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黄昌成 《师道》2006,(1):6-8
李育中,1911年1月5日出生于香港。1936年为茅盾主编的《中国的一日》撰文,1938年又在茅盾主编的《文艺阵地》连续发表诗歌、报告文学、散文等。曾任广州《救亡日报》社论委员,参加广东文化界抗敌协会,在桂林接任《中国诗坛》主编。1942年,参加抗日远征军,到过缅甸,次年出版报告文学《缅甸远征记》。战后,在广州从事新闻与教学工作之余,执教于广东省艺专与市艺专。建国后任教于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1953年调入华南师范大学任教至今。  相似文献   

2.
<正> 浩瀚的40卷、1300万字的《茅盾全集》正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陆续出版,这部较为完备的茅盾著作总集的闻世,给我们学习、研究茅盾提供了一个极为有利的条件。 翻阅中发现,《茅盾全集》第11卷(散文一集)《苏嘉路上》一文中,第一节《一月五日的上海西站》标题,与本篇最初连载于1937年11月21日至1938年5月21日《烽火 》(《烽火》为周刊,茅盾、巴金主编)杂志第12至第15期的影印件有出入,本节初载标题是《十月五日的上海西站》,一字之差,使该文所描写的背景时间上相差九个月。  相似文献   

3.
茅盾诗词近年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阅读作者生前手订的《茅盾诗词集》与近版《茅盾全集》第十卷,发现其中《赠桂林友人》、《题白杨图》、《歌雄心更雄》、《壬寅仲冬感事》等部分诗词所注写作时间并不准确,需要加以考释订正。应当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要迷信作家自述,无需为尊者讳,掌握诗词“本事”,弄清写作年月,这才是真正科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它必须以社会生活作为自己的源泉,真实地再现生活,这是文学创作的一个基本规律.从一九一九年四——六月在《学生杂志》上连载第一篇文艺论文《托尔斯泰与今日之俄罗斯》,到一九八一年四月十七日在《光明日报》上发表《外文版〈茅盾选集〉序》,茅盾是一直尊重这一文学创作基本规律,并且从理论上作了深入的探究和阐述.本文不可能对茅盾的现实主义理论及创作实践进行全面的论述,仅就他对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这一问题略述几点管见.  相似文献   

5.
从小酷爱文学,尽管一辈子钻研电气工程的父亲一心望子也成工程师。以岱迅、茅盾、郭沫若等为代表的进步文学,帮助社会使这个旧时上海滩上爱好文学的少年追求真善美并走向革命。 1937年因上海沦陷流亡桂林,在当时桂林的《五月》杂志上用别的笔名发表了《战云离开了上海》,又在同一和其  相似文献   

6.
这是茅盾第二个散文集,收茅盾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四年间散文、杂文四十四篇.关于它的初版时间,魏绍昌等编写的《茅盾著译图》(最初发表于上海文艺出版社版《中国现代文艺资料丛刊》第6辑,后收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5月版《茅盾研究资料》)这样记载:“《话匣子》,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4年2月初版”.但这就有了问题.因为收入该书的文章,如《上海大年夜》,作者曾自己标明作于一九三四年二月二十八日,其时《话匣子》已经出版(按一九三四年二月初版说),为什么这篇后写的文章也被收入了呢?至于在一九三四年二月以后发表的收入《话匣子》的文章则更多,如:《从五四说起》、《我们有什么遗产》、《思想于经验》、《新,老?》,刊于一  相似文献   

7.
关于“文学研究会”的成立,有几种说法都是错误的:文化大革命前最新一版的《鲁迅全集》第四卷五三四页《上海文艺之一瞥》一文的注说成立于一九二○年,这大概是根据茅盾《文学研究会的成立及其宗旨》一文所说:“民国九年(一九二○年)十一月‘文学研究会’正式成立于北京。”这是记错了,茅盾在《关于文学研究会》(见1959年5月《文艺报》和《文艺月报》)中已予以订正为一九二一年一月成立,但没有指明是哪一天。丁景唐在《对〈鲁迅全集〉注释的几点意见》(见1959年第20期《读书》)中  相似文献   

8.
1909年秋到1916年夏,是茅盾小学毕业在中学和大学预科求学的时期,也是他从少年步入青年的时期。按理说,这一时期在茅盾的生活史上是颇占份量的一页,对他今后的生活道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综观茅盾的创作,这阶段的生活在他的作品中是反映得比较少的,在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发表之前,茅盾仅在《我的中学生时代及其后》、《回忆辛亥》等可数的八、九篇回忆散文中略有涉及,而在小说创作中则没有留下什么印痕。即使在他早期所写的几篇回忆散文中,提及这时期的中学生活时,认为“我的中学时代是灰色的、平凡的”,“是在这样的畸形闭塞的空气中度过的”,而对三年的大学预科生活,则认为“读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茅盾的散文可以作为他的小说的注脚来读的话,那么,这个注脚可从茅盾的生活中去寻踪.茅盾在一九三二年十二月六日出版的《东方杂志》(29卷8号)上发表的散文《冥屋》,就是以他熟悉的乌镇“锦兴斋”纸扎店为题材的.因此,了解一下乌镇的“锦兴斋”纸扎店的情况,对学习茅盾《冥屋》这篇散文,是有益处的.关于这纸扎店,茅盾在《冥屋》中写道:  相似文献   

10.
1921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九卷一号发表了《故乡》,其后被收入小说集《呐喊》。《故乡》发表不久即引起评论界的极大关注,茅盾在1921年8月的《小说月报》撰文《评四五六月的创作》中认为:“我觉得这篇《故乡》的中心思想是悲哀那人与人中间的不了解,隔膜。造成这不了解的原因是历史遗传的阶级观念”,“对于现在失望,但作者对于将来却不曾绝望。”应该说.茅盾对《故乡》中心思想和感情基调的论评很长时间规定着《故乡》的阅读和阐释。直至新时期对《故乡》的重新阐释才随之增多。本文从文学与社会学结合的角度上,对《故乡》这一文本进行新的解读,认为《故乡》不仅仅是表现人与人之间的隔膜,更是一首无奈的哀歌,表达作家对个体社会化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风景谈》的对照艺术兰州市二十七中白辽玲《风景谈》是1940年茅盾在延安生活了近6个月后,写下的一篇“见闻录”式的散文。它是茅盾散文的力作,与《白杨礼赞》并称为姐妹篇。《白杨礼赞》脸炙人口,蕴意鲜明,感情激越,得力于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风景谈》朗朗...  相似文献   

12.
徐季子同志《茅盾的〈鲁迅论〉》一文曾说到:“茅盾写《鲁迅论》的时候,这两位中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还不曾见过面……。”这话与事实是有出入的。茅盾的《鲁迅论》作于一九二七年十月三十日,而前此一年,亦即一九二六年的八月三十日,鲁迅与茅盾就已经晤面了。这在《鲁迅日记》里有明确记载。茅盾在他的回忆录《创作生涯的开始》里也写道:和鲁迅“第一次见面是一年前(指1926年——笔者)他去厦门大学路过上海的时候,郑振铎在消闲别墅“请鲁迅吃饭,我是陪客之一”。查《鲁迅日记》可知,同席者还有郑振铎、胡愈之、朱自清、刘大白、叶圣陶、陈望道、夏丐尊、孙福熙等人。  相似文献   

13.
《论无产阶级艺术》是茅盾于1925年5月——10月在《文学周报》上连载的一篇论文。笔者在以苏联的文艺理论对茅盾影响为题的调查中,发现《论无产阶级艺术》一文是全面依据亚·波格丹诺夫《无产阶级艺术的批评》的论文而写出来的。这在《茅盾研究会会报》(日本茅盾研究会主办——译者注)第7期(1988—6)上,笔者以《茅盾<论无产阶级艺术>的出典》为题作了介绍(以下简称《出典》)。我将茅盾的《论无产阶级艺术》和波格丹诺夫《无产阶级艺术的批评》的英译文及日译文並列在一起,指出了对应之处。之后,在1988年夏天日本召开的中国三十年代问题研究会集会(7月30日——8月1日在长野召开)上,笔者获得了这一课题的发言机会,虽还是初步整理出的东西,却聆听到了与会先生的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14.
在茅盾的中、长篇小说中,《多角关系》是一篇很少被人评论的作品。叶子铭《论茅盾四十年的文学道路》一文中(上海1959)完全没有提到,邱伯周《茅盾的文学道路》(武汉1979第二版)一文中也只有九行说明,说它是《子夜》的续篇和补充。  相似文献   

15.
在叙事作品里,文章少不了要交代时间。交代时间的方法,通常是直接点明年月日等概念。但是,古往今来的作者们想出了更多巧妙的方法来交代时间,使十分单调的时间概念,显示出丰富多采的艺术效果。例如茅盾在写《风景谈》的第二幅画面时,就不说“十五月明之夜”,而写作“三五月明之友”;鲁迅《藤野先生》的开头,不说“上野的春天”,而写作“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袁鹰在《爸爸,你为什么还不回来》的诗里,不说“九年”,而说“墙上的日历换了九本了”,等等,就都用得很别致。  相似文献   

16.
《文艺阵地》是抗战时期一份大型的综合性文学期刊,1938年创刊,1942年终刊。其主编,名义上一直为茅盾所担任,实际上却先后由茅盾、楼适夷、以群、罗荪等人执编。刊物身兼救亡与启蒙的双重职责,以积极而活跃的战斗姿态,在创作与理论两方面大有斩获。其创办,就茅盾的编辑生涯来讲,成为继《小说月报》、《文学》之后的第三块巍巍丰碑;就当时影响而言,与《抗战文艺》并肩而立。  相似文献   

17.
1938年3月14日,重庆《新民报·血潮》副刊上,以《作为一条消息》为题,刊登了茅盾致该刊主编沈起予的一封信,为即将创刊的《文艺阵地》约稿。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茅盾全集》和《茅盾全集补遗》,均未收录这封书信,几种茅盾年谱,亦未注意到此信之存在。据此,这封信应该是未被收  相似文献   

18.
一茅盾的《风景谈》写于一九四○年十二月,曾收入一九四三年在桂林出版的散文集《见闻杂记》,现编入《茅盾文集》第十卷。抗战中茅盾曾在新疆和延安工作过一个时期。他是于一九三八年底应进步学者杜重远之邀赴新疆的,在杜重远任院长的新疆学院执教,并担任新疆各族文协联合会主席、新疆中苏文化协会会长。后来新疆督办、地方军阀盛世才的反动面目逐渐暴露,肆无忌惮地迫害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一九三九年底和一九四○年间杜重远就被盛匪软禁起来  相似文献   

19.
茅盾是公认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作家,同时他也是堪与鲁迅媲美的短篇小说作家。在新发现的鲁迅与斯诺谈话记录手稿中,斯诺问鲁迅“最好的短篇小说家是谁?”,鲁迅就说是“茅盾、丁玲……”。1980年4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茅盾短篇小说集》(上下两册)收入茅盾短篇小说作品51篇,约56.8万字。198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茅盾全集》第八卷(小说八集)、第九卷(小说九集)收入茅盾短篇小说作品54篇,新收入的作品是《自杀》、《泥泞》和《牯岭之秋》三篇,约4.7万字,加上原有的作品,茅盾短篇小说的总字数约为61.5万字。  相似文献   

20.
近期出版的《毛泽东思想辞典》中,将“拥政爱民拥军优属”提出的时间定在1943年10月1日。我们核对了一些资料,认为这个时间是不准确的。 早在1942年12月3日至9日的陕甘宁边区政府举行的委员会会议上,就通过了包括《陕甘宁边区政府关于拥护军队的决定》、《修正陕甘宁边区优待抗日军人家属条例》在内的一系列法规条例。1943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又决定,每年的旧历正月,为我军的“拥政爱民月”。1943年1月16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