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体能训练基本理论与基本原则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哲学、社会学等研究方法,对体能训练的基本理论、科学依据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体能训练基本理论包括按需发展论、优先发展论、均衡发展论、及时恢复论;体能训练的科学依据包括“用进废退”学说、矛盾论、“木桶理论”、运动训练恢复理论;体能训练的基本原则包括训练设计与竞赛表象一致原则,主导性原则,毅力培养不间断原则,大负荷、高对抗原则。  相似文献   

2.
杜鹏  陈庆国 《健与美》2023,(1):105-107
田径是体能主导类项目,体能是田径的基础,也是田径的关键所在,因此在田径运动中加强体能训练非常重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案例和逻辑分析的方法,基于功能诉求的条件对高中田径体能训练的目标、特点、内容本质、价值遵循进行探讨,并构建体能训练内容体系。四大功能诉求是构建田径体能训练内容的遵循原则,主要目的是为实现体能训练目标,而构建田径体能训练是为了满足某一特定诉求,保证各方面稳定协调发展;对田径体能训练内容的构建应从不同训练视角给予体现:田径基础体能训练把握体能常识及一般素质,田径专项体能训练把握针对性体能及环境适应,田径综合体能训练把握体、智、心、战综合运用能力。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也有利于田径教学效果的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3.
黎涌明  尹晓峰  杨涛  王雄 《体育科研》2015,(6):88-92,100
2015年(上海)体能新青年学术沙龙于2015年7月11日在上海体育学院举行,来自全国各体能领域的23名新青年一起就体能相关议题进行了报告和讨论。此次学术沙龙丰富了我国体能训练事业未来发展的思路,增进了我国“体制内外”体能新青年的交流,促进了我国运动训练学科的发展;达成了与体能训练相关的一些学术共识,我国体能训练事业在未来需要从碎片化迈向系统化,从方法手段迈向原理规律,从单兵作战迈向共享平台,从“体制内外”隔离迈向“体制内外”交融。我国体能训练事业面临着进一步培育大众健康意识、继续培养高水平体能教练员,以及逐步建立本土化体能训练体系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4.
现代职业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控制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控制的专项依据和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控制应遵循3个方面的基本特征:足球运动员的体能状态的发展有多种形态特征,而不是单一形态;足球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周期具有复杂的专项性,训练分期的主导依据是竞赛日程,竞技能力各子系统表现出独特的时间补偿效应;足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应充分尊重和利用体能耗散律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体育理论     
体能∥概念“体能”是当前训练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概念,正确地认识使用这一概念,有助于训练组织者准确把握体能训练体系的内容体系和合理地组织部队的体能训练,从而进一步提高部队军体训练的效率。从目前掌握的对“体能”概念的描述出发,结合军内领域应用的实际情况,参考外军使用的习惯,对“体能”及其与相关概念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体能是警察执法过程中形成战斗力的核心要素之一,传统跑、跳、投的训练方式难以适应当前警务实战对警察体能的要求。根据警察职业特点以及人体供能系统工作规律设计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体系,创新训练手段和方法、丰富警察体能训练内容、加大训练强度和对抗强度才能有效将警务技战术与实战需要相结合,才能有效将模拟对抗中发展起来的体能转变为实战体能,真正实现“警察-装备-体能训练-技战术”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体能的概念、体能训练原则等体能训练和体能训练学若干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体能训练学的研究任务及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8.
公安院校学生职业体能训练定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公安院校学生职业体能训练的概念、分类及职业体能训练的定位进行研究,认为:职业体能对公安院校学生非常重要,公安院校学生的职业体能应分为基础职业体能、专项职业体能和综合职业体能三部分,在教学训练过程中职业体能训练应该遵循服务实战的要求,并按照不同的教学训练模式进行训练,使公安院校学生的职业体能训练科学化、合理化与系统化。  相似文献   

9.
《湖北体育科技》2019,(6):526-529
竞赛表现能力是篮球运动员综合运用技战术、体能和心理能力的临场表现,因为篮球运动员竞赛表现包含众多的评测内容和影响因素,所以运用单一的定性分析或是定量统计都难以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与衡量。本研究遵循层次分析思路构建了竞赛表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AHP-FCE方的混合评价模型,对篮球运动员的竞赛表现能力进行科学的评价分析。基于混合模型的综合评价体系,能够全面反映篮球运动员的竞赛能力水平,得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0.
高校阶段,大学生正处于体能发展和个人综合素养发展需求的高峰期,在进行体能训练的同时,兼顾高校学生在社交、受挫力等社会适应力的多个层面的素养发展,将大大提升高校体育综合教学成效。该文根据游泳教学需求和高校学生体适能发展需要,从理论研究视角,以体能训练为依托,探索与高校游泳公共选修课相适应的体适能指标构建原则、构建要素和构建指标,为高校学生的体能教育和体适能融合教学实施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举国体制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现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有的体育管理体制已不可能再完全适用,因此有必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只有做到体育管理思想从官本位向民本位转变,体育管理体制模式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管理目标从强调体育的政治功能向发展体育的多元化功能转变,举国体制才能促进中国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户外运动教学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户外运动教学内容丰富,课程设置科学合理,传授的知识、技术、技能面广。通过户外运动的理论课、实践课、综合训练课的教学,能够培养户外运动专门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中国体育法制之殇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为主导的体育法制体系,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发展,我国体育法制体系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由于体育概念一直存在争议,导致体育的法概念缺失,以致体育法律主体之间边际关系模糊;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具有体育基本法的基本特征,但它的浓厚行政法色彩,体现了权力本位(管理本位)的立法思想倾向.希望在修法时回归权利本位;作为最具体育自治特色的体育仲裁制度及机构建设仍然处于空白状态,令人遗憾和无奈;学校体育法制并没有成为学校体育问题的有效依据;现有体育法制体系不能保障相关体育权利等.这些基本问题直接影响到我国体育法制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体育体制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到市场经济时期的转型,群众体育的行为方式由政府组织向个人行为转变,其运作方式由政府计划向社会自控型转变,打破了长期以来政府包办体育的格局,从而推动了群众体育活动的蓬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我国体育体制形成的历程,提出体育体制应适应国家整体体制转型的发展,体育的发展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并与国家体制和社会发展的大环境相适应。必须发挥政府调控职能,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体育的多元化转变,推动大众体育、社区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等朝着多元化发展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16.
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相比体育体制改革有更多成熟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本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精神,在深入研究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和理论的分析、比较,从中得出一些对体育体制改革有益的启示,并就此提出几点建议供相关决策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7.
体育管理体制的本质、分类及我国的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了体育管理体制的概念,本质和体育管理体制的主要类型,并对我国的体育管理体制特点进行了初步的归纳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竞技回归教育 完善举国体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潘前  陈伟霖  陈榕 《体育学刊》2004,11(2):18-20
我国竞技体育运用举国体制,在世界体坛上取得了辉煌成绩。但这种举国体制存在“体教分离”的弊端,因而产生了人、财资源浪费,学校体育发展滞后以及两个战略的实施受到影响等一系列问题。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顺应世界体育发展潮流,以竞技回归教育的方式来完善举国体制。讨论了新举国体制的使命、特征、模式与实质,并且对竞技回归教育的条件与前景作了论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举国体制"基本理论之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虽然我国的竞技体育在“举国体制”的影响下取得了丰厚硕果,但其计划经济的弊端也暴露无遗。因此,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对“举国体制”的讨论再次升温。重新认识“举国体制”,希望能对“举国体制”的再认识和改革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我国体育经纪人的管理体制及相关政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文献研究、专家访问和社会调查,借鉴国外体育经纪人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考祭我国体育经纪人的发展现状,对现行管理制度进行剖析,提出规范我国体育经纪人管理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