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典物理学是从否定亚里士多德的时空观开始的,当时曾有过一场激烈的争论。赞成哥白尼学说的人主张地球在运动,维护亚里土多德——托勒密体系的人则主张地静说。地静派有一条反对地动说的强硬理由:如果地球是在高速地运动,为什么在地面上的人一点也感觉不出来呢?这的确是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经典物理学是从否定亚里士多德的时空观开始的。当时曾有过一场激烈的争论。赞成哥白尼学说的人主张地球在运动,维护亚里士多德-托勒密体系的人则主张地静说。地静派有一条反对地动说的强硬理由:如果地球是在高速的运动,为什么在地面上的人一点也感觉不出来呢?这的确是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由于地球的自转,我们看到的太阳是不停地自东向西绕地球运动,使得地球上的人总是觉得太阳每天都是东升两落。事实上,这是一种视运动,也可以说是一种相对运动。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所以看起来太阳就是东升两落了。其实每一天日出的方向都有变化,  相似文献   

4.
在电视中,我们看到宇航员在月球上行走和在地球上行走有很大的不同,宇航员在月球上是跳着行走的,为什么会如此行走,下面我们对这一问题作定量分析。宇航员这样行走,主要是由于月球表面引力减小的缘故。当人在月球上和地球上步行时,脚总要用力向后蹬地,同时地面对人产生向前的反作用力,使人向前运动,近似地,人体的重心运动可看成是水平方向的匀速运动和竖直方向的匀加速运动的合运动。  相似文献   

5.
一有生物学家说:整个地球,应视为一个整体的生命,就像一个人。人有五脏六腑,地球有江河林莽、原野山峦。人有七情六欲,地球有风花雪月、海啸山崩。人之欲壑难填,地球永动不息。那生物学家又说:譬如蚁群,也是一个整体的生命,每一只蚂蚁不过是它的一个细胞。那生物学家还说:人的大脑就像蚁群,是脑细胞的集群。  相似文献   

6.
日食的故事     
有一天,太阳叫住飘来飘去的云彩说:"有一次,我和月亮、地球不小心走在一条直线上,地球上的人竟说我被‘天狗’吃了!"云彩奇怪地问:"‘天狗’是什么啊?"太阳大笑:"那是地球人不懂科学,不知我为何会消失,就想出了‘天狗’的解释。""哈哈,太阳伯伯,你这样会吓坏地球人的!"  相似文献   

7.
美术作品既是静止的,又是自然界运动美的体现,蕴涵着我国古代朴素的辩证物质运动说原理。美术教学以辩证的动静说为指导,注重动静的有机搭配,师生的适时互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较好地完成了“美”与“术”两个层面上的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8.
有生物学家说:整个地球,应视为一个整体的生命,就像一个人。人有五脏六腑,地球有江河林莽、原野山峦。人有七情六欲,地球有风花雪月、海啸山崩。人之欲壑难填,地球永动不息。那生物学家又说:譬如蚁群,也是一个整体的生命,每一只蚂蚁不过是它的一个细胞。那生物学家还说:人的大脑就像蚁群,是脑细胞的集群。  相似文献   

9.
文章认为元稹为人正直而清高;元稹主张继承杜甫的现实主义传统,“刺美见事”,反映现实问题,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对当时和后世的诗歌产生过较大影响;元稹的华山诗写得风华流丽,动中见静,忙中有闲,从容不迫,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0.
群的故事     
有生物学家说,整个地球,应视为一个整体的生命,就像一个人. 人有五脏六腑,地球有江河林莽、原野山峦. 人有七情六欲,地球有风花雪月、海啸山崩. 人之欲壑难填,地球永动不息. 那生物学家又说,譬如蚁群,也是一个整体的生命,每一只蚂蚁不过是它的一个细胞.那生物学家还说,人的大脑就像蚁群,是脑细胞的集群.那就是说,一个人也是...  相似文献   

11.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认为伦纳德.达.芬奇是一位画家,他是一位从没有人可与之相比的画家,是一位在艺术创新方面从没有人可与之相媲美的画家。没有一个画家像他那样更深刻地领悟如何用一种我们称为艺术的奔放的风格赋予一个平面肖像神秘的色彩。但是伦纳德远不只是一个画家。在哥白尼之前,他曾写道,是地球在转动,而不是太阳在转动。在伽利略之前,他记下了这样的事实:自由落体必然随着它下落的距离而加速,他建议用一个摆来调节钟,极力主张用放大镜对准月球。早在牛顿之前两百年,伦纳德就在地球吸力和物体运动的研究方面有如此独到的见解,以致于…  相似文献   

12.
1有生物学家说:整个地球,应视为一个整体的生命,就像一个人。人有五脏六腑,地球有江河林莽、原野山峦。人有七情六欲,地球有风花)月、海啸山崩。人之欲壑难填,地球永动不息。那生物学家又说:譬如蚁群,也是一个整体的生命,每一只蚂蚁不过是它的一个细胞。那生物学家还说:人的大脑就像蚁群,是脑细胞的集群。  相似文献   

13.
太阳从何方升起,这似乎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问题,一般人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是从东方升起。从总体上来说,这也是对的,但是这种情况只能是说从全年的平均情况看是这样的。对于我们有了一定的地理知识,特别是有了地球运动、地平圈、方位角、天球概念等有关知识的人来说就不能简单地这么认为了。  相似文献   

14.
愤怒的地壳     
近两年地球频频出事故,几次大地震让神经脆弱一族自然而然地想起了灾难大片《2012》的末日景象。其实,人族不必担心,不必害怕,地震、火山等运动,是地球生命力旺盛的表征。地球越年轻,地质运动越剧烈,创世之初,火山、地震的强度和频度比现在要厉害一千倍一万倍,但那不是末日,而是新生。如果哪天地球不再出现火山、地震,那才是可怕的死星,像月球一样安静,但月球上有生命么?地球正处于壮年期,永远有多远,地球末日就有多远。  相似文献   

15.
一有生物学家说:整个地球,应视为一个整体的生命,就像一个人。人有五脏六腑,地球有江河林莽、原野山峦。人有七情六欲,地球有风花雪月、海啸山崩。人之欲壑难填,地球永动不息。  相似文献   

16.
<正>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本文介绍如何用运动变化的观点解决数学问题.一、动中有静,以静探静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立体几何中有关"动点"求解问题不断地出现在各级各类试题中,现分类例说如下.一、动中觅静这里的"静"是指问题中的不变量或者是不变关系,动中觅静就是在运动变化中探索问题中的不变性."静"只是"动"的瞬间,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然而抓住"静"的瞬间,使一般情形转化为特殊情形,问题便迎刃而解.例1(2014年四川高考题)如图1,在正  相似文献   

18.
卫星环绕地球在椭圆轨道上运行的情景是近年高考的热点之一,那么,当卫星经过近地点和远地点时,应该用变轨运动还是圆周运动分析呢?这一问题因研究思路不同有以下两种回答.1环绕地球做变轨运动卫星环绕地球在椭圆轨道上运行的情景中,地球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星、地间距(卫星与地心间的距离)不断变化,在卫星由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过程,星、地间距不断增大,卫星做离心运  相似文献   

19.
在高一物理课本的阅读材料“月相”一文中提到:从地球上看,月亮从圆到缺,又从缺到圆,这是一种周期性变化,周期为29.5天.有同学提出疑问:“我们在前面讲万有引力时,不是说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为27.3天吗?怎么这里却是29.5天呢?”要说清这个问题还得从月球绕地球运动和地球绕太阳运动谈起.  相似文献   

20.
“地球运动”部分一直是初、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教学难点之一。九年义务教育地理课程中关于地球运动有这样一条标准“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活动建议又指出“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地球运动的空间模型。深入领会地球运动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常常采用地球运动的“假设”情形,形象演示地球运动,激发学生想象思维。但据笔所知,在一些老师的教学及一些教辅书中。关于地球运动的某些“假设”存在误区,致使误导学生思维。在此仅举如下一例与大家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