课本注释说:‘足用,足够使用。’……这条注释欠妥当。”又认为“‘足用’应解释为:‘物资充足’。……‘兵精足用’意  相似文献   

6.
《写作品梗概》的习作教学是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习作内容。对这一内容进行教学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梗概的特点,习得作品梗概的写作方法。在课堂上,教师可通过"理解‘梗概’含义—明确‘梗概’意义—例学‘梗概’写法—欣赏‘梗概’范作"等教学环节,让学生知道写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和怎样改,从而掌握写作品梗概的基本方法,并获得写作能力、思维能力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7.
"横联"一词最早出现在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陈钟樑老师〈合欢树〉课堂教学实录评点》①里,余老师对"横联"的解释为:"横向联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横向思维将生活常识、已学的语文知识及其他学科的知识等联系起来解决问题,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体育教学法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途径和手段。包括:语言法、直视法、练习法、分解法、预防与纠正错误法、电化教学法等等。其中,启发式教学法也是完成教学任务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启发式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民主与科学的教学方式,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主动实践,以达到掌握知识技能的目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生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教育的轨道。”朱开轩同志在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9.
甘岱昌 《学周刊C版》2014,(5):139-139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叶圣陶在《略谈语文学习》中提到:“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这两方面必须连贯起来。也就是说.理解是必要的.但是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知识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知识必须成为习惯。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最近,《历史教学》(上半月)刊登了田耕老师的《运用"动机与效果"增强改革模块教学的有效性——以青苗法为例》一文,田老师"运用初中新课标‘过程与方法’中新增的‘动机与后果’的概念作为评价改革的标准,以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作重点突破,进而使学生对王安石理财及其他措施产生知识迁移,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①读完田老师的文章,笔者受益匪浅,同时也开始思考:我能不能将这一方法运用  相似文献   

11.
启蒙式的声乐感觉教学法即是把发声歌唱的技能技巧通过教师运用最准确、最贴切、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专业术语口头讲解、辅以规范声音的示范来启发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技能技巧歌唱的一种科学教学法。在启蒙式的声乐感觉教学中常常运用众多不同的动词例如‘挂’‘拢‘’贴’‘吸‘’开’‘含‘’扣’等等动词来比喻发声器官、歌唱状态、共鸣腔体、以及气流或声流的运行方向等感觉,把抽象的感觉在形象思维中变的具体化和简单化。文中浅析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高三化学复习讲究的是"知识点的‘牢’,知识间的‘联’,解题中的‘活’",而知识间的‘联’是高三复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该环节中的‘联’,不仅促进了学习者对知识点掌握的‘牢’和‘全’,同时完善了学习者的思维方式,从而推动学习者在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上的‘活’。为此,要想高三化学复习取得良好效果,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自主运用科学的思维导图技巧,将复习中零乱的知识点分类、分块、归纳、整合成相互联系的网络,从而凸显高三复习中所强调的基础性、针对性、巩固性、整合性、方法性和迁移性的复习策略。思维导图也叫脑图,是由英国人托尼·布赞在20世纪60年代创造的一种帮助学习者用图形和联想进行思维的工具,  相似文献   

13.
徐秀英 《辅导员》2012,(9):24-25
解读文本,这是一个老话题,也是语文教师备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对老师的教学有着特殊的决策意义。因为"教学方法受制于教学内容,‘怎样教’服务于‘教什么’,‘怎么教"很大程度上还可以归结为‘教什么’。"笔者认为,"怎么教"的前提是首先明确"教什么"。也就是说,老师对文本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方法。《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  相似文献   

14.
毛春红 《成才之路》2009,(18):28-29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这是《学与问》一文中的两句话,它指出了“问”在学习中的重要性。那么,教师在课堂上怎样激发学生多问,怎样引导学生多问,并使他们知道问什么,怎么问?我在教学第十二册《词两首》(《如梦令》《渔歌子》)一课时,做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学生的实际"就包括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生活实际得当,可以让数学课堂更精彩。一、巧用生活资源斯苗儿老师认为:"对小学生来说,小学数学中的许多知识其实并不是‘新知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一种‘旧知识’。因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免不了与‘数’和‘形’打交道,就会积累许多数学知识。"一语道出生活与数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一、发现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盲区著名教育家钱梦龙先生在《为语文教学招"魂"》一文中指出:"由于多媒体的广泛运用,不少语文课上快餐式的‘读图’几乎取代了‘读文’的训练  相似文献   

17.
一管建刚作文教学系列,现在出了四本,分别是《我的作文教学故事》《我的作文教学革命》《我的作文教学主张》和《我的作文训练系统》,我自己最看重的是《我的作文教学主张》,书中我提出了‘生活’重于‘生成’‘发现’重于‘观察’‘多改’重于‘多写’‘讲评’重于  相似文献   

18.
作文,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综合思维的语言表达,是运用文字表情达意,其中不外乎思想认识、知识运用、生活体验、思维方法和文字技巧等方面的综合展示。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在谈到作文教学时说:“语文教学在普通教育工作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换言之,作文教学是‘老大难’的‘老大难’。为什么这么难呢?我想,这也许跟对待作文这件事有些不大对头的看法有  相似文献   

19.
2009年第11期《小学语文教学》刊发了《怎样区分“度”和“渡”》一文,最后一段中说:“‘共度难关’与‘渡过难关’是意思相同而极易写错的两个常用词。‘共度难关’中的‘难关’表示困境中的一段时间,‘渡过难关’意为共同度过一个艰难时期,含有共同承担责任,协力克服困难的意思。”该句中有关“度”的表述与前面的表述相矛盾。  相似文献   

20.
拜读《语文知识》1998年第10期朱子政先生的《怎样确定“没”和“没有”的词性》一文后,获益匪浅。但对某些提法不敢苟同,特提出来以就教于大家。朱文认为:“‘没有’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短语的前面时,它是一个动词短语,其中‘没’是否定副词,作动词‘有’的状语。”窃以为名词、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