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退休后,不少人甘心当"酒菜花干部"(退休干部的自嘲.即每天喝喝酒、买买菜、养养花),有的或延续爱好,或投资理财,或寄情山水.他们中,有的似神仙,有的则庸碌,还有的则以为无"官"了,就忘了本分,忘乎所以起来,以致啥坏事也敢干了!  相似文献   

2.
《新闻世界》2008,(3):32-32
警察给人的印象一般是威风凛凛、智勇双全的,但警察也是人,他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也会遇上难以预料的事。下面这些有趣、巧合、古怪的事,就是发生在世界各地警察身上的传说或真实的笑话。  相似文献   

3.
王欢 《今传媒》2017,25(10)
网络语境下警察身份认同的三个层次,即个体、集体以及社会身份认同,是逐渐递进的关系.警察个体尽管受自身职业或行业的影响,但更注重自我感知和感受.在集体身份的认同过程中,集体内部成员的不认同首先体现为否定警察身份的不认同,但在涉及警察集体的情势下,个体往往会不约而同,集群发声.警察社会身份认同的实质是对警察公众形象的评价.网络中的警察公众形象存在身份固化和评价极化的问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2009年以来,一个特殊的群体开始在网络上聚集。让他们走到一起的是相同的病症:发热、皮疹、关节疼痛作响、肌肉疼、头晕头疼、乏力、持续消瘦、舌苔长白色绒毛、腹痛腹泻……这些病症,多在高危性行为之后出现,也有的因为拔牙、输血等。起初他们以为是艾  相似文献   

5.
警察素质,是个人的先天素质与后天因职业教育、实践养成所发挥出来的构成从事警察职业应有的身心品质或素养,包括道德、史化、业务、身体和心理等素质.民国时期,通过不同路径来提高警察素质,以适应近代警察多角色职能的转变. 一、教育兴警:创办警察学校,传授专业知识,提高警察的业务素质 近代警察诞生后,政府和警界政要均关注警察职业教育和培训问题,并把它作为警察素质提高的路径依赖之一.近代意义上的警察学校始于袁世凯1912年创办的隶属内务部的"以教授警察实地应用各科学,养成警察官吏高等学识"为宗旨的警察学校[1]399,后更名为警官高等学校.  相似文献   

6.
这几年来,体验式报道风行起来。有的记者当一天营业员,有的记者当一天出租车司机,有的当半天或一天警察……然后写出这些平凡岗位上的平凡人的生活、思想,他们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在媒体上得到了某种体现和表达,起到了人与人之间沟通和理解的作用。这无疑是一种好现象,也是新闻工作者深入生活的一种表现。但是我也要说一句:仅仅这样还是远远不够的。体验,还应当再深入一步。记者报道实际生活,最好有自己的体验。仅仅根据一问一答的采访,很难写出情真意切、有血有肉的报道。我们的新闻采访学,在谈到采访方法的时候,历来就有蹲…  相似文献   

7.
如果以为警察的“察”同侦察的“察”是同一个字,那么搞侦察的一定是警察,这么想的人这时已犯了错误。 《现代汉语词典》列有“侦察”和“侦查”两个条目,分别释义为:侦察:为了弄清敌情、地形及其他有关作战的情况而进行的活动。侦查:公安机关为了确定犯罪事实和犯罪人而进行的调查。可见,警察“侦查”而不“侦察”。目前,让警察去侦察的报刊并不很少,例如:  相似文献   

8.
6月中旬,当热浪袭击郑州的时候,参加“全国新闻改革和新闻教育改革研讨会”的一批名流耆宿.学者专家,正聚集在这里,热烈地议论着新闻改革与新闻教育改革中的“热门话题”.他们那睿智的思维,鲜明的观点,似乎给绿城吹来了阵阵清风.我作为一名听会的记者,常常完全被他们的讲话所吸引,以致忘记了身受的炎热. 这次会议是由中国新闻教育学会和郑州大学举办的.来自全国25所新闻院校或高校新闻系(专业)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他们有的多年从事新闻实践或新闻领导工作,名闻遐迩;有的在新闻教学或新闻学理论研究方面硕果累累,独步一方;还有的  相似文献   

9.
企业报开展舆论监督工作,难!为什么?我以为这和企业报目前的一些特点有关。企业报属内部报刊,发行范围仅限于本企业或本行业系统,接近性很强的;企业报的编制及隶属关系尚未定型:有的党政合办、有的隶属党委、有的划归  相似文献   

10.
经常听到有人说:"我的水平是很专业的,您放心就是了","我是专业出身,您还怕我做不好?"诸如此种,不可胜数. 正是因为有了专业为自己撑腰、打气,有的人便有些飘飘然,有的甚至以专业自居,以为自己能力了得,专业水平胜人一筹.  相似文献   

11.
第52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2月13日揭晓,美国<时代>周刊摄影记者安东尼·苏奥(An-thony Suau)的<陷入危机的美国经济>获得本届"荷赛"年度综合大奖(见图一).画面上,一名美国警察貌似高度紧张地举起手枪做瞄准状,在房内搜索前进.乍一看,还以为是战争题材或者警匪内容,再看图片说明,原来是美国次贷危机导致这个房屋业主因无力偿还按揭已经被逐出了家园,被查封的房屋内除了满地破烂的家具已经空无一人了,警察是来例行检查的.  相似文献   

12.
编稿"五步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的编辑认为,编稿就那么回事,无技巧可言,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抓起稿件就编.编了一会才发现稿件有问题根本就不能采用,或者是快编完了才发现前面该保留的东西给删掉了.可见,不讲究编稿技巧往往前功尽弃或事倍功半.其实,编稿与写稿一样也有技巧.笔者以为,应按以下五个步骤去编每篇稿件.  相似文献   

13.
2004年10月20日星期三上午,三个加拿大警察突然光顾我的住处,在不远处还有一个同来的人,看起来有六十岁左右的加拿大男性公民。我喜欢警察,因为我认为绝大多数警察是保护公民,打击坏人的化身,是维护国家和社会安定的专政力量。更重要的是我认为自己是一个遵纪守法的人。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虽然如此,对全副武装警察大清早的登门拜访仍然满脸疑惑。经过简单交流,得知他们是为昨天晚上在我们的住处抓住了一个加拿大小偷,并且人赃俱获。他们来的目的是核实被盗的物资、品名,并告知物主。原来如此,我告诉他们被盗电视机不是我的物品,可能是…  相似文献   

14.
如果有人问我……如果有人问我:“忙些什么呢”?我将这样作答:“打杂。”对方兴许不以为然。其实在我来说,并非戏言。对编辑工作稍有一点体会的人,恐怕都会以为我的回答是不无道理的。编辑人员有别于科研人员、技术人员和工程师之所在,我以为就是后面这些人员,可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只研究某个专题或某项工程(如有的人一生只研究古代货币史,有的人一生只研  相似文献   

15.
当前,让人眼花缭乱又令人陌生的行业是什么?社会急需又供不应求的职业是什么?为什么有的活动深入人心,而有的却令人厌恶反感?有的隆重推出的活动非常火爆,有的却一败涂地?“策划、创意、炒作”这些高频率出现的字眼,正在冲击着人们的眼球,也正在影响着人们今天和未来的社会生活。1998年1月15日下午,在英国威尔特郡马尔梅斯伯利,一群警察正瞪着眼睛拨开草木紧张地搜索,一大批电视、摄影和文字记者紧随其后,天空中直升飞机在轰鸣盘旋……莫以为如此紧张的场面是在追捕杀人罪犯,或是在捉拿国际间谍,令人大开眼界的却是他们在搜寻两头从屠宰场逃走的小猪!原来,1月8日上午,有两头小猪在送往屠宰场的路上逃跑了。屠宰场立即派人搜寻,几天过去,毫无所获,只好求助于警察,于是记者知道了,接着更多的人知道了。英国传媒正愁平淡的日子里没有耸人听闻的卖点,于是立即对这两头小猪的命运表示了极大的兴趣。上百名记者尾随警察参加了现场捕捉行动,其中仅《每日邮报》就派出了十余名记者跟踪采访,而独立电视台还动用了直升飞机来拍摄捕捉过程。英国各大报均用大量篇幅报道了猪的命运与行踪。英国的几家报纸都愿出高价购买原来每头只值50英镑的小猪,并为它们寻找一个舒适的家。最...  相似文献   

16.
在国外,警察是心理咨询的常客。因为他们不断地被暴露在各种心理创伤中。不仅仅是警察,记者、医生也是很容易遭遇三级创伤的。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易春丽博士说,比如急诊科医护人员、心理医生,灾难报道、战地记者等,他们都是易感人群,这些职业也是心理高危职业。这也对现代的人事主管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在国外,警察是心理咨询的常客。因为他们不断地被暴露在各种心理创伤中。 不仅仅是警察,记者、医生也是很容易遭遇三级创伤的。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易春丽博士说,比如急诊科医护人员、心理医生,灾难报道、战地记者等,他们都是易感人群,这些职业也是心理高危职业。这也对现代的人事主管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夸张     
当周总理轻轻地敲开他们的房门,有的从床上跳起,有的从灯下抬起头来,但,差不多都是同样惊诧的神情,嗫嚅地说:“没想到……是您!”最有趣的是林连琨,坐在床上,睁大了朦胧的睡眼,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引得大家发笑。他事后向人说:“我实在是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我以为是在作梦呢!(梅阡《春夜》,《人民日报》1957·5·17)  相似文献   

19.
在现实生活中,党报的一些优秀通讯员,在本单位也往往是做好本职工作的模范。他们有着一条共同的经验,就是:要想当好党报通讯员,必须把本职工作做好。我们说,这个经验很好,很重要,应该引起广大通讯员的重视。做好本职工作是通讯员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之一。有的同志不知道给党报当通讯员还要有条件。他们以为,给报纸写稿跟其他业余爱好一样,既不算报社的人员,又不受报社的直接领导,谁写谁就是通讯员!随着通讯员队伍人员的变动,有些单位调整补充了新的通讯员。有的新通讯员也不清楚自身应该具备那些条件。虽说不是通讯员向编辑部反映情况或投稿,也同样受到重视或被采用,但绝不是谁在  相似文献   

20.
上篇谈,影评的分类及其写作要领,究竟在写作前要有哪些准备呢?对这个问题不是每一个初学写作者都很清楚的。有的同志以为,看完影片后就可动笔,不要什么准备;也有的同志觉得,光看片子没有其他参考资料,无从落笔.这里,我想就影评写作前的准备谈点意见。先说说看好影片的问题。对一般电影观众来说,工余、课余、业余看部影片主要是为了休息和愉乐。而对影评习作者来说,仅此就不够了.因为你要准备写文章评一评影片的长短、得失,不认真看懂、看好影片,是无法写好评论的。要看懂、看好影片,当然需要看片子时思想高度集中,能够记住影片中的故事和情节,更需要注意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的语言、行动和他们的生活细节.比如看《黄山来的姑娘》,你乍一看,会以为安徽来的小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