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文化传承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对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理解和借鉴。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主题阅读的方式促使学生理解并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主题阅读活动,是让学生针对某一主题在一定时间内展开大量阅读,并有针对性地获得相关的阅读体验和情感体验。主题阅读能让学生进行系统化的知识建构,在思维重组中学生能深入挖掘其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对传统文化的立体化感知。  相似文献   

2.
重视传统文化,加强经典阅读,这是一个很好的主张,但是学生面对经典名著时总是面带愁容,提不起兴趣。作为传统文化的捍卫者的语文老师,该如何让学生认识到经典名著的重要性,并且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乐趣呢?  相似文献   

3.
肖冬云 《文教资料》2008,(35):107-108
本文作者从2008年江苏高考语文文学文本阅读题中得到启示.认为语文教师应加强文学文学经典的阅读引导,让学生接受更多传统文化和高尚精神的熏陶;更新作文理念,让学生完成独特精神文化和健康人格的自我塑造: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实现学生能力发展和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4.
古代诗文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学生通过阅读文言文,能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在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起始阶段,教师可借助"任务链",交给学生一把主动"学习文言文"的钥匙,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文言文阅读真正发生。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探索语文知识。首先,教师应当为学生讲解具体的阅读方法,让学生能够通过对阅读方法的积累,了解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运用哪些方法进行高质量的阅读;其次,教师还应当为学生结合历史中的相应内容,让学生在感受到历史趣味性的同时进行学习,这样学生才能够有效地融入阅读过程中;再者,教师可以运用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进行相应的写作,从而提升学生全方位的能力;最后,在进行诗词以及文言文的阅读时,教师应当为学生积累相应的文化常识内容,从而帮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能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从而实现高质量的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6.
史传类文言文的教学可以层层剥笋式讲读,要根据文章的特点合理安排入手之处,老师的设问要由浅入深、层层深入,不断提问、环环相扣,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教学过程中,由老师引导学生阅读、思考、讨论。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借助语境理解词句;把阅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快乐;让学生掌握学习史传类文言文的方法,提升学生对文言文的感受能力与阅读能力,领略中华传统文化,领悟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7.
高中语文教师需要重视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弘扬,利用古诗词、古典小说、传统艺术等来让学生全面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其经久不衰的魅力。教师可深度挖掘文本中潜藏的传统文化要素,引导学生学习文化知识;通过经典作品阅读,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启动任务驱动模式,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激活课堂氛围,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  相似文献   

8.
“阅读+”课程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围绕“博学多阅”“人文表达”“文化传承”和“国际视野”设置主题式阅读年度周期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升核心素养。“阅读+”课程通过学科融合,在经典传承中与书为伴,为学生搭建各类阅读展示平台,用书卷气赋能儿童,将传统文化润泽心间,让阅读成为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9,(77):1-3
弘扬传统文化,不忘教师初心。中学阶段,让学生更多地阅读名著,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有效手段。由于对传统文化的渗透不足,领悟不够,学生所阅读的名著,并没有真正起到传播文化的先锋官作用。巧用批注,读活名著,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针对当前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名著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语文教学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渠道。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引导学生阅读经典,让学生穿越时空,和圣者、智者对话,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以便传承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1.
提升语文学科素养要拓展传统文化的宽度,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有策略有步骤的阅读《史记》,可以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认同感,并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达到发展个性,培养创造能力的目的 ,以期实现对学生的终极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2.
建设书香校园,让书香浸润学生童年,需要从教师、家长、学生以及校园育人环境等方面多管齐下,构建起多维度的阅读体系。完整的网状阅读体系包括建构教师阅读体系,发展教师个性,涵养教师人格;建构学生阅读体系,让学生浸润书香,让书香滋养心灵;建构家庭阅读体系,坚持亲子共读,实现亲子共同成长;建构校园育人文化体系,让师生时时处处接受文化的熏陶,实现潜移默化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当代社会对中小学生文言文阅读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培养新一代能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继承中华优秀精神的学生已是大势所趋.通过引导学生们阅读并学习文言文,可以让他们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对学生文化素养与精神境界的提升起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阅读,能够增加学生们的知识储备,丰富他们的文化内涵,尤其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更值得学生们去继承和发扬。但是目前不少小学的语文阅读教学唯分数至上,把提高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作为最主要的教学目的,阅读教学以传授做题技巧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为主,忽略了对阅读材料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的挖掘和教育。这种片面的阅读教学虽然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取得好的考试成绩,但却不能对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精神内涵有推动作用。下面,笔者就阅读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策略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是新课标第14个学习任务群,而文言文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自然担负起"文化传承与理解"的使命。通过深入研究高中文言文阅读,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真正让"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生根开花。  相似文献   

16.
正主题阅读活动能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大量阅读同主题的文章,进而展开系统知识建构和思维重组,构筑起立体化的阅读教学模式。教师组织学生参加主题阅读活动时,如果能设计一些和民风民俗有关的主题阅读活动,则能促使学生在阅读的同时传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形成文化自觉意识和文化自信态度,这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  相似文献   

17.
语文具有文化的特性和功能,它负载着民族的文化精神,传承着民族的传统文化。这启示我们的语文教育要关注学生精神世界,促进传统文化精神的复苏和建构;要尊重汉语言“意象组合”的独特性,引导学生穿透文字符号的表层,去探求其前后贯连着的意义、情趣、意象以及潜流着的思想、信念;要重整经典阅读之风,让学生在经典阅读中学习民族文化的智慧,铺就民族精神的底蕴,使几千年来民族文化中的思想精髓薪火相传。这是语文教育应当拥有的文化视野和高度。  相似文献   

18.
王敏香 《教师》2023,(9):33-35
古诗词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将其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能让学生感受到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进而树立起文化自信心。文章将从诵读引领、合理想象、文本赏析和知人论世等角度,探索文化自信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浸润式教学的有效策略,让学生自发地参与到诗词阅读和解析等活动中,不断强化其阅读体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9.
民间故事的教学可以通过群文阅读的方式,在拓展学生阅读量的同时,运用多种阅读策略,让学生在民间故事的熏陶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内在魅力。教学中要做到菜单引领,在对比中发现群文的彼此异同;智慧分享,在对比中开掘群文的价值内涵;专项研读,在对比中促进群文的解读深度。  相似文献   

20.
传统阅读教学存在弊端,学生学习没有兴趣,如何让学生享受阅读的快乐?首先教师应树立"民主、科学、个性"的阅读教学理念;教师对学生放手、放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乐于发现、感悟;让学生乐于成果展示;利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的阅读增添乐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