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压力下,许多平时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学生在大考中却发挥失常,称其为考场"Choking"。文章运用理论思辨的形式对考场"Choking"的定义及心理机制进行了探讨,并从理论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分析认为,具有积极应对方式、个人自我意识强、特质焦虑高、成绩期望高、自我定向、自我效能感低以及外控型心理控制感等人格特质的学生在考试压力下更容易"Choking"。  相似文献   

2.
所谓的"Choking"现象,是医学领域引申到心理学领域的一个概念,指的就是基于压力条件下的某一个体的习惯性行为执行衰变现象,因此普遍存在于运动员这一群体之中,深刻影响着他们在重大赛事上的成绩。本文从压力下"Choking"现象的基本内涵入手,探究了这一现象同运动员人格特质的具体关系,希望可以为不同状态下运动员的自我调整,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帮助高校"心理困难"学生勇敢地面对困难,正视压力,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和积极思维意识是学生发展、学校稳定的必然要求。通过运动生命教育的相关理论,努力使"心理困难"学生正视、珍惜和敬畏生命,不断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4.
Choking现象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oking现象是目前运动心理学领域研究的一大热点问题,定义为压力条件下一种习惯的运动执行过程发生衰变的现象。本文在综述竞赛中Choking现象的定义及其理论解释的基础上,对运动心理学研究中的这一重要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5.
基于某些人格成分在压力应对过程中的中介调节作用的基本观点,提出压力应对人格概念。它具有衡量或促进身心健康特点,也具有在压力刺激下被激发、被考验或被摧毁的特点。基于压力应对过程的分析表明,压力应对人格结构由自我效能、控制感、乐观倾向、自我控制、自我弹性、挑战、承诺等七种核心成分构成。压力应对人格主要从心理生理机制和行为机制两个层面发挥健康功能。未来的研究也需要从压力应对人格的结构和功能两方面获得进一步的突破。  相似文献   

6.
美国心理学家维吉尼亚·萨提亚指出人在处理压力带来的负面结果时普遍应用的四种低自我价值应对模式:讨好、指责、超理智和打岔。谈心谈话是高校辅导员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工作方法。萨提亚交流模式为辅导员谈心谈话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指导:一是帮助学生识别压力应对方式、改变旧有交流模式,向内积极自我探索,提升人才心理韧性;二是帮助辅导员整合学生信息、创新师生交流模式,向外进行价值引领,维护校园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7.
由于考试的重要性及考场气氛的严肃性对考生的心理造成较大的压力,有的考生写作文时很容易陷入困境.文章就考场作文的困境与应对方法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8.
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等5个量表考察了749名大学生的心理危机诱发源、危机脆弱性及自我相关因素.结果发现:大学生心理危机源主要分布在学习压力、人际问题、受惩罚等方面;且他们的危机脆弱性较强,心理压弹能力较差,仍有一部分同学采用逃避等消极处理方式应对心理危机.此外,危机源、危机脆弱性及危机处理方式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应加强训练大学生采用积极应对策略的能力,有效提升其心理危机自我应对水平.  相似文献   

9.
人际交往冲突容易导致高职学生心理危机,在人际交往理论(PAC)指导下建立心理危机干预策略,能够有效缓解高职学生心理危机。人际交往理论(PAC)主要分析人们在交往沟通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心态对实际交往效果的影响。建立A-A模式的人际冲突应对策略,即在交往中把自己的情感、思想、举止控制在成人自我状态(A),以成人的语调、姿态对待别人,引导对方也进入成人自我状态(A),作出成人反应,建立互信、互助关系,从而有效应对因人际冲突带来的心理危机。  相似文献   

10.
人际交往冲突容易导致高职学生心理危机,在人际交往理论(PAC)指导下建立心理危机干预策略,能够有效缓解高职学生心理危机。人际交往理论(PAC)主要分析人们在交往沟通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心态对实际交往效果的影响。建立A-A模式的人际冲突应对策略,即在交往中把自己的情感、思想、举止控制在成人自我状态(A),以成人的语调、姿态对待别人,引导对方也进入成人自我状态(A),作出成人反应,建立互信、互助关系,从而有效应对因人际冲突带来的心理危机。  相似文献   

11.
实验研究证明:在考察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观性试题(应用题)的闭卷考试中,为学生提供知识记忆支持,能明显提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主观性试题上的得分。高等学校招生的考试方式应当变闭卷考试为半闭卷考试,如在数、理、化、生等学科的考试题后附上学科课程的公式表或其它知识表。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使高考能更加真实地测量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The performance of students who completed a statistics examination under time limits w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students under no time limits. Another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determine whether students high or low in statistics test anxiety were affected differentially by these two examination conditions. Twenty-six graduate students who were enrolled in an intermediate-level statistics course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the two examination groups, timed or untimed. Both low- and high-anxious students performed better on the final course examination under the untimed condition than under the timed condition. However, the benefit of the untimed examination was greater for high-anxious students than for low-anxious students. The results were interpreted using Hill's (1984) and Wine's (1980) conceptual framework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differences between high- and low-anxious students in evaluative situations are caused by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in motivational disposition and attentional focus.  相似文献   

13.
自学考试与中等职业教育衔接模式(以下简称“自考与中职衔接模式”),是指自学考试主考学校与中等职业学校合作,开办自学考试职业教育专科专业,中职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参加自学考试,获得大专文凭的一种全新教育模式。但在试点过程中还存在着试点专业偏多、中职教师能力素质不高、中职学学习能力较差等问题,应通过优化专业结构、提升中职老师能力素质、培养t¨积学生学习能力等措施,才能取得应有的人才培养成效。  相似文献   

14.
"电气工程基础"作为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重要专业平台课程对教学双方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文结合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的课程教学经验,详细讨论了课程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的实施及课程的考核方法。针对已有教学双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北京和中央民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成人学位英语考试为研究对象,以具体数字分析了外在的学习热情高涨与通过率持续偏低的矛盾现象:生源争夺战中的学生素质问题,考试方式不尽科学的问题,出勤率低,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提出了综合解决思路:提高招生权限,增强社会对成人高等教育的认可程度;改革考试制度,将考试内容和学生的工作实际相结合;健全考试机构,严肃考纪,打消考生的侥幸心理。  相似文献   

16.
学习者自主性在外语学习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习者自主性?本文提出在专业英语听力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一种"分层次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建立学习自信心和主动学习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几种数学观下的数学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生从猛增乱补与认套题型的教学中得到死知识、僵方法、低能高耗疲累和自卑,从结构教学、建构教学、思维教学中得到活知识、高智慧、良好的认知结构和使其更优化的方法。避开数学观的教学方式研究,是低效实践研究。应张扬理性精神,更新数学观,改革教育类课程。  相似文献   

18.
The study reported here aimed to establish whether the stakes of examinations taken by students in the final two years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the UK were associated with degree of self‐reported examination anxiety, and whether examination stakes moderated the anxiety–examination grade relationship.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615 students who were due to take examinations conceptualised as high stakes (a terminal examination), mid stakes (a modular examination), or low stakes (a mock examination). Findings suggested that students reported the lowest levels of anxiety and attained the highest grades in the mid stakes examination. Regression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examination stakes do moderate the inverse anxiety–grade relationship, but the effect for high stakes examinations was not in the expected direction. Results are interpreted in the context of limitations to this study’s design.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different timing of the examinations may have influenced results. Due to design limitations, these findings should only be considered provisional and an attempt should be made to replicate the findings using a more robust design. This study highlights the difficulties with designing studies and collecting data in an applied educational context.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为适应新课程改革而建立的一项大型教育考试制度,对推动课程、教学及高考制度改革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在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认识不足、考试失范、分数绩效作用不大等诸多问题,陷入考试与评价“形式主义”的现实窘境.究其原因,一方面,我国现行高考制度的强势性影响是主因,另一方面,学业水平考试本身的性质定位、功能定向、建模形态等也存在偏失,需要进行理性检视.应从完善“国家课程测验”制度立法、建立专业机构、克服考试形式主义和高中教育功利主义倾向等层面对其进行制度反思,建立明确的考试标准、提高测查工具的专业化水平、增强绩效分数的权威性和应用性,加强组织管理的规范性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