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铁凝、陈染都是当代颇具影响力的女性作家,她们的创作都表现出一种对女性生存境遇与命运的恒久关注,具有一种自觉的女性意识。但由于作家创作个性及创作时代等的不同,使这种“女性意识”具有传统与现代之别,应该说是两种不同层面上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2.
铁凝、陈染都是当代颇具影响力的女性作家,她们的创作都表现出一种对女性生存境遇与命运的恒久关注,具有一种自觉的女性意识。但由于作家创作个性及创作时代等的不同,使这种“女性意识”具有传统与现代之别,应该说是两种不同层面上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代作家从事自传创作十分普遍,除一部分作家属于自觉地通过创作倡导自传文学外,更多的作家的自传创作与生活压迫密不可分。作为现代出版制度下产生的职业作家,他们需要不断创作来换取生活资料;而当局日渐严密的出版检查制度使很多题材犯忌;一些作家生活环境的转换使他们被抛到时代的"大风圈外",这些因素成为他们转向自传创作的重要动因。郭沫若、郁达夫在这批作家中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4.
赵树理是一个真诚"写农民"、"为农民而写"的通俗乡土作家。在那个时代,一方面他自觉追求文艺大众化的审美方式,一方面又积极响应共产党的号召。从他的身上可以看出,在不违背创作初衷和审美追求的同时,又要紧跟政治的节拍是何等的艰难。赵树理的小说创作前后经历了两种不同的命运,即从走上顶峰到跌入深渊。这一戏剧性变化是一面透亮的镜子,显示了文学赖以生存的政治环境的多变性,同时也表明了赵树理坚持文学立场的可贵品质。  相似文献   

5.
当代著名回族小说家石舒清的创作总是以一个作家的自觉的社会责任感去表现他对民族精神的独特的人文关怀。近期发表的小说《写给明生的信》通过对主人公精神病态与人格扭曲的展示,表达了作家对民族前途与命运的深切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6.
苏童的《黄雀记》在主题和技法上仍然秉成他以往的风格,也再一次回到他的文学地图香椿树街,重新叙述关于成长的故事,展现在变幻的时代背景中小人物的性格命运。正因为作者试图为这个时代作出自己的注解,从而也看到苏童这一先锋作家在剥离历史语境的叙事下的创作新变,他的这一变化也可用来反观其他的先锋作家。  相似文献   

7.
傅军 《文教资料》2011,(34):17-18
海派作家施蛰存在现代都市小说创作中一直擅长抒写女性心理体验和妇女命运。他的小说文本明显蕴含和突出时代都市女性的主体意识和形象.关注和表现理想女性与现实女性、传统道德与都市文化的碰撞、消解和平衡。本文通过对他前后期代表小说文本和人物的解析,从作家创作态度、视点。手法比较分析其女性主体意识的独特内涵和表现。并从作家创作素养和背景局限分析这种意识成因与特质。  相似文献   

8.
钱钟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对人性恶最关注的作家之一,其作品对人性恶的表现非常自觉、深刻和彻底。这一创作旨趣反映了钱钟书对恶在伦理道德和审美上的深刻认识,也表现出他对时代命题的高度关注和思索。钱钟书的创作实际上构成了对中国现代文学主流启蒙主旋律的一种偏离和反动,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审美景观和思想深度。  相似文献   

9.
《子夜》的创作与茅盾1920-1930年代的文艺批评活动有着深刻的精神关联。从1920年代开始,茅盾就在文艺批评领域崭露头角,他积极探索中国文学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联,逐渐表现出引导时代文艺思潮的自觉意识。并且,茅盾还在研究小说创作的理论专著中深入探讨了小说创作与时代社会之间的内在联系。纵观茅盾在1920-1930年代的文艺批评活动可以发现,他呼唤作家在创作中表现时代社会的文艺思想贯穿始终。这种文艺思想不仅表现在其文艺批评方面,还渗透到他的小说创作过程之中。《子夜》标志着这种文艺思想的成熟。考察茅盾在这一历史时期的文艺思想与小说创作之间的内在关联,有助于厘清茅盾的文艺实践活动是如何影响到《子夜》的创作的。  相似文献   

10.
发达传媒时代的到来破坏了作家传统的写作环境,作家在当下这样一个时代如何才能让小说创作保持生机成为一个问题。从田中禾的近作,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作家只有保持思想自觉和艺术自觉才能让其小说拥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李祝尧的小说从创作题材、叙述风格到语言特色都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这使他的小说不乏生活气息,并使读者从中感受到他与大地的亲密关系,但由于作家笔力限制,他的小说同时受制于这种俯身大地的叙述姿态,使他的小说失去了对历史的深沉关照,对人物命运的形而上的思考,对现实的深度的反思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9月10日,搜狐网站给作家阎连科做了个视频访谈,访谈中,阎连科在谈到创作道路与时代的关系时说了这样一段话:“我这样一代作家都是这个时代的产物。至少在十年前的创作,我这个时代的作家,十年、二十年以前都是这个时代的产物。他们的写作不是为了当作家,不是为了写出伟大的作品来,都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这也是一个时代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读者意识与张恨水的通俗小说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恨水是中国现代著名的通俗小说作家,他的作品流传持续时间长、覆盖地域广,读者数以亿计,文化跨度大。这与他创作时有自觉的读者意识密切相关。他的作品从内容、形式到写作技巧三个方面都体现出对读者接受因素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张天翼儿童文学创作的动因主要得益于他在艺术上自觉响应时代号召,主动投身于主流文学的激流中,从而使他找到了文学与政治、文学和道德的契合点。其次,张天翼选择童话形式是因为童话特有的幻想、夸张、怪诞的手法能为作家最大限度地表现自己的讽刺幽默的天赋。此外,张天翼的创作动因还来自其童年生命体验的精神还原,他外向性格与顽童般的心灵一旦倾注儿童文学创作中,必然会留下独特的审美情趣和鲜明的创作个性。  相似文献   

15.
蒋光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影响和独特价值的作家,他的创作在内容和风格上都受到了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深刻影响。不仅如此,由于个性的因素和时代的需要,蒋光慈所理解和重构的是一个既有侠义色彩又具革命精神的蒋式拜伦形象,这也使他的“革命文学”创作表现出独特的气质。  相似文献   

16.
一生心系农村和农民的赵树理始终拥有一种强烈的政治使命感。他的创作紧密联系着社会变革和人民命运的充满时代感的现实问题,旗帜鲜明地表明作家的政治评价和道德倾向。赵树理以其自觉而本色的农民立场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的农村现实和农民的思想矛盾、心理状态和精神风貌,并不时地闪烁出富有时代智慧的艺术思考。赵树理的人格精神、启蒙理想、文学创作实践在今天仍有着深刻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陶然近三年的散文创作充分表现了他文体意识的自觉。他高频度、高密度地把意识流引进了散文创作领域。这不仅是作家创造力的再一次释放 ,也是多元共生的散文创作方法探索的一个新向度。这种探索的直接效果是文本的外在形态的快节奏、跳跃和不连贯。这又是与作家面对困惑时的不安、焦灼的内在世界相契合的。因此 ,陶然在形式上的探索并不是孤立的、为形式而形式的。他建构了一个散文文本外在形状与内在意蕴互为表征的对应图式  相似文献   

18.
阿来是当代文坛的重要作家,他扎根于藏族世界的文学书写,给当代文学带来了一股靓丽的异域之风。他以其独有的情感观照描绘着他背靠的藏地世界这个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原乡。这也是他创作时情感的直接来源。他的个人成长经历以及成年后在家乡的漫游经历,既是对他创作情感的触发,也是对他情感空间的积蓄。通过对此的考察分析,可以看到一个作家对故乡的热爱和对自我主体的自觉与敏感。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的学自觉意识启蒙于屈原、宋玉,开端于汉大赋的创作,汉赋的出现标志着学自觉时代的到来。它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自觉地发挥学的社会功用,使学为社会服务;汉赋与经、史、哲分家,成为独立的学作品,有一定的创作理论,有些辞赋家终身以辞赋创作为业,形成了一批专业作家。  相似文献   

20.
娜拉与繁漪是中外戏剧史上具有反抗精神的伟大女性,一个是周家的"物",一个是所谓的家庭的"玩偶",其命运悲剧是特定时代广大妇女的共同悲剧。作家创作时代及中西文化差异使她们觉醒前后的生活态度、反抗方式和结局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