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权与刑罚均根源于经济领域而表现于政治领域,成为社会生活中极其复杂而敏感的问题。经济形态的性质决定了人权保障的性质、形式及其范围,经济形态的飞跃引起人权保障的革命;人权保障的性质决定刑罚的性质、种类及适用范围,人权保障的革命引起刑罚的嬗变。人权分个体人权、集体人权和整体人权,其演进规律由集体人权向个体人权再向整体人权发展,与人权保障相适应的刑罚也由生命刑、肉体刑为主向以自由刑、财产刑、资格刑为主演变  相似文献   

2.
刑罚的轻缓化是当今世界刑罚的整体发展趋势,但我国现行刑罚制度的重刑化倾向严重。重刑易破坏公众的公平正义观念;重刑会导致刑罚功能的贬值;重刑易导致刑罚外的其他预防犯罪的措施难以落实。因此,有必要改革我国现行刑罚体系:消减死刑;完善自由刑;扩大财产刑和资格刑等非监禁刑的适用范围;增设社区服务刑等,使其与刑罚轻缓化的世界发展趋势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刑罚目的论     
刑罚目的在刑罚理论中居于核心地位,它对于刑罚的创制与适用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西方的刑罚目的理论源远流长,大致可以分为报应刑论、目的刑论、折中刑论。我国关于刑罚目的的争论及评述较多,无论是公正惩罚的刑罚目的、预防犯罪的刑罚目的或保护包括犯罪人在内的全体公民的基本人权的刑罚目的,都有确立我国刑罚目的之借鉴之处,单独取任何一个作为刑罚目的都不够完全。我国应该有的刑罚目的是公正惩罚犯罪及预防犯罪,保护包括犯罪人在内的全体公民的基本人权。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权意识的增强和刑罚人道性的认同,世界各国刑罚结构趋轻化的改革已成为主流。我国刑罚结构是以死刑和监禁刑为主导的重刑刑罚结构,这妨碍了刑罚功能的有效发挥。减少死刑、完善自由刑、提高罚金刑地位和增设相关刑种应是我国刑罚结构完善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人类社会发展史表明,刑罚是朝着文明而理性的方向发展的,刑罚的轻缓化是世界刑法发展的潮流。我国现行刑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出刑罚轻缓化的趋势,但在总体上我国的刑罚结构还是属于重刑结构。我们应从严格依法控制死刑、加大罚金刑的比例、对短期自由刑进行改革和完善刑罚替代措施四个方面来完善我国的刑罚结构,使其顺应刑罚轻缓化的国际趋势。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是一种“诸法合体.以刑为主”的体例形式.对各种案件的处理例如民事、行政案件也多以刑罚的处罚方式为结局.所以研究中国古代刑罚制度的演变过程及其成因不仅有助于理解中国古代刑法制度。而且也有助于理解中国传统社会中的法律制度体系与法律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随着世界背景下刑罚轻缓化趋势不断深化,我国刑罚体系亟待调整和完善。我国现行刑罚体系的调整和完善应当遵循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确保各种刑罚方法相互区别又相互衔接,进而达到刑罚目的。立足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从死刑、自由刑、财产刑、资格刑等方面不断调整与完善我国刑罚体系,促进刑罚体系自身功能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8.
从刑罚史的角度研究《周易》古经有关刑罚的内容。主要从军事讨伐(“大刑”)、生命刑、自由刑、体刑、流刑等几个方面,比较系统、详备地梳理了《周易》古经所载的有关刑罚史材料。概括指出了这一研究对于了解殷周时期奴隶制社会的法制及政治上层建筑全貌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9.
从刑罚史的角度研究《周易》古经有关刑罚的内容。主要扶军事讨伐(“大刑”)、生命刑.自由刑、体刑、流刑等几个方面,比较系统、详备地梳理了《周易》古经所载的有关刑罚史材料。概括指出了这一研究对于了解殷周时期奴隶制社会的法制及政治上层建筑全貌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0.
迁徙刑在汉代表现出形态的变化,其变化原因或可追溯至汉文帝刑罚系列改革中对缘坐法的废除。在秦及汉初,汉代迁徙刑的主要形态表现为"迁刑",其刑罚内容除本身作为正刑的"迁"之外,尚具有"包"作为其缘坐刑罚。而文帝废除连坐法,或将作为迁刑缘坐刑的"包"一并废除,此举即对迁刑的制度功能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使得此后的汉代迁徙刑呈现出以"徙刑"为主要内容的形态。而迁刑之所以会受影响,与迁刑本身的刑罚功能有着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我国刑法对犯罪的打击力度一直过于强硬,在我国现行刑法当中,某些犯罪仍然被视为最为严重的犯罪,配刑制度坚持了“重刑重罚”的原则,最高刑配置死刑。它有偏颇了刑罚正义价值,有悖于刑罚的分配原则,减损了刑罚功能,模糊了刑罚目的,不符合刑罚人道主义发展的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12.
所谓慎刑,就是审慎适用刑罚权,包括刑罚权的发动,刑罚打击范围与打击重点的界定,刑罚种类的选择,刑罚宽严程度的掌握,各种刑罚制度的设置,乃至具体刑罚的运用和执行,都必须审慎从事,不得有半点轻率.慎刑是刑罚的价值取向,因为慎刑是安邦之道,是理性主义的要求,也是刑罚人道主义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秦汉军事刑罚的行施指包括军事刑罚的检举执法机构、审判量刑原则、刑罚的种类等一系列制度化的规定及实践活动。军事刑罚的实施是将观念和书面上的律令条目付诸于实际的操作。秦汉军人犯罪的检举机构常设的有将帅及军吏、监军御史,非常设的有绣衣直指使者、军监、刺奸、护军等。审判中的量刑原则围绕议功、议贵、议勤展开。刑罚种类分为斩刑、肉刑、赀刑、劳役刑、削爵等。  相似文献   

14.
古代汉语里,表示刑罚名称的词语名目繁多.这是因为,在古代,刑罚的命名方式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有对施刑方式和施刑过程直接描述的,有以施刑时所使用的刑具而命名的,也有许多种刑罚的名称是以其凄惨的结局而命名的,还有以施刑的处所命名的,命名角度和着眼点的不同,使得刑罚命名的理据多种多样.刑罚名称的标词方法也有差异,有专门为刑名构制本字的,这些字的形体构造由施刑工具及施刑部位合成,正显示了此种刑罚的形式和内容;也有一些刑罚名称是借用其义有所引申的其他语词来标示的.从历史文化方面来看,在长期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阶级压迫和斗争异常激烈残酷,为了镇压人民的反抗,历代统治者都用严刑峻法来宣示其权威,以达到震慑的目的.名目繁多的刑罚名称就是这种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刑罚愈来愈体现出人道性色彩。在我国的法制进程中,刑罚的人道性主要表现在限制、减少死刑,文明死刑执行方式;进一步改革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完善正当防卫制度;保留并更加重视管制刑;扩大罚金刑的适用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刑罚本质问题是刑法理论的最基本的问题之一。方孔先生认为刑罚的本质是动物性,这种理解无疑是肤浅的,对刑罚理论的发展也是极为有害的。只有从人性角度出发,分析报应刑论和目的性论的分歧和利弊,才能真正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即刑罚的本质是并合主义论。  相似文献   

17.
汉唐是中国古代恩赦制度发展的两个关键历史节点,汉唐之恩赦存在诸多差异。汉代确立了恩赦的基本类型,唐代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增减,恩赦实施的法制化规定日趋完善,唐代恩赦效力范围和限制比汉代更加完备。恩赦职能从汉代的推恩转变为唐代的申禁,恩赦具有了推行政令与立法修律的作用。汉代附属于其他仪式的赦仪最终取得独立性,唐代赦仪更具有公开性。两代恩赦之制的变迁实则是恩赦政治成熟的过程,其变迁原因来自于皇权和法律的博弈,兼有社会环境和观念的推动。  相似文献   

18.
刑罚轻缓化是指国家适用于刑事立法、司法和行刑等整个刑罚运作过程的,旨在从整体上降低刑罚的残酷性和严厉性,并倡导尽可能以较轻的刑罚来惩罚和控制犯罪的刑事政策。西方的刑罚轻缓化运动大致经历了大幅度降低刑罚的残酷性和严厉性、对刑罚过度轻缓化的适当纠正以及"轻轻重重"两极化刑事政策的形成三个阶段。我国的刑罚轻缓化改革应当重点理顺以下几类关系:刑罚轻缓化程度与当前具体国情的相互适应关系;刑罚轻缓程度与我国刑法调整范围的协调统一关系;刑罚轻缓化与刑罚结构合理性的互动共存关系;刑罚轻缓化与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并行不悖关系。  相似文献   

19.
西方刑罚目的存在报应刑说、预防刑说和二者的折中说。从现实来看,西方国家将预防犯罪作为其适用刑罚的目的。这尽管符合社会秩序的需要,但预防目的理论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有必要对其修正。在刑罚手段层面上,以报应限制特殊预防或一般预防,是达到正义和秩序相统一的正当途径。  相似文献   

20.
2011年5月1日生效的《刑法修正案(八)》重点对我国刑罚的结构进行了较大范围的修正。但是,从刑罚制度的历史发展趋势和现实世界各国刑罚制度的比较来看,我国刑罚结构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审视检讨。在死刑、自由刑、资格刑、罚金刑等方面还有亟需完善的地方。对刑罚制度和结构进行科学性、系统性的改革,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法治建设和社会管理的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