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格林童话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成为民间童话的经典。文章通过对格林童话独特的叙述方式、精简的民间语言风格进行分析,从叙事风格上阐释格林童话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2.
格林童话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成为民间童话的经典。文章通过对格林童话独特的叙述方式、精简的民间语言风格进行分析,从叙事风格上阐释格林童话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3.
家庭书房     
《格林童话》(幼儿版),[德]格林兄弟/原文,季静/编写,丁旗等/画,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4年版本书为“彩图幼儿文学经典文库”之一。《格林童话》是德国民俗学家、作家格林兄弟在大量民间童话的基础上编撰而成的一部享誉世界的经典民间童话集。自问世以来,格林童话深受广大少年儿童喜爱。但格林童话中的作品并不完全适于幼儿阅读,其中有些作品的内容偏深一些。本书是专门为幼儿编写、为幼儿绘制的彩图格林童话精选读本。本书选取了格林童话中最具代表性的5篇作品:《白雪公主》《六只天鹅》《不来梅的音乐家》《渔夫和他的妻子》《勇敢的小裁…  相似文献   

4.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的《格林童话》有着丰富的研究价值,受到了世界各地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基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分析并归纳了《格林童话》具体的文本内容,阐述了其叙述方式、人物塑造、语言风格等方面的特点,并论述了儿童阅读《格林童话》的过程所反映出的皮亚杰的包含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的认识结构。基于皮亚杰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本文进而探究了《格林童话》对分别处于他律阶段、自律阶段和公正阶段的儿童在心智发展方面的具体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5.
自1812年初版以来,《格林童话》不仅成为德国民间文学的瑰宝,更在全世界范围内流传广泛。早在1903年,中国就已经有汉译《格林童话》出现在周桂笙的《新庵谐译初编》里,但直到1934年,魏以新才首次推出了该书的全译。魏以新译《格林童话全集》是中国第一部格林童话汉语全译本。其译文白话文程度较高,更加符合新一代读者的阅读习惯,质量相对于以往译文来说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6.
作为西方儿童文学的经典作品,《格林童话》中部分作品的令人惊异、超越性的宗教世界,显示了神圣的超自然的力量;一些童话超越了有限的狭隘的视角,为人类在神性的高度对人的精神和人性进行审视提供了可能;《格林童话》中的宗教童话在彼岸世界和此岸世界的明确的界限中,为儿童提供了终极价值的关怀。《格林童话》中的宗教世界植根于西方特殊的文化。宗教价值观的认同,使《格林童话》超越了德意志民族,走向西方,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7.
朱晓静 《海外英语》2014,(12):226-227
《格林童话》这部世界儿童文学名著近年来受到多种层面的重读和再诠释,其中女性主义分析认为,格林童话故事中渗透着父权文化的意识形态,传达了父权文化所规约的女性形象。但上述女性形象之外,尚有另一类型的女性存在,即具备了主体性的女性,证明女性自古以来并非天生的"第二性",这一现象反映了《格林童话》的现实主义力量。  相似文献   

8.
著名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家唐纳德.巴塞尔姆的代表作《白雪公主后传》,让读者自然联想到家喻户晓的格林童话《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然而巴塞尔姆这部小说无论从人物塑造、故事情节还是主题上,都彻底颠覆了人们熟知的格林童话故事。文中大量的后现代写作技巧尤其是戏仿的运用,对格林童话故事进行了挑战、否定与颠覆,使之成为后现代主义作品的经典之作。研究《白雪公主后传》中的戏仿手法,可以窥见后现代主义小说中独特的颠覆魅力。  相似文献   

9.
《格林童话》在童话宝库中被尊崇为“经典”,但它实质是建立在日尔曼民族本质上的民间传说,而并不只是单纯的“讲给小孩子听的故事”。若是以现代的眼光来审视《格林童话》,有些童话故事并不适合儿童阅读,其中有不合时宜的道德观,血腥暴力的描写,残酷的刑罚,涉及男尊女卑的思想……这些不当成分不应该因为《格林童话》的尊崇地位而被忽略。  相似文献   

10.
格林童话作为民间童话的典范,承载着德国民族文化的深层基因,它向世界儿童展现了一个完整、丰富、复杂的世界,其中就包含着性这一主题。本文试图结合精神分析学大师弗洛伊德的泛性欲说理论来挖掘隐藏在格林童话中的俄狄浦斯情结以及其对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尹心灵 《海外英语》2012,(13):197-198
唐纳德·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是对格林童话《白雪公主》的戏仿,虽然与格林童话有着类似的人物和情节,但它却反应了与格林童话完全不同的主题,它就像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深刻反映了19世纪60年代的美国的社会现实。文本从讨论霍戈与白雪公主及简和保尔的关系入手,运用女性主义理论探讨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中的女性主义意识,以及长期以来父权社会的传统文化对女性在精神方面的奴役,从而揭示出男权社会才是造成女性悲剧命运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2.
童话中具有英雄色彩的人物形象往往能够引起儿童阅读的兴趣,受到儿童的追捧。本文拟以蒙古族童话《英雄当德巴特尔》和格林童话《勇敢的小裁缝》为例,尝试比较蒙古族童话与格林童话中英雄人物形象的差异,探讨造成此种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世界儿童文学经典,《格林童话》在当代具有一种内在矛盾性:少年儿童是其主要的读者,但是这些故事中充斥着各种与暴力、残酷、恐惧相关的细节。文章研究《格林童话》的暴力叙事,分析其暴力伦理的特点。论文指出:这些故事中暴力的正义性是当时社会伦理的表达,也与社会等级、性别身份密切相关。要有效地利用这些童话故事教育儿童,我们既要回到《格林童话》产生的历史语境中考察其中暴力情节的合理性,又要在当代权力和正义伦理框架下反思这些暴力叙事可能对少年儿童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用原始文化的观点解读《格林童话》,能够认识到《格林童话》中大量的森林情结,其实是神话中隐含的树神崇拜;凶杀食人的场面彰显着原始社会的生存现实;巨人原型与北欧神祗形成遥远的照应;还有童话中很多人物的行为仪式渗透着原始社会的生殖崇拜。  相似文献   

15.
<正>【教学目标】1.通过思维导图、人物卡片、有声朗读、童话表演等分享《格林童话》的阅读收获,体验阅读的乐趣。2.运用比较、联结等策略,探寻格林童话的特点,了解其对童话创作的影响,产生深入阅读的兴趣。3.在童话赏析中习得语言,提升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和高阶思维能力,并尝试在习作中运用。  相似文献   

16.
女性主义者认为,格林童话故事中渗透着父权文化的意识形态,其中公主的角色,是通过男性文学想象和价值取向所造就出来的。典型的公主,是父权文化操控下,理想女性的化身,在她们身上发展成为一整套关于理想女性的“女性气质”:美丽、忠贞、温驯、被动和顺从。格林童话正是通过如公主一样的女性角色的形塑,有意无意地强化了父权社会改造,以期她们按照男性所期盼的规约成长。  相似文献   

17.
我爱看书     
我爱看书。有时一本书会使我醉心于其中而忘乎所以。有一次,妈妈布置我写一篇日记,我愉快地答应了。当我正在找日记本时,书架上那本《格林童话》吸引了我的眼球。我想:不如先看看书吧!待会儿写日记也行。于是我拿起《格林童话》,坐在书桌旁津津有味地读着,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我忘  相似文献   

18.
郭琦岚 《文教资料》2010,(23):24-26
本文运用结构主义分析最基本方法——二项对立,从《格林童话》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男女观、善与恶的道德观、美与丑的审美观来解读《格林童话》中的二项对立,阐释二项对立在童话构建中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指出这种二项对立的思维方式向儿童传递的道德规范和做人的准则,使儿童读者能够摒弃懒惰、贪婪、邪恶,从而树立积极的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逗号和蝌蚪     
1.公鸡在河边看《格林童话》。 2.突然,书上的逗号一个个跃入水中。  相似文献   

20.
格林兄弟的著作《格林童话》家喻户晓,其中大量的王子形象对儿童意识形态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对王子形象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以《格林童话》里的王子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王子们的身世、外貌、语言、行态、经历等主要特征,得出了两大类的王子形象:正面形象和有缺陷的形象,且其中正面形象占主导地位。正面形象主要有善良勇敢,对爱情忠贞不渝的特点,而有缺陷的形象主要关于身为王子但目中无人和恣意妄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