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张丽丰 《科教文汇》2010,(8):62-62,85
《孔子诗论》开篇即以诗乐功能和情志关系的论述拉开帷幕,正是基于对人性的发现,对《诗》文学秉性的发现,《孔子诗论》将"志"落实在了"性情"上。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强调"性""情"的同时,诗论作者并没有放下"礼",在"重情"倾向下并未偏离传统的"礼本"主张。  相似文献   

2.
张丽丰 《科教文汇》2009,(13):203-203
子思学派的性情学说给《孔子诗论》提供了相应的哲学理论基础,在传统的礼义背景下,性情的发现与张扬在《孔子诗论》中得到前所未有的展现。  相似文献   

3.
桂永锋 《科教文汇》2011,(31):145-147
孔子体育思想的核心是"仁"。孔子体育思想的重心是"寿"。孔子倡导体育"载道",为了政治,为了教化,他不但教授体育,而且躬身践行;但是,如果体育不合"仁"、"礼"、有悖孝道,他是坚决反对的。像孔子的其他思想一样,他的体育思想对后代产生了重大影响,这种影响至今仍存。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就其主流而言,是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根本。《尚书》说:“民为所欲,天必从之”,说的是上天也要顺从人的意愿。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的孔子,更是重视人的因素。他提出“仁”的概念,建立了“仁学”。据统计,孔子在《论语》中关于“仁”的论述有104处之多(也有人认为109次),而“礼”字出现15次,“天”字出现20次,“天命”只出现3次。可见,讲得最多、解释得最多的是“仁”。  相似文献   

5.
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而《论语》言简意赅的辑录使得后来者谈及孔子是各凭己度、异彩分呈。本文专以探讨孔子在人格领域及艺术世界的“尽善尽美”观。  相似文献   

6.
田湘红 《科教文汇》2012,(28):200-201
“正名”是孔子阐发其政治思想的逻辑起点。孔子从“正名”的功能性层面阐述了其涵义.即“正名”是为社会成员立规以实现社会、政治秩序的稳定和良性运转。为实现“正名”,孔子提出了两种路径:一为根本性的路径,即礼;一为辅助性的路径,即政、刑。  相似文献   

7.
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三家皆认为自己的学说才是济世的灵药良方,他们激烈交锋、各不相让。而事实上,这三家的学说皆是"复古"之说,只不过他们的"古"代,却并非同一个时代。儒墨道源头均不同如果有人问孔子,你的偶像是谁?孔子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周公。周公其人,在夏商二朝的礼制基础上"制礼作乐",形成了在孔子看来堪称完美的"周礼"。只要读过《论语》的人不难发现,孔子非常推崇"礼",尤其是周礼。  相似文献   

8.
莫楠 《科教文汇》2009,(25):221-222
《论语》中的“器”出现的次数不多,却有深刻含义,包含有代表技能技巧和作为“札”的代表的两种意义,后面蕴涵着强调个体性和强调“札”的价值的重要思想。将这两种“器”相比较,可以看出孔子思想中个体性和“礼”的关系及孔子对于个体性的看法:既重视个体发展,同时又应当用“礼”来规范个体性。  相似文献   

9.
孔子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审美教育思想,对于反思当今学校的审美教育的缺失,有重要的指导和启示意义,教育工作者需要在日常教学中用美的形象感染人的性情,探索和总结审美教育规律,赋予我国灿烂的传统文化以新的活力,对提高现代教育中的教学质量、根除教育弊病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而《论语》言简意赅的辑录使得后来者谈及孔子是各凭己度、异彩分呈.本文专以探讨孔子在人格领域及艺术世界的“尽善尽美“观.  相似文献   

11.
李春艳 《金秋科苑》2009,(10):171-171
《诗品序》是钟嵘《诗品》中的一篇重要的诗论。本文就《诗品序》所涉及的诗歌批评理论及其相关问题进行浅析。首先分析了《诗品序》中诗歌的创作问题,深入挖掘“物感说”。其次分析了《诗品序》中诗歌的作用问题,简析了“吟咏性情”说。最后分析了《诗品序》中诗歌的审美原则,分析“即目直寻”、“自然英旨”说与“真美”说。  相似文献   

12.
《诗品序》是钟嵘《诗品》中的一篇重要的诗论。本文就《诗品序》所涉及的诗歌批评理论及其相关问题进行浅析。首先分析了《诗品序》中诗歌的创作问题,深入挖掘“物感说”。其次分析了《诗品序》中诗歌的作用问题,简析了“吟咏性情”说。最后分析了《诗品序》中诗歌的审美原则,分析“即目直寻”、“自然英旨”说与“真美”说。  相似文献   

13.
《今日科苑》2014,(2):89-89
<正>"孔子说过何为孝: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不久前,在与朋友的交谈中,一件事令我震惊:留守老人在家过世快一个星期也没有人发现,其2岁孙女也奄奄一息,好在其父母及时赶到家后才幸免于难。近日来,孝道成为了大家关注的一个焦点。百善孝为先,尽孝本身就是每个子女应该尽的责任,但在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尽孝已被写入,意味着要用法律的手段来约束每个  相似文献   

14.
麻勇 《金秋科苑》2010,(16):221-221
孔子不仅当“仁”不让,而且当“礼”不让。此文拟在分析论述了“礼”在孔子心目中的诸德的地位以及“礼”是“仁”的价值表现形式,也是实现“仁”的重要载体,并且进而阐明了孔子在诸多方面当“礼”不让。  相似文献   

15.
麻勇 《今日科苑》2010,(16):221-221
孔子不仅当“仁”不让,而且当“礼”不让。此文拟在分析论述了“礼”在孔子心目中的诸德的地位以及“礼”是“仁”的价值表现形式,也是实现“仁”的重要载体,并且进而阐明了孔子在诸多方面当“礼”不让。  相似文献   

16.
孔子,老子是伟大的《论语》、《道德经》是伟大的,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是人类历史与世界各国共同的宝贵财富,别  相似文献   

17.
丁启阵 《知识窗》2010,(1):44-45
孔子的头衔很多.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圣人”“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等几项。当我第N遍重读《史记·孔子世家》之际,忽然觉得,孔子还应该得到一个头衔——求职家.  相似文献   

18.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被称为“礼崩乐坏”的时代,但是许多思想家高举“复礼”旗帜,使得礼学在孔子、孟子、荀子的大力发展下正式确立了地位。此后,礼学渗透到整个社会机体的各个方面、各个角落,渗入到每个人的血液中,礼对汉族文化的形成有过巨大的影响并且礼在现代还有它存在的意义。本文主要通过对孔子有关礼的阐述来分析先秦的礼学。  相似文献   

19.
孔子为实现其变天下无道为天下有道的社会理想,提出了“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并为此建立起了以“仁”为理论基础,以“礼”为上下制约机制。以“人才”为实现途径的政治思想体系,对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的政治形态和吏制建设产生了巨大影响。有些观点,直至今天,对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剔除腐败仍具有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周楠 《科教文汇》2011,(5):23-24
"信"字是在《论语》中出现的频率较高的实词之一,它作为一种伦理观念在孔子的整个道德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孔子认为,"信"伦理观念是贯穿于整个社会生活之中的,与"仁"、"行"、"政"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探讨关于"信"的伦理观念对于当今时代更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无论是个人自立、朋友之间还是经济活动乃至治理国家方面,它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它的现代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