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李振堂 《天中学刊》2011,26(1):56-58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由于各种原因,这一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新农村社区建设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契机。但目前农村社区建设在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时还存在基层组织重视不够、基础设施建设考虑较少、社区环境较差、社会服务渠道不畅等问题。农村社区建设应与留守儿童教育相结合,通过明确社区教育职责、动员农村社区各方面力量、逐步引入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建立社区家庭、构建丰富的社区教育平台等途径,发挥社区的综合作用,为留守儿童教育提供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2.
流动学前儿童的社区教育问题值得关注.通过采用深度访谈、实地观察等研究方法,对已入园的流动学前儿童的社区教育进行了微观层面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社区缺乏参与流动学前儿童教育的意识,教育内容单一,方式被动.在探讨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基础上,提出社区要主动服务流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为幼儿园教育提供便利资源;幼儿园要关注流动学前儿童,为他们的教育争取更多的社区帮助;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克服困难积极参与孩子的社区教育;社区、幼儿园、家庭应共同努力以便为流动学前儿童提供良好的"三位一体"教育.  相似文献   

3.
《滨州学院学报》2021,(5):92-96
专业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治理成为社区建设发展的普遍模式。政府购买服务机制、三社联动机制的发展成熟为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治理提供了结构性空间。然而在复杂的街居权力网络中,社会工作悬置于基层社区治理网络不能有效建立自己的专业地位,未能实现"有效嵌入","嵌入而不能发展"。分析社会工作未能有效嵌入社区的深层原因,进而探讨重塑基层社区治理格局及社会工作有效嵌入社区治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王英 《成人教育》2009,29(2):44-45
目前中国社区老年教育存在着教育对象狭窄、教育内容和形式单一、教育服务专业化水平不高、发展资源缺乏等问题。社区社会工作介入社区老年教育能够以其专业的工作理念和服务方法有效应对上述问题。社区社会工作介入社区老年教育的方式主要是在社区直接设岗或由社区购买服务,服务内容包括提升老年人的教育参与能力和改善社区老年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社区垃圾分类社会工作方法的介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致力于生态环境保护是当代社会工作的重要内容。运用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社区垃圾分类,既是创新社区治理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和可行途径。运用个案社会工作方法、小组社会工作方法、社区社会工作方法介入社区垃圾分类,能有效地改善社区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6.
社区儿童教育是一种在区域划分的基础上,实施的、针对儿童素质发展的教育活动,这种教育活动的开展属于社会化教育的范畴,也是儿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内外社区的儿童教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入手,加深了对这一课题的研讨。为了了解国内外社区儿童教育开展的实际情况,把握学者对课题的研究动向,本文对国内外学者的现有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7.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社会工作介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中存在认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专业管理人员缺乏、家庭教育缺失等问题.社会工作作为专业的助人服务活动,其功能、方法、介入模式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关注是政府关爱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主题.本文在梳理中国留守儿童教育研究及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源于欧美国家的社区照顾模式与当前留守儿童教育的典型经验与措施具有服务理念的一致性、服务内容的契合性、实践途径的融合性特点.进而从操作性层面提出运用社区照顾模式解决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介入策略.  相似文献   

9.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受到普遍关注。当前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两个方面问题:一是留守儿童自身方面存在学习较差、心理健康等问题。二是在其教育管理中也存在认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专业管理人员缺乏、家庭教育缺失等问题。社会工作作为专业的助人服务活动,其功能、方法、介入模式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社会工作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中的介入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受到普遍关注。当前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两个方面问题:一是留守儿童自身方面存在学习较差、心理健康等问题。二是在其教育管理中也存在认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专业管理人员缺乏、家庭教育缺失等问题。社会工作作为专业的助人服务活动,其功能、方法、介入模式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入学准备测评工具SRTB-CV,对170名大班儿童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流动儿童在行为帮助、精细运动、感觉运动和大运动技能发展方面优于本地儿童,但在学习方式、认知发展、言语发展,以及情绪与社会性发展领域显著落后于本地儿童。因此,流动儿童家长、社区教育、幼儿园等必须多方面促进流动儿童入学准备;政府应实施针对流动儿童的补偿性学前教育,改善流动儿童早期教育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从本质上看,考察流动和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就是探讨环境资源对其发展的影响作用问题。流动儿童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物质资源和教育资源都弱于城市儿童;除经济资本外,农村留守儿童的其他环境资源也弱于非留守儿童。相对于留守,流动对改善儿童的家庭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家庭内社会资本和教育资源状况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是伴随着流动人口而产生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唐山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抽样调查表明,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非常重视,在教师的选派上比较公平公正。学校的教师在对待本地孩子和流动人口子女的态度上差别不明显。流动人口子女难以很快适应新的环境而易产生敏感性强、上进心弱及厌学、抵触等不良情绪。另外,流动人口子女的家庭教育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文章通过对河南省X市的调研,发现农民工随迁子女普遍存在学业成绩不理想、适应环境困难、对城市的归属感差等问题。从社会生态系统论的视角来看,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农民工随迁子女所处的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不理想,从学校和家庭中得到的支持不足。对此,社会工作者需要从小组工作、社区工作和社会工作行政共同入手,为农民工随迁子女提供一个公平友好的社会环境,尽力帮助他们解决教育难题。  相似文献   

15.
流动儿童社会支持与自尊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流动儿童社会支持、自尊及二者关系,为更好地采取教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社会支持量表(SSRS)和自尊量表(SES)对4~6年级402名小学生进行研究。结果: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状况更差,流动儿童社会支持总分显著低于非流动儿童;流动儿童自尊得分高于非流动儿童,但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流动儿童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总分对自尊具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家庭、学校和社会应给予流动儿童更多关注和支持,并注重其内心感受。  相似文献   

16.
借助教育人类学视角,结合田野观察和问卷调查方法,针对北京市农民工随迁子女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互动进行调研发现,在农民工随迁子女家校互动中,存在干预性教育行为、非干预性教育行为和情境性教育三种主要实践模式,在每种模式互动中,都彰显着人们对教育目标的理解、社会资本的局限、自我经历的复制等社会文化因素对教育实践的影响。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相对匮乏的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家庭教育,需要和其学校教育一起,共同受到社会和政府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7.
随迁农民工子女的社会融合教育是一个热点话题。要使学校的融合教育更富有成效,应重视课程问题。学校应调查并根据随迁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需求、社会生活需要来确定融合教育课程目标、构建融合教育内容,根据随迁农民工子女的特点在课程实施时贯彻渗透性、活动性、合作性原则,并根据随迁农民工子女社会融合的指标体系来评价融合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外来人口在大城市的大规模聚居行为导致了城市居住空间分异,加大了统筹解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难度。通过对上海的实证分析表明:聚居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的资源供需存在结构性矛盾;聚居区的生活环境和空间隔离给部分孩子的社会融合造成不利影响,给他们的自我身份认同带来困惑;教育成本的增加、收益的减少,致使聚居区出现了新的(子女)读书无用论;大城市具有竞争优势的教育资源已产生一定的洼地效应。基于上述问题,必须通过制度创新,构建以"融合"为理念的外来人口服务管理政策体系,根据常住人口的需求,合理高效配置义务教育等公共服务资源。  相似文献   

19.
国家针对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问题,提高了他们的个人素质和文化水平。现有的教育政策和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民工子女后义务教育的"断裂",现有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自身条件的先天性不足。因此,注重农民工子女后义务教育公平和加快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义工学分制"是公民道德教育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形式,也是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城市融合、推进国际化的有效手段,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能力提升和人格完善。通过政府行为建立网络管理平台,以社会合力来推进,是中小学实施"义工学分制"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