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6):172-176
在"互联网+"背景下,为了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对于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新需求,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本科高校要以行业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利用"互联网+"思维,构建一个校企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实现互联网与学校招生、专业建设、师资培养、课堂教学、就业创业的深度融合,这是培养适应"互联网+"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不但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更是一种发展范式。"互联网+"通过重构产业网络、聚合多源推力、优化资源配置效率以及重塑人才规格等机制来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互联网+"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必须紧跟并遵循"互联网+"对生产业态的改造逻辑,并借助"互联网+"来加强供给侧的改造。加强宏观政策引导,畅通多种资源要素的融合机制;加大资金投入,消除应用本科院校与业界融合的物质障碍;加强发展规划建设,科学谋划未来战略布局;优化高校治理结构,提升自身的跨界融合能力。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互联网+"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渠道、产业结构,为少数民族地区传媒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当下少数民族地区传媒产业急需大量高素质、强能力的复合型传媒专业人才,因而加强高技能传媒人才培养工作非常重要。文章从更新传媒人才培养理念,助推高职高专与应用型高职本科的有效衔接,实现普通应用型本科教育向高职本科教育转型,提升高校师资的职业技能及传授水平,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促进产学研互融等方面探索"互联网+"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传媒人才培养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应用型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之下,高校应牢牢抓住这一契机,实现"互联网+"思维与创业教育的有效融合,以此来培养更多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基于此,本文以"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创业人才的能力需求为主要出发点,分析"互联网+"思维与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可行性,重点探讨"互联网+"思维与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向应用型大学转型是新建本科高校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新建本科高校要以在校内创建应用型科技园(简称"内园")和对外实施战略联盟(简称"外联")为两大抓手,探讨如何以"内园""外联"为"双驱动"激发转型发展的"引力波",实现成功转型。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末兴起的新建本科院校,在寻找个性化办学定位与特色发展策略初期,普遍以应用型作为学校转型发展的关键词。但是,在实际的办学过程中,这类院校普遍偏离应用型,最后回归传统学术型。近年政府力推高校分类发展,尤其是推动新建本科院校整体转向应用技术型大学,构建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从高校改革与发展动态看,新建本科院校新一轮应用转型依然困难重重。转型障碍的深层原因之一在于,定位于本科高职不利于新建本科院校应用转型,需要从应用型大学的高度与广度引领新一轮应用转型;同时,作为率先突破传统学术范式的新建本科院校,需要政府、高校与社会其他各界相互配合,各自发挥不同作用,共推其由传统学术型逐渐转向学术应用型。  相似文献   

7.
在"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成为改革的首要任务。本文从分析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入手,从课程体系建设、支持体系、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为"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中提供新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8.
我国新建本科院校是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的主体,推进转型发展需要正确的理论和科学的理念引领,需要对转型发展的基本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回答.新建本科院校从合格本科院校的“新建期”建设到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新形态”塑造,再到“新型大学”的“新特质”形成,“应用型”始终是其核心要义和内在特质,转型发展的目标趋向是建设高水平的应用型大学,根本指向是培养真正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相似文献   

9.
新建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承担本科人才培养的任务,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生力军。针对当前地方高校,特别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问题,从高等学校为什么要转型发展、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重要性和急迫性、高校转型发展的分类设想、地方高校怎样转型发展和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若干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以期对新建本科院校创建新型应用型本科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产教融合是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必然要求。转型发展中的新建本科高校必须凝聚产教融合推进高校建设的发展共识,建立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产教融合体系,拓展适应行业、企业发展需求的产教融合领域,发挥"双师双能型"教师在产教融合中的重要作用,把产教融合贯穿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更好地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所需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按教育部统一部署,向应用科学大学转型已经成为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在向应用科学大学转型的过程中,新建本科院校必然会遇到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实训基地建设等无法回避的困难.文章选取西部某新建本科院校为例,对其转型背景下专业建设中所遇到的困难进行深入调查分析,以期为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科学大学转型过程中专业建设突破瓶颈提供一定的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新建本科院校发展阶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建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产物,承担着本科教育不断拓展的任务.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可以分为升格转向、建设评估、改造提升和稳步发展等基本阶段,在各个阶段具有相应的特点与任务.只有明确了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规律,才能更好地引导与促进其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新建本科院校是我国高校的生力军,其内涵式发展是整体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新建本科院校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如何提高教育质量,是内涵式发展的核心问题和中心工作。本文结合“高教30条”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武夷学院为例分析了新建本科院校提高教育质量的基本途径及其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4.
如今,人类社会逐步迈向5G时代,5G网络、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兴科技将不断与教育相互融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然也会跟上时代发展步伐,逐渐向"互联网+教育""智能+教育""大数据+教育"等方向发展。5G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式方法、教育对象、教育者、网络育人平台等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即教育环境趋向智能化、教育对象的学习趋向自主化、教育内容的表现形式趋向信息化和教学方式趋向综合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创新发展,需推进"新兴科技+教育"工程、丰富实践育人形式、构建新的"隐性和显性"结合的模式、打造网络育人"一体化"大平台等,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5.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是一类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校,这类高校既属于高等教育范畴,又传承了职业教育办学传统,“双元制”模式在其办学中得到延续和发展。“双元制”模式具有直接面向区域服务企业等特征,对培养企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部分地方本科高校正面临转型,培养大批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行业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其重要任务。文章以德国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为例,在分析“双元制”及其主要特点的基础上,对由其引申的办学定位、产教融合、培养模式及政府、行会、企业等多方发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思路进行了梳理和思  相似文献   

16.
陈彦  林麟 《林区教学》2020,(4):28-30
以淮阴师范学院《酒文化与酒水服务管理》课程为例,探索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以专业课为嵌入点组建高校联盟,通过线上“联盟微课”“微课茶话会”“产区视频计划”,线下“主题分享会”,开展教学众筹,共享优佳资源。高校间“互联网+教育”课程协作,有利于丰富课程内容,接轨行业前沿;延展学习过程,开启个性学习;打破院校界限,促进教育公平;创新教育理念,实现终身学习。  相似文献   

17.
党和国家提出支持高水平综合大学开展教师教育,而事实上这类大学参与教师教育的积极性并不高。为此,本文对世界一流大学参与教师教育的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高水平大学参与教师教育提供借鉴。研究发现,世界一流大学参与教师教育表现出历史经验的丰富性、教育目标的卓越性、教育研究的突破性、人才培养的特色性、参与范围的全球性等特征。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应该结合基础教育转型、教师教育与教育学科发展需求以及大学自身发展实际,积极参与教师教育。  相似文献   

18.
新型应用技术型大学是国家推动新建本科院校彻底转型与塑造内涵发展的样本,笔者选取“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12所院校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发展目标、硕博士点、高层次人才引进、双师型教师四方面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发现:应用技术型大学出现了群体性的“学术漂移”。笔者运用新制度主义从频率模仿、特征模仿、结果模仿三方面分析应用技术型大学学术漂移的扩散机制,以此为大学转型发展、内涵发展以及高等教育分类管理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提供理论阐释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9.
贵州省新升本院校的生源、地域和教学条件等方面和老牌本科院校差距较大,所以在研究二外日语教育改革的时候,有必要在新升本院校这一特定环境下来研究。本文以贵州省新升本院校为背景,把因材施教理论和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相结合,提出了分班教学和教师角色转换这两个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20.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大学组织结构已从精英化大学组织结构转化为"为社会服务"的大众化大学组织结构。徘徊于精英教育和大众化教育两种体系之间的新建本科高校,为了适应区域经济建设的需要,必须十分鲜明地确立大众化的发展路径,以大学的组织结构理论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由创业者组织结构向大众化大学组织结构转型。因此,确立"本科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应是新建本科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