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地理实践活动能有效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乡土地理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条件支持。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实践目标,结合乡土地理资源与学生身边的地理问题,设计了"武汉市汤逊湖水环境调查"实践活动,探究了将乡土地理资源有效融入地理实践活动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是培育地理实践力的主要活动方式,科学设计地理实践活动是活动实施的首要环节。研究了基于TARGET模式的地理实践活动设计方法,并以人教版教材(2019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观察家乡的地貌"活动为案例,分析TARGET模式在地理实践活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阐述基于TARGET模式的地理实践活动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3.
地理实践是支持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手段.文章将STEAM教育理念与地理实践力培养结合,以"制作校园影子钟"为例,从活动设计准备、活动过程设计、活动成果展示、活动评价设计方面,探讨了如何设计和实施指向地理实践力培养的STEAM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7,(7):128-129
地理实践力作为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越来越多的地理专家、学者重视,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成为目前广大地理教师研究的重点。本文以本校初二学生的同安竹坝综合实践活动为例,探讨了在野外实践中如何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学会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初中生的"地理实践力"素养。  相似文献   

5.
囿于条件限制,实践类课程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相对冷落。文章以昆山中学"海绵校园"为线索探索地理"微"研学实践活动,围绕"海绵校园"选择透水路面、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等8个典型海绵校园设施作为观察点位,以水循环知识点为中心设计研学探究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观察、实验、探究活动以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与综合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6.
<正>"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地理实践力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教师应积极探索,将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落实到课堂上。然而,在地理教学中,尤其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实践力培养一直是相对薄弱的环节。大多数初中地理教师都认为,初中生缺乏自主设计并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的能力。但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只要教师准备充分、引导得当,初中生完全能够较好地设计并开展一些简单的地理实践活动,下面笔者就以一  相似文献   

7.
地理实践要以地理核心素养培育为宗旨,地理教学应将实践活动作为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文章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有关"地貌"的内容要求,以"漳州牛头山古火山"地质地貌考察为例,确定了考察目标、设计了考察内容,并在具体的考察过程中探索了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  相似文献   

8.
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是落实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有效途径。针对在地理教学中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的要求,指出可采用学科融合教育的方式,通过设计地理实验,促进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围绕大气作用主题,融合物理、化学学科内容,设计了"太阳辐射强度测量""大苏打与稀盐酸反应演示散射现象""塑料薄膜保温实验""烟雾保温效果探究"4个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相似文献   

9.
地理实践活动是地理教学的关键环节.文章以陶行知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初中地理《气候与我们的生产生活》一课的实践活动教学为例,探讨了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
陕北地区的研学旅行资源内容丰富,研学旅行为地理实践活动提供了真实的情境针对在研学旅行中如何开展有"地理味道"的地理实践活动,文章结合亲身体验分享了在陕北研学旅行地理实践活动中设计的考察、实验、调查等内容。  相似文献   

11.
传统“教学设计”的教学中存在操作性差、实践性弱等问题,现代教学设计应该具有新的特征和教学要素。新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学习教学设计理论并加强设计实践。这种模式强调反馈及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形式多样、教学活动交互方便、教学反馈及时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开放、智能、灵活的数字化学习工具,开源硬件是培养中小学生设计思维能力的重要载体。为了探索设计思维培养与开源硬件教学实践双向耦合的新路径,文章首先解析了设计思维概念内涵,对典型设计思维培养模型及特征进行分析,并将其解构为更具显性化操作意义的五大核心能力:换位思考、抽象定义、创意构想、原型迭代和迁移应用;其次,汲取设计型学习理论核心要义,借鉴“基于设计的双循环探究模型”,构建了设计思维导向的开源硬件教学模式,从“调查/探究”“设计/再设计”“反思”三个循环过程对其具体应用进行阐释;最后,以“智慧校园生活”为项目主题开展开源硬件教学实践,为新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开源硬件项目设计”模块的教学实施提供范例。  相似文献   

13.
教学设计的取向与定位决定了教学设计的路径与结果.教学设计的结果要经过实践的检验,要及时总结反思,从而对原来的教学取向与定位矫正完善,产生新的路径与结果,再反思,再完善,形成取向—定位—路径—结果—反思螺旋上升的教学设计"五步"循环曲.考虑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的实际,提倡走"中庸之道"——兼顾数学知识取向和数学文化取向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4.
面对我国高校的劳动教育在顶层设计、实践机制和主体参与方面的困境,国家对新时代劳动教育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培养具有"四个最"劳动价值观的时代新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高校劳动教育新的价值意蕴。劳动教育必须在完善课程体系、强化"五育并举"、构建"三方联动"的协调机制等方面抓实,才能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职业教育“实践—参与”教学模式是在专业面向的职业实践共同体中,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沿着特定职业发展逻辑所规划的生涯路径,以职业实践为中心,以职业技能形成为目标,多要素、多层次的社会化具身参与系统。针对学校职业教育与工作场所之间长期存在的实践模式及其情境脉络不连续问题,“实践—参与”教学模式从职业实践的教育属性、职业知识的境脉依赖、职业学习的“参与”本质、职业技能形成的具身机制四个方面阐述了理论渊源;基于“实践共同体”模型建构了职业教育教学组织的新形态;从职业实践样本整体开发与共同体境脉展开两个方面,职业实践具身参与的行动、认知、交互和认证四个环节,提出了职业教育教学过程设计的新框架。  相似文献   

16.
新教师入职培训需要摆脱被动接受知识的窘境,用最短的周期实现从学生到教师、从不熟悉课堂教学到能站稳讲台的两个转变。反思四年来连续四轮的新教师培训实践,具身认知理论为新教师培训突破窘境提供了理论基础。文章以"教学语言技能训练"实践案例为载体,呈现了具身认知理论下的新教师培训实践创新的五个方面:培训模式从接受学习向具身学习的模式创新;参训教师由离身旁观者变为具身建构者的角色转型;课程内容从惰性知识设计到认知、身体与环境系统知识设计的范畴迭代;学习过程从头脑参与到身心参与的全人学习;培训目标从知道知识指向知识理解、应用与创新的认知升级。这种培训实践创新为新教师及各类教师培训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指导实践的范式。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顶层设计的基本思想主要包括:指导思想是"三个面向";核心价值体现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改革目标致力于"新人"的培养;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理念是超越"学科中心";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认识、把握课改整体设计的基本思想,对于克服误读、误判,持续推进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艺术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专业课程若以课堂教学加模拟练习为主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得不到真正意义的实践锻炼。"社会项目融入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力图解决长期困扰艺术设计专业在教学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课堂与社会脱节、学科与行业脱节等问题,开拓一条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9.
鉴于已有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及不足,本文以《心理测量学》课程为例,探讨发挥专业基础课程整合作用的"综合性"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基于《心理测量学》理论教学和已有实践教学板块,突出心理测量学的基础性、实践性,进行多层次、模块化的"课程群"心理测量实践环节设计,以教师平台整合、学生平台融合、实践平台适合来整合教育要素和资源,完成开放性的"问题取向与解决"实践,且以灵活多样的考核和反馈方式为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20.
基于EDA技术的通信原理课程设计的改革与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传统的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采用EDA技术的课程设计方法,并加以实践,使学生能进一步理解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同时可以提高学生EDA技术的应用能力;文中以"QDPSK调制系统"设计实例,详细阐述EDA技术在通信系统中的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