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林向东 《宁夏教育》2008,(10):76-76
近日,我读了一本教育专著,名为《做最好的老师》,我不由得思考,老师和学生究竟应该保持一种怎样的关系才最有益于学生的成长?我从事教学工作已经十几年了,究竟怎样做才能做一个最好的老师。学生最欢迎的老师。  相似文献   

2.
邢玉梅 《教育文汇》2005,(12):43-45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有着20多年的教学经验,创造了很多教学奇迹。他强调“教”的最高境界是“不教”。很多人知道魏老师教过的学生,无论起点怎样,哪怕是以前语文经常不及格的学生,作文都会写得很好。听了魏老师在深圳所作的《和谐教育,幸福人生》的主题报告后,感触良多。奇迹从来都不是偶然的。魏书生能唤起学生的潜能,调动的是一个人健康成长所有的激进细胞。这是他以人格魅力一步一步建构起来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3.
只要有了爱,世界就不会孤独。爱对于教师尤为重要。因为,爱是开启教师工作大门的一把钥匙;爱是教师成功的一块基石;爱是教师迷惘时的一个指挥棒。今年我接任了初二两个班的语文教学任务。我知道,让学生接受一个新老师无异于让孩子接受一个新妈妈。其次,他们会从各个方面来排斥我,一切都认为前任老师做得对。他们常说:“以前怎样怎样。”为此,我就没有提自己的教学要求。一切仍按前任老师的做,唯一的改变是作业量减少一半;而且也不批评他们,尽量按他们的意愿教学。  相似文献   

4.
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这是备课要求和课堂教学一再强调的。但学生怎样站在老师的位置上来考虑问题呢?我在语文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如:讲课前由学生猜测老师将怎样上这堂课,请学生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目的要求,推测老师可能要提哪些关键问题,替老师设计板书,帮老师出试题,  相似文献   

5.
可悲的惊奇     
《中学教育》2006,(10):1-1
今天读到一篇章,很受感动,拿来读给孩子们听,读着读着,我的眼泪不由自主夺眶而出,大多数学生都很受感动。但有几个学生却在那儿悄悄地笑。我很是奇怪:为什么会这样呢?后来,那几个学生说,我们没有想到老师竟然也会被章感动得流眼泪,我们感到很惊奇。从学生惊奇于老师的流泪,我看到的是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他们的老师可能就从来没有当着学生的面流过泪(或是很少流过泪),教师在学生的眼睛中就是一个无情人。一个老师从没有当着学生的面流露过真正的情感,我很难想象学生在学习语的这几年里面,他们又会受到怎样的情感熏陶呢?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中,一直对新课改下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到无所适从,认为有的课文不存在所谓的“德育渗透”,直到我看到一位外校老师是怎样给学生讲童话《灰姑娘》的,我才明白。课一开始,老师先请一个孩子上台,给同学讲一遍《灰姑娘》。孩子很快讲完了,老师对他表示感谢,然后,开始向全班提问。  相似文献   

7.
告别青年时代的抒怀西城区育民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翟京华我当教师已有19年。当了老师以后,我才知道怎样做才是个好老师。我做母亲一年有余。做了母亲之后,才更懂得怎样做一个好女儿。我好静,但教师的工作使我静不下来,哪里有学生,哪里就有我;学生...  相似文献   

8.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灌输知识又要传授道理。怎样在教学生知识的同时,又传授做人的道理,使学生健康成长呢?这是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丁玲 《语文知识》2014,(11):48-49
评价反馈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通过考试,老师可以了解学生在某一个阶段知识的掌握情况。而考完之后,老师们则必须思考:语文试卷评讲课究竟怎样上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检测反馈的作用,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走上教学岗位近二十年,我一直在教学实践中思考这个问题,在实践中也有一些自己的反思,下面就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0.
“求平均数”是我上了无数次的公开课,当时的感觉就一个字:“怕”。对于这种探究性的课堂,其教学的难点所在,就是教学的动态生成性。堂堂课,堂堂新,我不知道最后一次到底会呈现怎样的课堂局面,但同仁的一句话解开了我怕公开课的“心结”。让我不怕了——“我的对象是学生。课堂上我关注的焦点是学生。”其实这是我早就知道的,但上公开课时的紧张情绪弱化了学生在我心中的地位,心里想得更多的是:我会不会忘词,会不会漏掉某一个环节;学生会给我出什么样的难题.我该怎样处理;听课老师会怎样评价我……一遇到生成性的问题,我就更紧张,怕顾此失彼,收不了场。  相似文献   

11.
<正>先看一个教学案例:一位老师教《老王》,上课一开始,这位老师在学生读了一分钟的课文后,就提了一个问题给学生思考,这个问题是:"同学们请想想《老王》这篇作品表现了怎样的思想?"这个问题提出后,满怀期望等待学生回答的老师却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因为,没有一个学生能回答老师的问题。可想而知,接下去的教学几乎就成了老师唱独角戏了。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在哪里?下课后,我带着这个问题去执教老师那里找答案。执教老师给我看了她的教案。我发现她执教《老王》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这样写的:  相似文献   

12.
(上接第263期第11页)   孔企平(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我们要认真考虑这样一个问题:老师应该怎样把教材中的内容讲给学生听.教材中的许多内容还是要讲的,不是说老师在课堂上只是创设让学生充分参与的情境,让学生体验一种经历就可以了.比如说,什幺是三角形?三角形的定义是规定性的知识,必须向学生讲明.这里的关键问题是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用怎样的方法把这些内容讲出来,在很多情况下,老师可以把单纯的讲授变成引导.……  相似文献   

13.
批评与表扬的艺术——教育后进生一例哈尔滨市第156中学赵书清人们往往喜欢听称赞、表扬的话,孩子更是如此。对于学生的优点,老师表扬鼓励,学生乐于接受。可是对于学生的缺点、错误,老师怎样批评才能让学生乐于接受呢?这就需要老师讲究批评的艺术。王某是一个个性...  相似文献   

14.
对学生作文中的抄袭现象,不少教师是深恶而痛绝之的,有的甚至将其上升到道德品质败坏的高度加以鞭挞。但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抄袭并不是一件坏事,对那些写作水平比较低的学生来说.按一抄别人的文章,不失为一种提高写作水平的好方法。老师不妨让学生抄一点。接受知识,离不开学习、借鉴前人的东西这一途径,写作训练也是这样。如果一个人从来不看、不读别人的文章,仅仅是老师讲一讲怎样市题,怎样构思、怎样表达之类的东西,是绝然写不出好文章的。所以,语文教学中,教师都非常注重让学生多读、多背名家名篇、语文课中也有不少…  相似文献   

15.
读了贵刊2002年第9期第32页《两个问题的一家之言》,其中“时刻的读法”深表赞同,平时教学中我们也是这样做的,但对于“分数的写法要统一吗?”则不太赞成高老师的意见。诚然,按怎样的顺序写分数,并不会影响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先写分数线,然后写分母,最后写分子,或像高老师所说的你爱怎样写就怎样写,并不会影响对知识的掌握,且高老师认为后者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民主,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不同的人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学习数学。但我认为规定分数的写法并不是教师在教学中限制得太多,规定太死,也不会成为引起学生厌学的原因之…  相似文献   

16.
小学一年级应用题教学,怎样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思维,怎样判别是加法还是减法呢?教学时,我让学生特别注意应用题的第二个已知条件,要学生想一想第二个已知条件是单独存在的,还是存在于第一个巳知条件的数中?例如,教生产队收了12车白菜,运到莱站9车,还剩多少  相似文献   

17.
学习的智慧     
一个学生诚惶诚恐地来请教他的老师:“老师,请问我要怎么样做.才能够学会您所有的智慧呢?”这个学生的老师是一位深具智慧的大师.他听到学生这样的问题,笑了笑之后反问学生说:“那么,你认为应该怎样才能够学会我所有的智慧呢?”学生想了想,说:“我以为.最好老师能够一次教会我所有智慧的关键,让我能够完全了解老师您所了解的事情!”  相似文献   

18.
先请大家看两个教学片断,第一个是我亲历的,第二个是我看到的———片断一:(学了“12-8”以后,我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生1:老师,8减12等于多少?(我的想法:怎么提这个问题?8-12的答案是-4,学生还没学负数。不能讲,讲了学生也不明白,肯定会越讲越乱。怎样“快刀斩乱麻”呢  相似文献   

19.
贾建功 《陕西教育》2010,(12):24-24
班主任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班主任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成果及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班主任工作尤为重要。怎样做好班主任管理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永恒话题。我经过多年实践.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0.
第一部分:教学设计一、案例描述从事语文教学过程中,曾碰到一个学生问如何写好记叙文。他说,我写了很多随笔、日记之类的东西,但几乎所有的老师都认为,我写的东西是流水账。他非常困惑,记叙文到底应该怎样去写。我告诉他,练笔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想要提高写作水平,不妨学习一些名家的作品。我惊讶于学生的问题之空泛苍白,因此产生了让文学经典走进作文课堂的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