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公寓大学生SCL-90测试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CL-90问卷对340名公寓大学生进行调查,心理检出率为15.6%,主要表现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和抑郁四个因子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对影响公寓大学生的几个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表明影响公寓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性别、年级及家庭经济状况。  相似文献   

2.
采用SCL-90问卷对340名公寓大学生进行调查,心理检出率为15.6%,主要表现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和抑郁四个因子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对影响公寓大学生的几个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表明影响公寓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性别、年级及家庭经济状况。  相似文献   

3.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随机抽取的6所小学的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89.9%小学教师的整体心理健康状况无忧,心理健康受损检出率为10.1%,其中在躯体化、敌对、强迫性、人际关系敏感等因子的得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从单项因子看,因子分大于2者所占百分数由低到高依次是恐怖、精神病性、焦虑、人际敏感、躯体化、抑郁、偏执、敌对,有33.3%的教师有强迫症状。男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女性教师;46岁以上的教师比其他年龄段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都要低;中专文凭的教师与大专文凭的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当,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7490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7490名大一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与全国大学生常模进行比较,对性别、生源地、家庭不同群体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我校大一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整体良好,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心理问题检出率为7.01%;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敌对问题突出;女生的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症状比男生突出。农村生源与城市生源学生除了敌对,其他因子均差异非常显著;家庭不和谐学生心理问题比家庭和谐学生严重。应及时对大一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并有针对性地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以提高90后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河南省的青少年运动员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发现青少年运动员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总检出率66.3%,中度以上检出率为16%;男女运动员之间在强迫、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及偏执等因子上分别存在差异和显著差异.在分析造成青少年运动员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后,进一步探讨了帮助他们调节心理问题的途径和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考察了429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SCL-90十个因子中阳性检出率较高的主要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和焦虑;大二、大三、大四学生在躯体化、人际敏感、焦虑、敌对、恐怖和“其他”四个雏度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大一学生,在其他雏度上差异不显著;人格特征中的神经质和精神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高职单招生与统招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异同,研究采用症状自评清单(SCL-90)、网络成瘾表和人格特征问卷(EPQ)对3708名高职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高职单招生的SCL-90问题检出率略高于统招生,单招生的敌对因子分数显著高于统招生(p<0.05);单招生的网络成瘾得分及问题检出率均高于统招生;在人格特征方面,单招生在内外向、神经质及精神质三个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统招生(p<0.05)。这表明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单招生与统招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8.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我校2006级大一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6732名大一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与全国青年和大学生常模进行比较,对性别,文理科等群体进行比较。结果,①我校大一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整体良好,优于全国常模;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3、14%;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抑郁问题突出。②女生躯体化、恐怖、抑郁症状比男生突出。③独生子女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恐怖因子分高于非独生子女,差异非常显著。④文科与理科学生在躯体化、焦虑、恐怖、抑郁等症状上差异显著。结论,及时对大一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并有针对性地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以提高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经济特区高校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通过分层随机抽样办法,抽取深圳、汕头、珠海、厦门、海南五个特区高校的研究生,共获得有效样本1745份.结果:特区高校研究生心理问题总检出率为10.20%,其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不高,强迫、敌对和抑郁是三个主要不良因子;在强迫、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上,特区高校的男研究生比女研究生差;经济状况是影响特区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因素,自费生比公费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差.结论:应重视特区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加强特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3089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调查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提供依据。运用SCL~90对3089名新生进行团体施测。新生的各因子分都显著高于国内青年常模;女生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等5项因子分以及总分显著高于男生,而敌对因子分则明显低于男生;文科新生的强迫、敌对和精神病性三个因子分显著低于理科新生,而恐怖因子分则显著高于理科新生。新生心理健康整体状况低于全国青年心理健康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1.
This article discusses how psychosocial health in adolescence influences adult mental health among former students with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in Norway. These individuals have been followed prospectively from their teens and into their mid‐30s. The study is inspired by life course perspectives with an emphasis on cumulative processes. Th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risk of suffering from adult mental distress is higher among those with psychosocial difficulties in their juvenile years compared with those without such problems. Our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 mental health of subjects who experienced health problems and received social security benefits in their late 20s is negatively affected when they are 33 to 34 years of age. In addition, the risk of poor adult mental health is considerably higher for females than males. Receiving assistance from teaching assistants in the classroom at upper secondary school does not seem to be conducive to subsequent positive mental health.  相似文献   

12.
采用SCL-90对福建省某高校2015~2019年连续5届共9238名农村生源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农村生源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并不比城镇生源差,但强迫症状和恐惧两个因子得分较高;女生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低于男生,在强迫症状、焦虑、恐惧、精神病性因子方面较为突出;来自独生子女家庭的学生有更高焦虑、偏执倾向,且焦虑水平高于全国青年均值;来自非完整家庭的学生有更高抑郁、焦虑倾向,且焦虑水平也高于全国青年均值。基于研究结果,建议要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融入到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以生为本提升学生心理健康自助能力,不断健全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深化“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联动,以进一步提升农村生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效。  相似文献   

13.
仫佬族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罗城仫佬族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采用的方法是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对罗城仫佬族自治县431名仫佬族农村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结果如下:仫佬族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阳性检出率为0.5%,八个分量表中至少有一项呈阳性的检出率为59.2%;心理健康问题女生高于男生,单亲儿童高于非单亲儿童,留守儿童高于非留守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年级问题检出率最低,5年级其次,6年级最高。这些结论表明,仫佬族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学校、家庭、社会应特别关注女生、单亲家庭儿童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作为测量工具,对浙江省10所中学2497名高中生进行心理素质调查,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表明,高中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等方面.男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女生,一年级心理问题最为突出.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来源于家庭和学校.  相似文献   

15.
根据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心理健康教育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本文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阐述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讨论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并介绍了清华大学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做法。  相似文献   

16.
特殊群体大学生是高校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发人群,是从事思想教育管理工作者密切关注的群体之一.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研究方法,对鞍山师范学院典型的经济困难学生、单亲/孤儿学生、学业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比较分析表明:高师院校特殊群体大学生在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恐怖、精神病性5个因子方面明显高于全国常青模均分,男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女大学生.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安徽农村特岗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61名农村特岗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所得数据用SPSS18.0进行分析处理。结果:(1)农村特岗教师SCL-90总分高于全国青年常模;(2)不同性别的特岗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差异,其中男性在敌对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性;(3)不同学历的特岗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差异,其中本科学历教师在敌对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专科学历教师;(4)不同学科的特岗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存在显著性差异;(5)特岗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在是否独生子女上存在差异,其中独生子女的教师在强迫症状、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以及心理健康总分上均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的教师;结论:农村特岗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偏低。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调查1783名示范性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结果发现:示范性高中学生在量表各个因子上的检出率为4.3%~18.5%,学习压力和情绪不平衡两个因子的检出率接近20%,显示示范性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示范性高中男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女生;汉族和少数民族示范性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没有显著差异;一类示范性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二类和三类示范性高中学生;示范性高中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一年级和三年级;来源为城市的示范性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来源于农村和乡镇的示范性高中学生;心理课开课情况和学校心理服务状况对示范性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特殊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自编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查问卷测查了526名特殊家庭和510名普通家庭的小学生和初中生。结果表明,特殊家庭子女的自我概念(2.20±0.49)最差,其次为学习认知问题(2.09±0.66)较多,再者是性格缺陷(2.03±0.54)和情绪问题(2.00±0.51)。特殊家庭子女在学习认知、人际适应、行为问题、情绪问题、性格缺陷、自我概念等各个方面以及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均显著劣于普通家庭子女。不同类型特殊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显示,分居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最差,流动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较多,其次是离异、丧偶和再婚家庭子女,留守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最少。特殊家庭初中生在学习认知上存在的问题显著多于特殊家庭小学生。特殊家庭小学女生的自我概念问题显著多于小学男生。特殊家庭初中男生的学习认知、人际适应、行为问题、性格缺陷和总体心理健康状况显著劣于初中女生。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心理健康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各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现状,基于文献研究、深度访谈、专家咨询编制《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自评量表》,并对福建省7所高校的5377名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发现:大学生的总体心理健康素养处于较低水平,不同家庭环境及不同社会角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存在显著差异。高校应把全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提升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教育,建立有效的心理育人新机制,进一步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