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电视剧创作与传统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借鉴传统文学的优秀传统才有可能使电视剧这样的新兴样式更好地发展。电视连续剧《亮剑》正是走这样的创作路线才得以成功。然而借鉴传统文学必然要有创新才能提高其审美品格。如果对传统文学简单的仿制,只能消解英雄现代品格与特质,使我国文艺几十年不懈追求的崇高品格付之东流。  相似文献   

2.
文学性,是电视剧创作的基础。中国有着悠久而灿烂的文字文明与文学成就,与韩国电视剧比较,中国电视剧的创作具有较强的文学性特征。而韩国电视剧剧本创作是从属于电视剧生产工业的一个环节,主要功能是设定故事框架。韩国“边写边拍”的制作模式使优秀编剧的核心作用及其影响力贯彻整个电视剧制作过程始终。通过对中韩两国电视剧剧本创作的比较,可以为电视剧产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在马来西亚文学界,戴小华是最有影响的女作家之一,她以她的创作名满马来西亚,走向世界。八十年代中期,她以揭露新泛电事件为题材的电视剧《沙城》、获奖散文《阿春嫂》、《戴小华中国行》等作品而驰名文坛,成为擅长于多种文学体裁的全方位作家,创作了散文、剧本、小说、报告文学、评论等体裁的作品。进入九十年代,她成为海外华文女作家中的便使者,她的作品曾获1992年中国首届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征文“徐霞客奖”和1993年台湾十六届中兴文艺奖,已有十多种著作问世。现任第三届世界海外华文女作家联谊会会长。罗丹说:“艺术就是情…  相似文献   

4.
对于文学的基本特征,在过去较长的时期内我国文艺理论界普遍认为是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比如蔡仪主编的《文学概论》说“通过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是文学的基本特征”,以群主编的《文学的基本原理》也认为“文学艺术的基本特征在于它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其他的很多文学理论教材也完全赞同这种观点。只有极少数的教材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例如一九八六年六月由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文学概论新编》(林焕平主编)就提出了“文艺的表现感情性”,  相似文献   

5.
史记被称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其实它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史学著作 ,具有高度的文学性 ,而且对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作为批评其他作品的类比对象 ;成为小说创作的比较对象 ;《史记》的创作动机在文学批评中的利用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与《史记》。  相似文献   

6.
“电视小说”作为一种化文字形态为屏幕艺术特质的文学形式,最早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苏联。60年代我国也产生了自己的电视小说,80年代进入“成熟期”。“电视小说”表现出其特有的审美性、再现性、具象性、假定性等特征,因而与“电视剧”有形同而质异的区别:即一个注重突出“文学性”特征;一个注重追求“戏剧性”效果。因受多元化影响,“电视小说”无论在表现形式还是在艺术风格上均应有灿烂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正> 1·1 叙事与叙事本体 电视是一种传播媒介,电视剧是这种传播载体中的一类艺术形态。电视剧之为“剧”,则必然与人物、情节等艺术审美因素构成对应关系,而人物与情节又是叙事文艺类型的支架,在艺术美学的意义上,人物与情节就是叙事的全部内容。所以,从审美的角度观照电视剧,无论是创作,无论是作品本身,还是作为接受主体的电视观  相似文献   

8.
《老子》作为中国文学的经典文本,其文学史意义为许多文学史著作所“遮蔽”.《老子》“翻案”法具有创作论和文学史的双重意义。与此同时,《老子》“翻案”法开创了一个被后世创作主体广泛接受的,在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等各类文体中普遍运用的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9.
杜烽的剧作从真人真事题材的话剧《李国瑞》的“意外”的成功,中经有概念化之嫌的《为和平幸福而战》的教训,终于创作出历史军事文学杰作《决胜千里之外》和《上甘岭》的姊妹篇《英雄万岁》。杜烽的剧作是人民革命史的壮丽画卷,其创作历程给后人以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10.
探索《庄子》一书的文学性,前人已做了许多工作。从文章的“汪洋恣肆,风谲云诡,富有想象力”,语言艺术的“汪洋辟阂,仪态万方”,谈到章法结构的转换多变,千姿百态,等等。这些,都是《庄子》文学性的突出表现。但是,我认为这些还只是《庄子》一书文学性的表象而已。“文学是人学。”人学,就应该探索人的心灵,人的性格,人的感情。如何根据文学的本体特征(指作家和作品的结合),深入到作者心灵的奥区中去,探寻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心灵和情感特征及其产生的效应,以揭示《庄子》更深一层的文学价值呢?出于  相似文献   

11.
在文学发展史上,“文学性”更多指向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文学的“存在”状态。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来看,那时侧重以“诗”去统合所有的艺术门类,显示出文学的浑融状态;而如曹丕的《典论·论文》中所说的“文章者,经世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强调的正是语词之外的伦理、政治的内容,“文学性”侧重指涉如何使“内容”通过语词表达得更为妥贴、顺畅,表意更为清晰。“文以载道”作为中国文学的最高要求更为明确地表达了这一点。“文学性”的意味由外在的社会层面的要求解脱出来应当归功于俄国形式主义,形式主义者的基本准则是:“文学科学的宗旨,…  相似文献   

12.
孙 :鲁老师 ,您好 !您以前致力于文艺心理学的研究 ,现在又率先创建生态文艺学这一前沿学科 ,在国内文艺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读了您的一些文章 ,我发现您提出的一些新理论见解对我们中学语文的情感教育有很强的指导性。今天我代表《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对您作的这个专访 ,正是想请您就这个问题谈谈看法。鲁 :很高兴能有这样一个机会 ,借《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谈谈生态文艺学与语文教育之间的关系问题。孙 :您长期从事“文艺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曾先后开设“文学概论”、“文学心理学”、“西方心理学史”、“文学言语学”…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易经》的创作理论与创作实践两方面总结了《易经》卦爻辞的文学价值所在,认为:《易经》“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的创作原则影响了先秦散文的创作传统;《易经》卦爻辞本身也有文学性,其引用的民谣代表了《诗经》之前的诗歌创作成就,其文则代表了散文萌芽时期的特征,其语言艺术也给后代作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六十多年前,胡山源与一些在文艺上的青年同志簇拥着文艺女神(Musai),组成著名的文学社团《弥洒社》,今天探讨他当时的创作主张和在《弥洒》上的创作实绩,对我们理解这一个文学流派在创作上的某些特色,对丰富中国新文学的研究领域,是颇有意义的。胡山源先生是组织弥洒社的首倡者,是《弥洒》月刊的主要编辑者和主要撰稿者,是体现《弥洒社》创作主张的代表者。“五四”之后,胡山源先生受着时代变革思潮的影响,经常与  相似文献   

15.
胡适在20世纪初使用“活的文学”一词来提炼新文学的本质,概括新文学在语言工具、精神内涵等两个方面的文学性,认为文学语言要“活”,需用浅显生动的白话进行创作;文学精神要“活”,需有真情感和真思想的贯注,而具有这种文学性的文学在胡适眼中就是白话文学(民间文学)。在当时中国文学的实情和时代使命的要求下,胡适所倡导的“活的文学”,功绩主要体现为语体革新。民间文学研究者多把胡适的言论作为逻辑起点或常识,继承其全新的文学史观,在使用白话文写作时,因受到西方民俗学的影响,对“活的文学”作为精神内涵的一面逐渐遗忘,而把民间文学导入具有学科意味研究的同时,民间文学的文学性日益被遮蔽。  相似文献   

16.
焦琳《诗蠲》是清末民国时期重要的一部《诗经》研究著作.以文学性的思想来研究《诗》学是《诗蠲》的一大特点,焦琳《诗蠲》的文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文本为主、以情论诗、以意逆志、以诗释《诗》上,以文学思想解读《诗经》打破了文学与经学的藩篱,使《诗》脱离了圣人之义的窠臼,重新焕发出文学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叶灵凤受到文学史的严重遮蔽与贬抑。在近50年的创作生涯中,叶灵凤在小说、翻译、随笔、地方志以及报刊编辑等方面广为涉猎,出版著作30多部。叶灵凤的文学创作以1938年10月赴香港为界,分两个阶段。前期主编《幻洲》《戈壁》《现代小说》《现代文艺》等,创作以小说为主,是创造社后期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海派文学之间的衔接性作家;后期赴香港后,担任文协香港分会前三届理事,主编《星岛日报·星座》《立报·言林》等,与戴望舒共同创办《大众周报》《华侨日报·文艺周刊》,并致力于随笔写作、香港地方志研究等,为香港南下作家的砥柱。  相似文献   

18.
重读一百年前夏目漱石著《文学论》,更能看出其独具一格、卓尔不群.作者不是以某种“主义”而是以“全义”的视阈,以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作家的三重角色,从(F+f)的“文学公式”出发,以“焦点意识”、“幻惑”、“文学语法”、“暗示”、“渐进推移”等一系列独特的概念范畴为中心,以18-19世纪英国文学原著为主要例证,阐述了文学构成论、文学特性论、文学创作与文学鉴赏论、文学修辞论、文学推移论,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堪称世界上第一部用社会心理学方法写成的自成体系的文学概论著作,对今天的中国文论界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七十多年前出版的张我军译本错译甚多,在译本严重老化的情况下,很有必要加以重译.  相似文献   

19.
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一直是电视编导所热衷的。来自韩国的《大长今》,以宫廷环境为依托,将宫廷女人的争斗作为主要的线索贯穿剧终。因为《大长今》的收视率影响,带动了宫廷斗争题材的剧作此起彼伏,港剧《宫心计》、大陆剧《美人心计》都是围绕后宫女人斗争的题材而展开拍摄。此类电视剧制作精良,故事情节紧凑,戏剧冲突强,这都是赢取收视率的看点。  相似文献   

20.
杜烽的剧作从真人真事题材的话剧《李国瑞》的“意外”的成功,中经有概念化之嫌的《为和平幸福而战》的教训,终于创作出历史军事文学杰作《决胜千里之外》和《上甘岭》的姊妹篇《英雄万岁》。杜烽的剧作是人民革命史的壮丽画卷,其创伤历程给后人以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