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是一位默默无闻的小杂货商的女儿,可是通过自己的奋斗却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她的崛起引起了欧洲和世界各国的注意,并被称为“世界第一女人”。她的成功与她的父亲自幼对她的谆谆教诲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
《飘》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的不朽之作。它既是一部历史小说,又是一部爱情小说。她的成功在于塑造了一个独特人物形象即女主人公郝思嘉。她美丽、善良、勇敢、坚强,具有男子般的性格;同时又自私、骄傲、贪婪而且不择手段。她独特的性格使她具有独特的魅力,并以此征服了读者的心。  相似文献   

3.
《飘》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的不朽之作。它既是一部历史小说,又是一部爱情小说。她的成功在于塑造了一个独特人物形象即女主人公郝思嘉。她美丽、善良、勇敢、坚强,具有男子般的性格;同时又自私、骄傲、贪婪而且不择手段。她独特的性格使她具有独特的魅力,并以此征服了读者的心。  相似文献   

4.
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首相就是玛格丽特·撒切尔。她三次连任首相,创英国近代政坛史上的最高纪录。1925年10月13日,玛格丽特·撒切尔降生在离伦敦一百多英里的格兰瑟姆市。这是一个至今只有二万八千多居民的小城市。她的父亲艾尔弗雷德·罗伯茨,出身于贫困的鞋匠家庭。他靠个人奋斗,做过杂货铺,担任过市议员、市长、法官等职。他一生奋斗的精神和来之不易的成就,对于女儿玛格丽特的成长,就是最好的老师和最好的榜样。父亲罗伯茨一向爱好读书。玛格  相似文献   

5.
茶花的罪孽     
一株茶花,一张脸,一段罪孽。玛格丽特是一个精灵,尽管风尘、物质将她淹没在灯红酒绿之下,但她所具有的清新,穿越了身体与俗世,深深地吸引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如同那久违的茶花。玛格丽特的周围总不缺少男子,伯爵的口袋满足她奢侈的花费,在人们眼中,像她这样的女  相似文献   

6.
前任英国女首相撒切尔夫人,1925年生于林肯郡格兰瑟姆小镇,父亲是个杂货商。1945年撒切尔夫人毕业于英国著名的牛津大学萨默尔学院,学习成绩优异,获化学学士学位。毕业后曾任研究药剂师四年。业余时间她攻渎法律,并于1954年获律师资格。1959年入议会,1970年任保守党内阁大臣。撒切尔夫人学识渊博,爱好广泛,她有一手极好的烹饪技术,对陶瓷器很感兴趣,并有一定研究,据说任首相后对中国国画产生了兴趣,而  相似文献   

7.
郭华  周学仁 《宁夏教育》2003,(12):61-61
20世纪30年代,英国一个不出名的小镇里,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自小就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父亲经常向她灌输这样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做在别人前面,而不能落后于人。即使坐公共汽车,你也要永远坐在前排。父亲从来不允许她说“我不能”或者“太难了”之类的话。对年幼的孩子来说,他的要求可能太高了,但他的教育在以后的年代里被证实是非常成功的。四十多年后,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政坛上出现了一颗耀眼的明星,她就是连续四年当选保守党领袖并于1979年成为英国第一位女首相、雄踞政坛长达11年之久、被世界政坛誉为“铁娘子…  相似文献   

8.
在萨拉热窝的一个夏日,42岁的美国有线新闻电视公司(CNN)的女摄影师玛格丽特·马瑟差一点送了命,一颗呼啸而过的子弹穿过小面包车的窗玻璃,虽然没有打着她的颈动脉,但却击中了她的下颌。 医生们说:“她可能会死,伤得太厉害了。”他们为救马瑟奋斗了7个小时。玛格丽特·马瑟终于没有死。她先后动了20多次手术,万幸的是,她受伤的那天,正好赶上萨拉热窝市几乎没有什么伤  相似文献   

9.
论德拉布尔小说《磨砺》中艺术与现实的分离与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关系自古以来一直是文学艺术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作为英国当代知名女作家,玛格丽特.德拉布尔在她的小说《磨砺》中以艺术的方式对这一关系作了一个巧妙的回答。女主人公罗萨蒙德在她孕育之前脱离社会,躲在艺术的"象牙塔"里,是一个分裂的自我,象征艺术与现实的分离;孕育之后,她不得不与医生、护士及其他病人交往而结束了封闭的"象牙塔"生活走向现实,从分裂的自我走向完整的自我,完成了精神救赎,表现了艺术与现实的融合。德拉布尔在该部作品中以艺术的想象力给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作了一个很好的诠释,也体现出她一贯坚持的现实主义创作观。  相似文献   

10.
编辑推荐玛格丽特3岁时弄丢了最爱的洋娃娃,邻居眼里她是"奇葩"是"怪物",老师眼里她是"懒虫"是"白痴""根本就没有希望"。而这并不妨碍玛格丽特找到自己的价值,实现自我。玛格丽特知道,用奇思妙想释放压力……内容简介杜斯小姐是学校有史以来最可怕、最讨人厌的老师。玛格丽特时常被她无情地数落,备感煎熬。接二连三地遭受否定和打击后,玛格丽特想到一个好办法——奇思妙想释放压力。  相似文献   

11.
当代英国女作家玛格丽特·德拉布尔是大不列颠文坛的焦点人物之一。她的早期小说《磨砺》在文学史上首次描述未婚单身母亲的心路历程,是解构与女权主义文本的典范。德拉布尔在作品里和现实生活中解构传统女性形象的同时,成功地建构了理想的女性形象和女性生活。  相似文献   

12.
《茶花女》的主人公玛格丽特是一个受人供养的女人,她美丽善良,生活虽然骄奢颓靡,却并不市侩地追名逐利,是一个身不由己、遭受迫害的下层妇女形象。小说通过回忆叙述描写了资本主义上流社会的各种丑态和玛格丽特与阿尔芒的爱情悲剧,突出了玛格丽特高尚的品质和她的悲剧形象。  相似文献   

13.
“永远都要坐前排”,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你的态度决定你的高度。20世纪30年代,英国一个不出名的小镇里,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她自小就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父亲经常向她灌输这样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做在别人前面,而不能落后于人。即使是坐公共汽车,你也要永远坐在第一排。”对年幼的孩子来说,他的要求可能太高了,但他的教育在以后的年代里被证明是非常宝贵的。正因为从小就受到父亲的“残酷”教育,玛格丽特才具有了积极向上的决心和信心。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她时时牢记父亲的教导,总是抱着一往无前…  相似文献   

14.
《大师和玛格丽特》是俄国著名作家布尔加科夫历经十二年著成的封笔之作,可以说是其创作生涯的最高成就。在这部作品中,玛格丽特不仅有着俄罗斯文学作品中传统女性的美貌善良的特点,而且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敢爱敢恨,爱憎分明。她不只是真、善、美的集中体现,还有着坚强独立的人格、完整的价值观、爱情观,是"永恒女性"的代表。本文拟就以小说中对玛格丽特的描写来浅析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分析玛格丽特的形象与"永恒女性"的相互联系,以便更好地理解研究布尔加科夫《大师和玛格丽特》这一经典巨著。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30年代,英国一个不出名的小镇里,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自小就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她的父亲经常向她灌输这样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做在别人前头,而不能落后于人。父亲对她说:“即使是坐公共汽车,你也要永远坐在前排。”父亲从来不允许她说“我不能”或者“太难了”之类的话。  相似文献   

16.
苏联作家布尔加科夫的长篇小说《大师和玛格丽特》第二十一章“飞翔”,描绘女主人公玛格丽特隐身在空中飞翔,自由来去,她无意间飞到“戏剧家与文学家大楼”,那是一座高等级公寓,她看到批评家拉铜斯基等住户的名牌,“不禁发出一声饥饿的猛兽般的吼叫”,潜进这些人家里,抡起槌子猛砸钢琴,把水放进书房和卧室,把墨水洒在床上,玛格丽特腾空飞起一米来高,  相似文献   

17.
杨宗 《小读者》2010,(11):1-1
20世纪30年代,英国一个不出名的小镇里,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父亲经常向她灌输这样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走在别人前面,而不落后于人。父亲从来不允许她说“我不能”或者“太困难”之类的话。  相似文献   

18.
张星 《考试周刊》2015,(13):20-21
《茶花女》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女主人公玛格丽特,一位美丽、善良又值得同情的女性。她虽沦落风尘,但依旧保持一颗纯洁、高尚的心灵。她充满热情和希望地追求真正的爱情生活,而当这种希望破灭之后,又甘愿自我牺牲成全他人。这一切都使这位烟花女子的形象闪耀着圣洁的光辉。茶花女的原形阿尔丰西那·普莱西,同样是个命运悲惨的姑娘。然而,虽然身世值得同情,但她的的确确是个堕落的女人。用小仲马的话来说,她"既是一个纯洁无瑕的贞女,又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娼妇"。可以说,现实与小说向我们展现了有共同点又本质不同的两个茶花女形象。本文在小说世界与现实中的茶花女形象的比较、分析之后,以两个人物之间的命运及性格差异为切入点,力图揭示出主人公玛格丽特身上存在的无法克服的劣根性。玛格丽特与阿尔芒最终以分手告终,既有外界因素,又有玛格丽特自身性格中无法克服的弊病,这些弊病才是导致悲剧的根本原因。只有充分了解小说的创作背景,才能全面、深入地理解小说人物形象,才能洞悉作者透过文字所要传达的真正思想与内涵。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30年代,英国一个不出名的小镇里,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自小就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父亲经常向她灌输这样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做在别人前头,而不能落后于人。即使是坐公共汽车,你也要永远坐在前排。父亲从来不允许她说“我不能”或者“太难了”之类的话。这种教育在她后来的人生中被证明是非常宝贵的。父亲的“残酷”教育,培养了玛格丽特积极向上的性格。在以后的学习、生活或工作中,她时时牢记父亲的教导,总是抱着一往无前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尽自己最大努力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每一件事情,事事必争一流。玛格…  相似文献   

20.
玛格丽特米切尔是一位美国女作家,1937年因为小说《乱世佳人》获得普利策文学奖。这部小说是美国历史上最畅销的书籍之一,销量超过3千万,并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语言。作者玛格丽特.米歇尔是一个具有女性主义意识的女作家。从她小说中的女性角色中我们不难发现她对美国内战时期的南方妇道观的虚伪、愚昧和对妇女的压抑有强烈的反感情绪。本文具体阐述了斯嘉丽作为新女性的成长背景以及她的作品之特殊之处。每当我们面对艰难的问题时,总会想到斯嘉丽的那句名言"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