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教师研究的现状透视及定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科研兴校”理念的驱动下,我国中小学教师研究已由最初的起步走向了“繁荣”。然而,“繁荣”的教师研究却正处于“高原期”,而且暴露出不少问题。对照“教师即研究者”的理念,深入探讨“教师正在从事着什么样的研究”和“教师应该从事什么样的研究”,是合理诠释“教师即研究者”的应有之举,也是提高教师研究水准、提升教师素质的必要之举。  相似文献   

2.
计算批评作为“数字人文”研究的重要分支,为文学研究提供了强大处理工具和崭新研究范式,在大数据技术的加持下将文学计量“描写性”研究推向新的高度。在“计算批评”模式下,利用情感极性分析这一研究模型,可在“长时段”远距离研究视角下获得对残雪实验小说创作的全局性、系统性理解。残雪小说创作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情感主题变化,整体上呈现出由外及内、由痛苦恐惧转向惊奇欣喜的情感趋势,在内核上逐渐摆脱了西方现代主义的束缚,体现了残雪在创作中的精神突围和对自身独特精神王国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主题学习”背景下,将“读”与“写”结合起来,能够有效带动学生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减轻学生学习压力,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研究读写结合教学法,并不断结合学生的诉求及个性发展需要,从多角度改善教学方法。文中结合作者多年语文教学经验,研究了在“语文主题学习”背景下,如何将“读”与“写”有效结合起来,以期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上学期末,区教研员在安排这个学期的教研工作时,提出了“主动性学习”主题下小团体滚动式研究的工作。初听起来,这项研究很新鲜。那么,究竟什么是“主动性学习”主题下小团体滚动式研究呢?在后来的工作会议上,经过教研员精心讲解,我得到了答案:“主动性学习”是要研究的目标;小团体滚动式则是教研活动的组织方式。与大型的教研活动恰好相反,  相似文献   

5.
目前网络教育中应当强化“教”的研究,其因在于网络教育之不足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弱。需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网络教育中强化“教”的研究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分别在于建构主义学习论和自主学习的特点。提出了网络教育条件下强化“教”的研究的三方面具体举措,重新认识和理解网络教育条件下教师的“教”,强化网络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走出网络教育的某些误区。  相似文献   

6.
为了及时了解和掌握新课程的实施情况,有利推动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我们进行了集安市小学数学新课程下教情、学情实地调查研究。在这次调查研究中或多或少地透视出了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喜”与“忧”。  相似文献   

7.
我校于2009年4月承担了一项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课题。我们将网络环境下的多种教学模式效果对比作为研究的子课题,将研究模式定为“校园网环境下的讲授模式”和“互联网环境下的个别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8.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之下,中学德育教师应立足于“立德树人”理念,依托“互联网+教育”的方法途径,对中学德育工作进行创新,使中学生能够在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共同作用下塑造良好的行为品德、性格品质。基于此,文章以“互联网+”背景下中学德育的新挑战及对策为主要研究内容,首先总结了“互联网+”背景下中学德育工作存在的新挑战;然后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中学德育工作的对策,旨在为中学一线德育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并帮助更多中学生可以顺应时代的发展,更好地成长。  相似文献   

9.
“初中历史、地理、生物网络教学设计实践探索”是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五”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研究”的子课题,于2002年9月启动,经过三年多的实践和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以康熙朝为代表的清代中前期蒙古政策是研究清代宗藩体制变革的重要对象,清代中前期蒙古政策的特点在于:它在继承中国封建王朝传统宗藩体制的基础上对内藩政策实行着“中国化”的变革,实行着封建王朝“天下观”下的“中国意识”的萌芽与发展。清代中前期通过强化清中央政权对蒙古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统一”而非“一统”,加强了蒙古各部同清中央政权统治下各民族的融合。清代中前期蒙古政策的历史贡献在于:它在封建王朝的统治下,基本上完成了对内藩的“统一工程”,在很大程度上将清朝“天下观”下的内藩、属国作了很好的“内、外”之厘定,为实行“中国”由传统儒家意识下的“天下”向近代意义上的国家之转变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并且完成了对蒙古等边陲区域的统一工作。  相似文献   

11.
以"法"为核心论域、不同文体叙事作品叙事理论之间具有融通性是中国古代叙事理论的两大特征,深明此点,以"法"为切入点对中国古代叙事理论进行研究,以"部法"、"章法"、"笔法"三大范畴为纲,可以有效建构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叙事学。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叙事"范畴及"叙事"之"叙"都有相关的同义词构成的同义词群,内容侧重各有不同,如"序事"之于"叙事","序"、"绪"之于"叙"等,这些词从不同侧面丰富了"叙事"内涵,也扩大了"叙事"的外延。在中国古代"叙事"范畴的历史发展中,"叙事"首先作为表达方式出现,后来演变成文类,清代刘熙载正式提出"叙事之学"的概念。  相似文献   

13.
八十年代中后期,在中国当代小说领域,以马原为开头的先锋小说作家进行了一场叙事革命,他们在实践中完成了中国小说由"创作"向"写作"的转换。本文通过对余华、格非创作的分析,力求阐释中国先锋小说叙事革命的主要内容:开放时间、感觉的叙述方式;临界叙述;空缺与重复等。  相似文献   

14.
《呼啸山庄》历来以深奥的内涵著称,其实,这部作品意义上的多重性是建筑在其独特的叙事结构的基础上的。本文从作品的多重叙事层次入手,通过剖析《呼啸山庄》中国盒式的叙事结构,探讨这种独特的叙述手法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说岳全传》是清初的一部章回体英雄传奇小说。这部小说在主体上继承了中国"史官"文化的传统,对历史的基本面貌进行了还原,同时又融入了文人叙事和民间叙事的特点,在"虚实"处理上恰当自然,既尊重历史而又不过分拘泥于史实,从而为大众所接受。受明代"四大奇书"的影响,小说在一些情节和人物安排上不免带有《三国演义》、《水浒传》的影子,但在结构设置、叙事观念以及叙事视角的运用上都表现出了精湛的技艺,形成了鲜明的叙事风格,体现着作者对英雄传奇文体的一种思考。  相似文献   

16.
赵学存 《重庆师专学报》2013,(6):124-128,133
中西叙事文学比较研究的发展和深入需要一个构架来统摄,吴家荣教授的新著《中西叙事精神之比较》对构想叙事文学比较研究的框架、建构研究体系的意识、各种文体研究与叙事理论研究的统一、跨异质文化意识、客观公允的中西态度等方面有重要示范作用.受其启发,本文拟出一个关于中西叙事文学比较研究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7.
《闺塾师》运用社会性别与中国历史相结合的方法,突破了传统的“五四”史观指导下的脸谱化的旧中国受害女性理论和“压迫——解放”的中国妇女史研究旧有模式,从女性视角出发,重新解读明末清初江南才女们的生活,不仅丰富了关于17世纪江南女性与文化的研究,更为今人重新认识“传统中国”提供了新观念、新视角。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中国的小说创作中,平民小说形成一条主线,其中一批叙述平民走上革命道路成为革命者、英雄的"革命平民小说"形成了一种叙事传统。"红色"叙事在20世纪的中国文学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当下多元化的小说创作中,"热情"、"歌颂"等叙事基调有较强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美国汉学家浦安迪借鉴西方叙事学理论,重新梳理了以明清长篇章回体小说为高潮的中国叙事文学传统,并将之概括为“神话——史文——明清奇书文体”。华夏神话非时间性、空间化的叙事原型与史传文学以人物为纲的复合结构,对明清长篇小说的叙事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以事件为中心的西方叙事观念截然不同,明清长篇章回体小说以人物为焦点,事件的叙述极为简约、松散,并未形成完整单一的叙事框架。  相似文献   

20.
敦煌变文中有许多不为历代辞书所载的口语俗词,兹就敦煌变文中“切要”、“寻讨”、“造次”、“承领”、“消宁”,“对当”六个词及带有“禀告”类义项的一组词汇作考释或补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