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3 毫秒
1.
化学是一门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组成、结构与性能的辩证关系及能量、物质转化规律的科学。化学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的化学运动。人们对物质的化学运动规律性的认识主要是通过变革分子的实践过程而不断深化的。 近代化学自创立以来,至今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从整个学科理论的体系来看,可以认为化学已经经历了两次革命性的飞跃。第一次是1808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提出的化学原子论。恩格斯曾指出,道尔顿的发现是个“能给整个科学创造一个中心并给研究工作打下巩固基础的发现”;因此,“化学中的新时代是  相似文献   

2.
一、有关“分子”、“原子”的定义[例1](四川)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摇)A.分子大而原子小B.分子是构成物质的粒子,而原子则不是C.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原子则不能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却不能再分点评:此题重在考查“分子”、“原子”的定义,现行考试中,已很难见到“复述式”的单纯概念考查形式,取而代之的则是将几个概念在同一题目中组合,考查学生对概念之间异同点及相互关系的辨别比较能力,要想能解答好此类题目,就必须对概念有深刻理解。例如本题,分子是由原子构成,但只能说分子比构成它的原子大,而不代表此分子…  相似文献   

3.
一、选择题 (每小题有 1~ 2个正确答案 )1 金秋十月 ,人们站在桂花树旁常闻到怡人的桂花香 .这一现象说明 (   ) .(A)分子很小   (B)分子变成了原子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分子之间有间隔2 道尔顿的原子学说中 ,包括下述三个论点 :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相同 ;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 .而现代科学实验证明 :同种元素的原子内部含有相同数目的质子和不一定相同数目的中子 .从现代的观点看 ,你认为道尔顿的三个论点中 ,不确切的有 (   ) .(A)①   (B)①③   (C)②③   (D…  相似文献   

4.
创新就是抛弃旧的,创造新的,人类社会不正是在不断发现新知识,创造新物质由贫穷走向繁荣,由野蛮进入文明的。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概念。并由此建立了原子一分子论,使人类对物质的认识发生了一次飞跃,用原子——分子论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后,化学才有了较快的发展。凡此种种发明创造,使人类社会的物质财富不断充实丰富。  相似文献   

5.
望着伫立在玻璃房子里的三个“大家伙”,烟台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院长杨传路教授心里乐开了花,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杨传路教授是学校作为重点人才引入的知名专家,长期从事势能函数、分子和团簇结构以及原子与分子碰撞计算等分子科学方面的研究。那三个“大家伙”是一套由32个节点服务器组成的曙光4000A超级计算机,每秒运算速度达到四千多亿次。有了这台超级计算机,这位早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的博士可以好好大干一番了。目前,杨院长领导下的原子与分子物理实验室是山东省重点扶持建设实验室,由学校1997年批准成立的原…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背景1.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1](以下简称《化学》上册)第3页“到了近代,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的研究,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中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这些观点是认识和分析化学现象及其本质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关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就是抛弃旧的、创造新的。人类社会不正是在不断的发现新知识,创造新物质中由贫穷走向繁荣,由野蛮进入文明的吗?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概念,并由此建立的原子一分了论,使人类对物质的认识发生了一次飞跃,用原子一分子论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后,化学才有了较快的发展。凡此种种发明创造,不正是使人类社会的物质财富不断充实丰富吗?  相似文献   

8.
原子和分子是化学中两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这两个概念的建立使化学发展成了一门精密的科学,它们也是近代科学大多数解释和成就的支柱.近二百年来,原子和分子的概念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及人们认识的深化而得以确立,并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其间,充满了曲折和斗争.从十八世纪末,化学进入了定量研究的阶段,先后提出了中和当量、定比定律和倍比定律等化学其本定律,这就为原子论的建立提供了依据.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John Dalton 1766——1844)提出了原子论,其要点如下:〔1〕〔2〕  相似文献   

9.
唐云波 《化学教学》2016,(10):28-31
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分子和原子”一节课堂教学实践中所发现的问题及其改进为例,说明化学教学应由追求知识碎片走向构建核心概念的转变.在分子原子这一核心概念的建构中,基于学情诊断是前提,运用模型方法是关键.  相似文献   

10.
假说或猜想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科学家在科学研究实践中,正当“山重水复疑无路”之际遇到问题不能解决时,一个新的假设,便使研究工作峰回路转,出现一线新的曙光,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科学史上很多事实都可说明,假说或猜想,这一重要思想方法,促进科学创新或理论发展.如1914年意大利科学家阿佛加德罗提出“分子”假说,后来经实验证实,使化学创立了“原子、分子论”,而得到迅速发展;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  相似文献   

11.
“重建知识概念”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刘硕 《教育学报》2006,2(1):48-53
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知识概念重建”是站不住脚的,必须坚持能动反映论的正确知识概念;建构主义不能作为正确知识概念的理论基础;用“重建”的“新”知识概念指导课程改革必将产生灾难性后果;在“革命”中进行的“概念重建”违反科学认识的规律;“知识概念重建”不是“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2.
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核心毛泽东,在探索和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推动中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文章以为解放农村生产力,使之符合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毛泽东“三农”思想的根本动力和首要任务;追寻与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相一致是毛泽东“三农”思想的智力支持与保证;始终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毛泽东“三农”思想的根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13.
在科学知识动力学的研究中,米库林斯基提出综合论的研究路线,摈弃了绝对对立的观念,在内在论与外在论之间、在追求"真实的历史"与"重组的历史"之间保持了一定的张力;他提出的重新理解科学史的意义价值以及对科学史的目标与辩护等思想是其综合论的体现,颇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由于没有在理论上完成创新,人们仍然用"五种社会形态说"来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结果使"左"的理论至今仍然支配着一大批人的思想,成为否定改革开放的思想理论基础。基础理论创新的滞后,使现代西方经济学在很大程度上成为经济改革的指导理论,使改革出现了一些失误。解决的办法,就是创新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在新的理论指导下深化改革,从源头上解决分配不公和腐败分子有机可乘的问题,同时剔除传统理论中"左"的、不符合实际的成分,消除传统"左"的思想理论的影响。文明类型研究已经初步实现了对"五种社会形态说"的突破和创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科学解读,为创建中国现代哲学社会科学探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董仲舒针对先秦儒家解决人性问题而提出的“性近论”“性善论”“性恶论”的理论缺憾,提出了富有创新性的人性论。在继承孟荀的基础上,他将善、恶纳入阴阳两分的天人哲学体系之中,并明确地提出了“性善情恶”的二元论、“性三品”的人性论,从而既从“天意”的高度肯定了统治者的善性,又为礼仪法度道德教化和皇权至上套上了合理的“外衣”。这篇论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和方法论,阐释了其理论思想体系与教育、政治的关系,分析了经过神学化的“性三品”的实质,及其对教育对象、教育功能的积极影响与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列宁“利用资本主义”思想,是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核心与实质,是列宁晚年思想的重要理论特色。列宁新经济政策虽然在列宁逝世后被“斯大林模式”逐步中断了,但按列宁的本意,是需要整整一个历史时代的。列宁“利用资本主义”思想,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重大贡献。邓小平称赞列宁新经济政策是个好“思路”。新经济政策是邓小平改革开放理论的重要思想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17.
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提出的一个重要学说。马克思阐述世界历史理论的经典文本是《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但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全面把握,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形态》、《宣言》的解读上,还必须进一步研究马克思在创立世界历史理论后是如何应用的,而这集中体现在马克思对东方社会(俄国,印度,中国等)走向世界历史道路的个案分析上。马克思关于俄国公社“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就是对东方社会走向世界历史道路的个案分析,也是对世界历史理论的应用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中国民法典制定中是否"人格权单独设编"的激烈论争,解析其利弊,并指出反对者见仁见智的理由,肯定了主张"人身权单独设编"比"人格权单独设编"更趋合理性,但存在着同样的传统性局限,反映出传统人身法学理论的贫困.笔者借鉴国外先进立法经验,引入"人身法单独设编"的立法建议,论证了其科学合理性,并提出其立法方案和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90年代,我国的小说语言理论突破了"工具论"的禁锢,经历了"文体论"、"本体论"后,发展成作家和理论家对汉文学语言的自觉追求,小说语言理论的这种演变对当时的小说创作影响深刻。  相似文献   

20.
文章着重论述了“三个代表”的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其创新表现在党建目标、党的先进性及其实现途径和对社会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等方面。“三个代表”思想是从国内外、党内外的实际出发结合当前实际作出的科学论断,体现了我们党求真、务实、创新三位一体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