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在课外观看教学视频完成知识的学习,课堂上开展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互动,包括答疑、解惑和知识的运用。而在这个过程中"德育微课"是"翻转课堂"的基础,"翻转课堂"又是"德育微课"发展的载体。所以在小学英语"翻转课堂"上,"德育微课"为教育教学所用,发挥着它的独特功能。  相似文献   

2.
李慧 《陕西教育》2020,(6):22-23
在新媒体广泛应用的新环境中,信息的传播速度和广度越来越深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刻度及必要性也不断地增强,高校教师可根据微博、微信等微媒体快速分享、实时更新的特点,去实现思想教育对在校大学生的深入交流方式及广泛的学习方法。微媒体的实用型及共享性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其渗透性及主导的"微教育"模式也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目标。本文分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微教育"新环境下,"微媒体"的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变化,探索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微媒体的联系及发展,在此基础上,发现和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微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8,(6):124-125
随着当前社会互联网时代的蓬勃发展以及现代社会对教育的全新要求,"微课"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和应用成为一种新型教育方式。和城市相比,农村的教育硬件和软件资源有限,而通过发展"互联网+微课"特色课程,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手机微信、QQ群等,积极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初中教学水平。本文简要介绍了"互联网+微课",分析了"互联网+微课",阐述了农村初中"互联网+微课"特色课程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微时代"背景下,"微视频"风格多样、"微平台"更新演变、"微媒体"持续传播,网民在接收信息、发布信息的同时,其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悄然改变。这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微时代"下,思想政治理论课要顺应时代发展,从制作"讲课微视频",搭建"学习微平台",建设"教学微媒体"三个维度出发构建"微模式",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微课程、翻转课堂等全新教学理念是互联网+时代教育的重要变革。它与传统课堂、普通在线教育相比,体现了课程结构的技术创新教学。从分析传统课堂、普通在线教育的弊端,来探讨微课程的发展背景,以及微课程的"微教学时间"、"微教学内容"、"微教学媒体"。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下,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其已经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中实现了广泛而深入的应用,并且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式,社会逐渐进入到"微时代"。"微文化"具有生活性、融合性、感染性、人文性以及时代性等特点,其可以为高校思政教育注入新鲜与活力,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诉求,促使思政教育做到与时俱进。本文主要针对"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进行分析和探究,希望给予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以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英语语音"课程十分重要,传统课堂由于课时少无法达到教学目标。本研究认为,"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更能体现语音知识学习到内化应用的教学目的,因此基于"英语语音"课程教学特点分析开展教学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8.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微课"教学已经逐渐成为当下英语教学的一个主流模式。"微课"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是基于教学视频下的一种教学方式。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微课"教学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融入课堂,提高学生学习乐趣,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高效学习。  相似文献   

9.
在"微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危""机"并存的局面。"微媒体"在知识信息传播主体方面的"去中心化",在知识信息传播方面的碎片化,以及在知识信息传播和获取方面的过度开发,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然而,"微媒体"在场域、载体、理念等方面又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机遇。探索"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化"危"为"机"之路,要善用"微媒体",占领"微阵地";建立"微环境",融入"微生活";运用"微语言",凝聚"微力量"。  相似文献   

10.
"微课程"以其短小精悍,适合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的特点非常适合成人学习者的自主学习,"翻转课堂"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师生之间的主导地位,本文将"微课程"及"翻转课堂"同时引入开放教育中,研究其在开放教育中有效应用的策略,为开放教育的更好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徐娟  宋继华 《现代教育技术》2006,16(6):58-62,68
教育部各高等院校的教育技术培训中心已经成为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水平及应用能力提升的有生力量,但随着教育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原有的培训体系和内容已经无法满足现实的需求,而各院校零散的认识又不能促进这一事业的整体发展。本文试图梳理当前较为成熟的理论、方法及工具,据此设计新型的培训课程,以便教师能够用更新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指导教学。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教育呼唤创新应用技术驱动学习方式的转变。英国开放大学《创新教学报告 2019》梳理了教学前沿最具发展潜力的十种理念,探讨了新技术助力“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通过分析《创新教学报告2019》最具代表性的三种教学法(趣味学习、学习机器人和思维可视化)得出,技术赋能学习体现了学习者的主体性、能动性、实践性及开放性等,能使自由学习真正实现。由此,借鉴人本主义的自由学习理论,从教学管理、学习环境及教育发展等三方面思考如何更好利用技术变革教育。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SCL)是近年来教育技术和学习科学研究的热点,协作知识建构是CSCL的主要学习方式和学习目标,如何支持和促进协作知识建构是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在社会建构主义和对话学习理论基础上建立的基于对话的教学设计和基于研究与实践的协作学习过程模型可以作为一种系统的教学模式,引入到CSCL学习环境中来支持协作知识建构。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困难和问题调查,以及CSCL课程实践证明:旨在提高学生对话能力,促进学生不同类型对话产生和发展,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促进协作知识建构的教学设计和实施策略是有效的,学生在协作学习中能掌握并运用这些策略来促进协作学习。实现知识建构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The concept of ‘therapeutic education’ is being increasingly used in contemporary education policy studies to identify learning initiatives which are dominated by objectives linked to personal and social skills,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building self‐esteem.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goals connected with such strategies have been criticised for encouraging a ‘victim culture’ which marginalises learners and replaces the pursuit of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ersonal values relevant to a life of social, cultural and economic risk and uncertainty. In relation to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VET) and post‐school policy trends in particular, Hayes has argued that preparation for work has abandoned vocational/occupat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s in favour of providing learners with personal skills for emotional labour in low‐level service jobs. This paper interrogates such analyses and questions whether the therapeutic role of VET really is incompatible with the traditional objectives of developing knowledge, understanding and values in work environments. Links are made between new emphases on work‐based learning and the ‘caring’ conceptions of learning in post‐school education. It is concluded that—although therapy should not dominate VET—an attention to the important values dimension of learning in the field does involve a therapeutic dimension of some kind.  相似文献   

15.
"学习型社会"的挑战与高等教育的应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型社会"是一种表达终身学习理念的社会形态.较之传统型社会形态,"学习型社会"在知识、学习、学习者、时间、空间等内涵特征方面发生了实质性变化,这种变化对高等教育的目标、对象、内容和方式提出了挑战.而高等教育对学习型社会具有正反双重价值影响,应从办学理念与机制两方面做出理性的应答:从理论层面看,应明确我国高等教育办学理念;从实践层面看,应改革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机制.  相似文献   

16.
学习环境的未来发展趋向是:以学习为中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使其具有自我管理意识;社会性的合作学习;与学习者的动机和情感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关注学习个体间的差异;学习者在这种学习环境中没有过多的学习负荷;使用与目标相一致的评估标准,强调形成性评价的反馈;能促进学校内外以及跨学科活动间的横向连接。为适应学习环境的发展趋向,要将教师放在变革的第一线并改变教师的教育信念,提倡创新形式的教育,提高学校知识管理所发挥的作用,并关注专业化的合作和实践社区。  相似文献   

17.
Could it be that in our excitement about e‐learning we forgot about buildings? With the advent of the personal computer and ubiquitous networks were we enticed into thinking that they would suffice and learning would follow removing the need for places and communities for learners? We now seem to have woken up, however, as there is an enormous resurgence of interest in new building in Universities, Schools and Colleges — a real opportunity to ‘build’ our learning futures. But if the interest is just in building then it's an opportunity lost. However, if it is about transformation, place and community we could create the connected learning society, both physically and virtually, that we aspire to. New 21st century buildings and refurbished spaces should reflect our educational approaches and philosophies and, even more importantly, they should not disable tomorrow's possibilities. The buildings that we build today can prevent us from doing what tomorrow might become the dominant ways of working and learning. Our buildings should combine educational ideas, with imaginative technology and architecture to create the learning futures we wish to see. The Saltire Centre at Glasgow Caledonian University, which opened in January 2006, started from the premise of a building that is flexible and does not disable the future. The building, through its variety of spaces, embraces learner differences and supports a concept of learning as a social process putting human social interaction and conversation at its heart. This article uses the Saltire Centre as a case study to illustrate how some current key ideas in educational thinking can influence the learning facilities that we provide.  相似文献   

18.
概念图是一种教与学的认知工具,同时也是一种学习策略,在教学中具有促进知识整合、促进学生意义学习、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改善教学设计方式、革新传统评价方式等方面的优势,教师可以在备课、课堂教学及评价时以概念图为教育技术支持,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高职高专流体力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专业基础课.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基础理论的适当掌握、拓宽学生思维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四个方面探讨了高职高专学生的基础能力培养问题,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目标等方面,活用课堂,分层落实目标,激发学生思维,加强动手动笔环节,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0.
游戏与教育如何融合一直是教育游戏研究的重要命题。教育游戏研究不仅应该根据教育理论,而且需要参考游戏理论。传统游戏理论过于强调游戏者的主体性,具有哲学上的主客二分的问题。而伽达默尔游戏理论突破了近代认识论模式的束缚,侧重于游戏与游戏者的统一,对教育游戏研究具有重要启示。根据伽达默尔的游戏理论,教育游戏的真实主体是游戏自身,存在方式为自我表现,意义产生需要观者在场参与。因此,教育游戏应该将娱乐性与严肃性紧密结合,引导学习者融入游戏;使游戏规则与自由保持张力,优化学习者的游戏过程;注重观看与参与相互渗透,促使学习者获得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