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所周知的了。第一型曲线积分的几何意义是什么?现行教材中很少进行讨论。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此进行思考,对于深刻理解第一型曲线积分的定义,简化第一型曲线积分的计算都具有实际意义。类比定积分、二重积分的几何意义,不难发现,当二元函数f(x,y)在分段光滑的曲线L上非负连续时,第一型曲线积分∫_Lf(x,y)ds表示以L为准线、母线平行z轴的柱面介于xoy平面与曲面z=f(x,y)(视其定义域为包含L的平面区域)之间的那部分柱面的面积。如果f(x,y))在L上不满足非负条件,可将xoy平面上方曲面面积赋以“ ”号,xoy平面下方曲面面积赋以“-”号,那么∫_Lf(x,y)ds表示xoy平面上、下方曲面面积的代数和。根据第一型曲线积分的几何意义,某些第一型曲线积分的计算将得以简化,而某些第一型曲线积分的计算结果将会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2.
从第一型曲面积分的概念入手,由一般到特殊,通过示例分析了空间曲面面积的基本计算方法.并将其与曲线积分、二重积分、一元定积分的几何意义衔接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3.
定积分是微积分基本概念之一,应掌握其概念、几何意义、微积分基本定理以及简单应用.高考的主要考查方式有以下形式:一、计算型是指给出定积分表达式,求其值,通常解法有:定义法,几何意义法,基本定理法及性质法等.  相似文献   

4.
椭圆是高中数学学习内容中最重要的圆锥曲线之一.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的基础上,第一次通过方程系统地运用代数与几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本节课通过问题引导、自主探究的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椭圆几何性质的过程,建构研究曲线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5.
第十二章.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教学要求〕1.理解第Ⅱ型曲线积分定义,弄清定义中各符号的含义。了解第Ⅱ型曲线积分与曲线指向有关的性质。2.熟练掌握通过曲线参数方程化曲线积分为定积分的计算方法。3.熟练掌握格林公式和平面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概念及判别方法,掌握与路径无关的第Ⅱ型曲线积分的计算方法。4.理解第Ⅱ型曲面积分的定义,弄清定义中的符号含义。了解第Ⅱ型曲面积分的向量表示法,掌握其有方向的性质。  相似文献   

6.
积分学是高等数学的主要内容。准确系统地理解积分概念,对积分计算和应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积分概念的建立,国内现行教材多以几何意义引入,这对定积分,二重积分来说,当然直观易懂,但三重积分、第一型线面积分已不再有几何意义,从而积分的意义不能统一由几何...  相似文献   

7.
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是三种重要的二次曲线,高中数学教材中对它们给出了两种定义:第一定义和统一定义.第一定义展示了三类曲线各自独特的性质及几何特征;统一定义(又叫第二定义)则深刻地揭示了三类曲线的内在联系,使焦点、  相似文献   

8.
针对积分认识的特点,将重积分、曲线积分和曲面积分的认识统一到一元函数的定积分,归纳为定义在上的“点函数”(P)的统一积分形式:lim∑(Pi)△Vi=(P)dV。对积分定义、性质、计算和应用等方面的统一性作了系统的论述,给出了应用上较方便的积分微元法定义,并运用实例对积分认识的统一性进行佐证。  相似文献   

9.
高中教材中给出圆锥曲线的两个定义,第一定义展示了三类曲线各自独特的性质及几何特征;而统一定义则深刻地揭示了三类曲线的内在联系,使焦点、离心率和准线等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但是统一定义已经慢慢淡出考试范围,下面,我分四个方面对第一定义进行举例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第七章定积分[教学要求]1.正确理解定积分概念及其基本性质和几何意义,了解定积分与不定积分、微分与积分之间的内在联系;2.能熟练运用牛顿-莱卜尼兹公式计算定积分;3.能运用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计算定积分,掌握线性代换,三角代换;4.了解广义积分定义,会根据定义判断一些简单广义积分的敛散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学生在直角坐标系下用坐标面投影法计算三重积分时积分区域确定难的问题,给出了一种不需要画立体图就可以确定积分区域的方法,简化了三重积分计算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从桥梁软件课程的教学需要出发,对桥梁软件+毕业设计关联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究与实践。该教学模式基于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迁移和知识迁移现象,学生将在软件课程中学到的软件应用技能用于毕业设计的结构计算体现了知识迁移,软件课程学习与完成毕业设计因所需知识有重叠而存在学习迁移。采用该模式,软件课程教学与毕业设计完成应有时间交叉,毕业设计选题应为一座桥梁设计,软件课程期末考核提交的计算书应作为毕业设计提交的计算说明书组成部分。实践表明,该模式调动了学生软件课程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专业知识的学习效率和运用能力,保证了毕业设计完成质量。  相似文献   

13.
在定积分计算中初学者常用的计算方法有三种:(1)利用牛顿-莱布尼兹公式,(2)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3)定积分的分部积分法。这三种方法学生易掌握。但几种特殊类型的定积分的计算却是难点。文章通过举例分析这几种特殊类型的定积分的计算方法与技巧,开拓解题思路,提高学生定积分的计算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各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常常要用到许多数学知识。中学物理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将数列用于解决相关的物理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这一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积分计算中利用各类对称性,可以简化积分计算。本文通过具体实例来体现对称性在求解积分题中的妙用,以此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数学中,分部积分法是计算不定积分的一种重要方法,是教学的主要环节.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对分部积分法的教学给出了具体方法:知识过渡要衔接自然,方法讲解要分类总结.  相似文献   

17.
Feedback plays an integral role in students’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as it is often the only personal communication that students have with tutors or lecturers about their own work. Yet, in spite of its integral role in student learning, there is disagreement between how students and tutors or lecturers perceive the pedagogic purpose of feedback. Central to this disagreement is the role that feedback has to play in ensuring that students produce the ‘right’ kinds of knowledge, and become the ‘right’ kinds of knowers within their discipline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in order to find common ground between students and tutors or lecturers on what feedback is for, and how to both give and use it effectively, we need to conceptualise disciplinary knowledge and knowers anew. We offer, as a useful starting point, the Specialisation dimension of Legitimation Code Theory as both practical theory and methodological tool for exploring knowledge and knowers in English Studies and Law as two illustrative cases.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this analysis offers lecturers and tutors a fresh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ciplinary knowledge and knower structures they work within and, relatedly, a clearer view of the work their feedback needs to do within these.  相似文献   

18.
微积分是高等数学教学的重要单元,学生在学习微积分时会接触大量的导数方程、积分和相关演算等知识,理解起来难度很大。文章列举Mathematica软件中对微积分的应用,通过这些应用可以解决学生学习数学时遇到的困难。  相似文献   

19.
思维导图根据发散性思考的特征,以直观形象的表达方式呈现思考的过程及知识间的关联。脑科学以及教育心理学中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和多元智力理论表明,运用思维导图能够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在学习中运用思维导图,不仅有助于形成知识网络,提高学习效率,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视觉素养。绘制思维导图时,要注重规则与技巧,抓好整体风格与关键词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