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孙子兵法》“和合”军事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中国传统文化"和合"思想贯穿于《孙子兵法》,形成了"和合"军事思想,其体系包括:"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争本质认识、"全胜"的军事理论体系、人本精神的军事伦理取向、以"知"为核心的军事思想实用性。"和合"军事思想要求以人文视野区分"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二元结构。"和平发展"植根于"和合"思想传统,《孙子兵法》为"和平发展"提供了战略指导。  相似文献   

2.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对于《春秋》之义多有发挥,最显著的便是将其导向谶纬。受《春秋繁露》影响极深的《春秋纬》,于其中的受命改制思想既有所继承,又有所发展。其继承主要体现在二者都是以《春秋》为改制思想的发起点,皆为先言受命,后言改制;其变化则主要体现在以灾异为天命之征象、多言圣人受命、将三统说与新五德终始学说杂糅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3.
董仲舒为西汉儒学的代表性人物,被时人推尊为"群儒首",所谓"文王之文在仲尼,仲尼之文在仲舒"。他的思想学说,主要保留在《春秋繁露》一书之中。文章从文献学的角度对《春秋繁露》的真伪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指出其书非后人所依托,而当为董仲舒本人所著,是我们今天讨论董仲舒学说的最基本资料。《春秋繁露》一书的体例虽然杂芜,内容也不纯醇,但是依然有其内在逻辑可以寻绎。  相似文献   

4.
《春秋繁露》一书中出现"观"字多达67次,"观"字在《春秋繁露》中的频繁出现体现了它在《春秋繁露》中的重要性。通过对"观"的主要意思、主体、内容与目的以及方式等方面的逐步分析,有助于加深对《春秋繁露》中董仲舒学术思想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肖俏波 《衡水学院学报》2010,12(3):28-29,34
《春秋繁露》一书中出现"观"字多达67次,"观"字在《春秋繁露》中的频繁出现体现了它在《春秋繁露》中的重要性。通过对"观"的主要意思、主体、内容与目的以及方式等方面的逐步分析,有助于加深对《春秋繁露》中董仲舒学术思想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汉儒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主要运用了类比论证的方式将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系统化、理论化。董仲舒的"天人合一"说及其论证方式折射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整体性特征。这种思维特征对中国人的政治思维方式影响至深。  相似文献   

7.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最重要的范畴之一,最早出现于《尚书》。大致有两种含义:一是直观朴素的含义,二是神秘主义含义。五行到西汉时期得到发展,通过对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中的五行思想与《黄帝内经》中的五行思想进行比较,从而发现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发展了五行的神秘主义思想,而《黄帝内经》发展了五行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明析五行在中医学与中国哲学中的不同作用和意义,由此得出:中国古代医学与哲学存在水乳交融的联系,中医学是中国哲学的实践,中国哲学又是中医学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春秋繁露》作为汉初儒家思想的代表作品,融合道家、阴阳家的诸多思想,并统摄了一些原始巫术观念,其天人感应思想与弗雷泽交感巫术之相似律有一定的相通之处。龙在《春秋繁露》中既有天降祥瑞的意涵,又是制龙求雨的工具性存在,也有天人相副的阴阳附会,集中代表了龙文化在汉初社会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9.
中国在近年综合国力的提升引起了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如何保持可大可久之局,是中国发展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中华文化中和合精神由来已久,是足可借鉴之道。《孙子兵法》的和合思想超越同侪,予人以深刻启发,细加琢磨,必将对国际和平有所贡献。《易经》中的和合思想精深博大,陶铸了数千年中国人所言所行的风格。有志之士宜深切体会中华文化中的和合精神,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0.
《春秋繁露》将“正元”与“灾异”视为《春秋》之“二端”,并通过其阐释天人理论,将人事、历史与上天之意旨连结在一起。《春秋纬》在接受《春秋繁露》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将天人理论又加以深入和拓展,具体体现为正元观念的发展和灾异思想的强化。  相似文献   

11.
论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常丰富的关于融合、和谐、和睦、平和的思想和观念。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充分吸收和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鸿章的外交思想以"避战求和"、"以夷制夷"为核心,兼有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色彩,是当时国际国内局势和李鸿章本人思想观念共同造就的结果。李鸿章的外交思想最终在实践中屡屡遭受沉重打击,清政府也在一次次打击中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相似文献   

13.
道家的创始人老子的和合思想渗透于他的"无为"思想之中.而其中的"不争"堪称核心.不争,即安于现状,不与人争.从个人修身方面来讲,老子主张知和知常,少私寡欲,勤俭节约.在交友方面,他认为君子之交淡如水.老子主张人性回归,像婴儿一样"不争".同理,在治国方面,他也提倡统治者"不争".主张不争之争,即通过不争的手段达到争得效...  相似文献   

14.
汉民族“和合”文化观与社会和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和合"文化是中华的精髓,它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及完整的内容体系,对于形成良好和谐的人和自然关系、人际关系,提供了一种卓越的指导思想。"和合"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想文化资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文化基础,弘扬中华"和合"文化精神,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顾玉林 《唐山学院学报》2005,18(2):13-14,55
以先秦诸子的生命观和哲学思想为背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分析了儒家关于人的形体和精神的相关学说,指出儒家性命学说与道教养生学形神兼养的融通性。  相似文献   

16.
和谐世界思想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溯本求源、开拓致思的基础上,胡锦涛提出了"和谐世界"思想.从和平崛起战略的提出到追求和谐的愿景,从和谐社会的建设到和谐世界的吁求,和谐世界思想层层推进,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的“和平为上”论,主张广泛的和平,倡导积极的和平,追求公正的和平,坚信持久的和平,希望理性的和平,时代特色鲜明,和平、进步、发展的主旨突出。它汲取了中外优秀和平思想,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和平理论,是我国确立和平与发展为当今时代主题的直接思想来源,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邦春  孟娟 《铜仁学院学报》2010,12(6):113-116,139
美国和平教育是19~20世纪在世界和平运动的促进与指引下在对教育作用的反思的过程中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在论述美国和平教育形成的社会背景的基础上,近一步探寻了美国和平教育的哲学理念。为普世知识开辟和平道路的夸美纽斯、主张用实用主义的学科教学促进和平的约翰.杜威、力推培养全球公民意识促进和平的蒙台梭利和用对话与批判推进和平的保罗.弗莱雷等皆为美国的和平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滋养。美国和平教育也经历了“和平世界愿景的提出——从反战走向积极的和平教育——迎接女性的和平教育——和平危机的时代——和平教育的积极发展”发展轨迹。美国和平教育发展对促进我国教育中对和平教育本质与使命的理解、提高对和平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夫之的"和合"思想主要有"太和"、"中和"以及"和平共处"三方面的内容.王夫之认为,"和"是自然界的常态,"太和"则是"和"的最高境界,人与自然的"和谐"就是"太和"之境."中和"是人们修身的最高准则,人们通过"存养省察"也就是在日常生活去体验、去实践,就能达到"中和"之境.王夫之主张各民族和平共处,既反对少数民族对...  相似文献   

20.
先秦时期儒家和道家并称显学。尤其是汉代以来儒家思想一直占据正统地位,其中“礼”的思想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有序方面发挥着作用。与儒家的积极有为相反,道家则主张“无为”,强调一切不妄为,即顺其自然。事实上,正是儒道相互吸收与借鉴,才使得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内容丰富,充满活力,同时也为我们构建现代和谐社会提供历史的借鉴和传统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