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基于地震反射波法超前预测系统的原理及主要技术手段,以栋梁坡隧道工程为实例,针对隧道复杂的地质条件,施工过程中将超前地质预报和地质素描调查相结合,先对隧道全段范围内地形、地层岩性等进行全面核查,然后结合核查结果运用地震反射波法预报掌子面前方的节理裂隙发育情况,围岩完整性等地质信息。开挖后验证情况与预测结果基本一致,为后续预防突水塌方等隧道地质灾害事故的发生提供数据支撑,有效保证栋梁坡隧道的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2.
地质雷达勘探方法是应用于隧道掘进中的超前预报,具有快捷、准确的特点。针对如何有效地提高探测精度做了探讨和总结,对工程实例中典型的雷达图像进行分析和判断,并成功预报隧道掌子面前方地质状况,为保障隧道安全施工提供一定依据,也验证了地质雷达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在隧道施工中常会遇到各种不同的地质条件,如不能准确预测掌子面前方地质情况,将会给隧道施工带来诸多不便,甚至发生安全质量事故。本文结合云桂铁路某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TSP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总结,详细介绍了该技术的应用方法与结果,可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参考,进而提高我国铁路隧道施工的安全、质量与进度。  相似文献   

4.
为了准确预报隧道掌子面前方施工过程中富水带、软弱层、断层和破碎带等地质结构的具体位置和宽度,采用高密度电法方法进行预测。通过预测结果和实际开挖的地质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发现:高密度电法预测的地质结构与实际地质状况基本一致。实践证明:高密度电法具有成本低、效率高、勘察距离长、效果明显等优点,是隧道地质超前预报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的目的、内容及方法,探析了各种地质超前预报方法的机理及特点.分析了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的发展方向.以其为工程研究与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新建和顺至邢台铁路天河山隧道为深埋隧道,隧道穿越高地应力区。隧道开挖引起局部地应力释放,在开挖围岩区域形成较大的二次应力,如不及时采取合理的支护措施,待二次应力场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可能引起隧道坍塌,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参考国内类似工程并结合设计要求,确定了拱顶沉降不超过7 mm的控制标准。本文利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分析了不同支护措施(超前小导管注浆、管棚注浆、掌子面超前注浆)对隧道变形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隧道采用洞身管棚、超前小导管注浆并加固掌子面的超前支护措施控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在不同温度和振荡速度的影响下,水窖底泥中氨氮解吸至上覆水中,会对上覆水造成影响。通过实验分析并探讨了温度和振荡速度对水窖底泥中氨氮释放的影响并进行动力学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和振荡速度增大能够促进水窖底泥中氨氮释放,且氨氮解吸平衡浓度增大;通过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拟合,两种动力学方程对氨氮释放过程的拟合效果较为接近,且温度影响下两种动力学拟合效果较振荡速度影响好一些(不同温度下其氨氮释放动力学拟合 R2在0.91~0.97,而振荡速度 R20.72~0.94);因此,窖水的水质可能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可为窖水水质维护,窖水水质处理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四川立洲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在通过不良地质段施工技术,采用超前探孔了解前方地质水文情况,采用超前注浆小管棚固结围岩,短台阶分步开挖,加强支护及监控量测等措施,从而解决了施工难题,降低了施工安全风险,确保顺利通过不良地质洞段。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地质雷达下隧道综合超前预报技术的运用,为了能深入的了解到该技术的应用特点,对我国某一工程案例进行分析,找到地质雷达下隧道综合超前预报技术的应用方式。对隧道各类地质状况进行探究,依据其地质情况,进行预报工作的开展,找到相应的数据信息,进行成果参数的考量,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综合性比较强的分级评价系统,在实际的处理过程中,需要确保地质状况的分析精准程度,并将其作为工序开展的重点,把技术和地质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提高该技术应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隧道工程已经在我国基本建设的领域内占据了重要的位置,由于隧道地形条件的复杂性和技术水平因素,使我国的隧道施工工程备受关注,对隧道施工的超前地质预报也成为了隧道施工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通过各种反射地震类、电磁类等超前探测方法和地震波超前预报技术方法等,对隧道工程的信息化施工和安全保障提供了科学而先进的技术条件,以其优势而精确的探测对隧道施工发展中的问题进行预测,显示出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某矿324综采工作面风巷的围岩变形规律、沿空留巷相对于综采工作面的位置在距离工作面不同位置的矿压显现特点进行分析,提出了沿空留巷的基本设计思路,为沿空留巷的设计、施工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Tunnel face stability is important for safe tunneling and the protection of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Upper bound analysis is a widely applied method to investigate tunnel face stability. In this paper, a tunnel face collapse of Guangzhou metro line 3 is presented. Accordingly, seepage is considered in the upper bound solutions for face stability in layered soils. Steady-state seepage is reached in the first 1200 s of each drilling step. In the crossed layer, the seepage flow is horizontal toward the tunnel face, whereas in the cover layer, the seepage vertically percolates into the crossed layer. By considering the seepage forces on the tunnel face and on the soil particles, the upper bound solution for the support pressure needed for face stability in layered soil with seepage is obtained. Under saturated conditions, the support pressure is influenced by the variation of the depth ratio due to the seepage effect. Moreover, the support pressure depends linearly on the groundwater level. This study provides estimations of the support pressure for face stability in tunnel design.  相似文献   

13.
爆破激发的地震波在围岩中传播时,部分地震波会被反射。隧道前方地震预报法用TSP203 Plus接收器将反射的地震波进行收集并转化为数据,利用TSPwin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获得前方地层的地质力学参数,评估隧道掌子面前方围岩与地层情况。该方法具有预报距离远、精度高,对施工干扰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洞桩法在地铁区间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本文依托北京地铁19号线新草区间暗挖段工程,利用有限差分数值计算软件对洞桩法施工暗挖段导洞开挖及桩施工进行工序优化研究.对比分析了六种施工工序后地表沉降变形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路面沉降极值均出现在二衬拱顶正上方位置,且六种工况中以工况五的-19.2mm为最小.采用工况...  相似文献   

15.
研究双孔并行隧道双洞间距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根据有限元强度折减法数值模拟计算得到的不同线间距条件下的隧道安全系数和围岩及支护结构内力、位移、塑性区的结果分析,对嵩山隧道的线间距进行了优化设计,确定了最佳、最小线间距.  相似文献   

16.
以滨海软土地层中盾构隧道平行上穿既有隧道为背景,通过数值仿真软件对开挖动态过程进行了精细化模拟,研究盾构隧道施工顶推力对周边地层及其内部既有隧道受力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新建隧道上穿施工过程中,开挖扰动对地层的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距离开挖面-1.0~1.5D区域内(D为盾构隧道外径),扰动效果以新建隧道轴线为中心呈环状向外扩散,盾构顶推力从0.1MPa增至0.4MPa时,地表变形及1.0D范围内地层压力均增大20%以上;新建隧道平行上穿既有隧道过程中,既有隧道断面变形从横向鼓曲变为竖向拉伸,且整体出现上浮现象,顶推力达0.3MPa后,既有隧道拱底和拱顶隆起速度增加,以拱底为基准,顶推力自0.1MPa增加至0.4MPa时,隧道上浮量增大34.2%;施工过程中除保证常规地表变形监测外,对于近接平行上穿施工还需加强对既有隧道竖向变形的监控,必要时采取结构加固措施和施工参数综合调整办法,以降低开挖扰动对周边地层和结构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1980年代以来,我国对英伽登现象学文论的研究一直存在着"韦勒克化的英伽登"现象。这种现象的发生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在西方文论的引进中,主要从英语世界获取西方文论资源的结果。若干事实表明"韦勒克化的英伽登"不是真正的英伽登。我国对现象学美学文论的研究确实需要重新起步。而且对当代西方文论和世界文论的引进、评述和借鉴,应当摆脱片面依赖美国化理论的学术倾向,直接面对全球文学理论的真实事实,研究各种不同语种理论文本、不同语种理论流派的特殊理论贡献,书写中国化的西方文论、世界文论论著。  相似文献   

18.
Xenophobic discourse surrounding migration, resulting in marginalisation of the other, is on the rise. This article tracks the formation of a professional community of teacher inquirers who wanted to challenge the prevalent negative discourse by generating narratives of change. Using narrative inquiry methods to capture ‘stories of experience’ told in response to artefacts of value, the community of inquiry revealed through their storytelling the value of excavating knowledge connected to language, culture and identity. This personal knowledge evoked care and empowered the teachers to confidently select and use children’s literature alongside creative response strategies to re-imagine their classrooms as spaces to welcome refugee and new-arrival children.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communities of inquiry provide potential ways forward for educators to pre-figure ‘an imperative of mutual care’.  相似文献   

19.
黄静 《海外英语》2012,(2):140-141
以安德烈·勒菲弗尔的理论为基本理论框架,将翻译视为对原文的一种改写,把翻译活动放到更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去考察。目的在于探求在"五四"这个大背景下,陈独秀对泰戈尔的诗歌的译介和采取的与众不同的翻译策略的形成因素,分析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诗学价值对翻译这一改写活动所起的重要作用。希望为泰戈尔诗歌翻译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