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建构上体现了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与世界逻辑的高度统一。首先,就理论逻辑而言,唯物史观视域中的人学理论、世界历史理论、社会共同体理论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建构的直接思想来源。其次,就实践逻辑而言,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互为机遇。最后,就世界逻辑而言,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世界格局广泛变化中产生,在世界治理体系深刻变革中推进,并且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相似文献   

2.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与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与创新,也是用中国智慧、中国方案重新估量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方向和对时代呼唤的回应,它有着深厚的理论底蕴和现实基础。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和世界历史理论为其奠定理论前提;整体性全球化生成是其经济基础;社会主义中国和平崛起的新范式构成其实践典范;文化传统与批判继承生成其精神动力和支撑。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合力生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相似文献   

3.
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发展的逻辑,这一逻辑体现在历史、现实、理论三个方面。历史逻辑层面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国家体制进化的需要,现实逻辑层面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国家利益发展的需要,理论逻辑层面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理论优化的需要。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伟大的使命,包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使命以及人类文明进步使命三个方面。基于此,本文将对基于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逻辑与使命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4.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的创新发展和当代实践,推动着世界历史进程向前发展。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必然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基石,三个世界划分理论、和平与发展论断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逻辑展开,而当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逻辑指向则在世界发展进程中不断诠释与论证着共同体的实践必然。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重申并强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共同发展指明了方向。深刻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应牢牢把握其生成逻辑、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从生成逻辑上看,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扎根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出了中国共产党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使命担当,为大变局中的世界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从价值意蕴上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成果,是中国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理念贡献。从实践路径上看,中国应继续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化解各国分歧与矛盾;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打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提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话语权,为纾解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和挑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答案。  相似文献   

6.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站在世界全局视角提出的顶层设计,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全球性问题的中国答卷。中国对共同体的认识和发展根植于伟大的社会主义实践,深刻反映了中国革命、改革和建设中的诸多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是对中国历年发展成果的经验总结,呈现出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辩证发展过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当代运用,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实践是理论的源泉”的理论特质,是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逻辑延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世界性,在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基础上,凝聚人类文明新共识、形塑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在顺应时代发展大势和把握人类前途命运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为导向,运用系统哲学思维,立足于世界历史视野,实现了价值、理论与方法的多维度有机统一。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百年大党,始终坚持胸怀天下,这就使得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成为了一种历史必然。面对近年来的全球和平赤字、发展赤字、信用赤字、治理赤字,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全球性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青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对象,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面对当前的世界境遇,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重要遵循。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未来观是习近平立足伟大时间历史与伟大历史时间而形成的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理论创新,合历史逻辑、时代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于一体,显现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品格.历史逻辑,以历史、现在和未来相贯通的逻辑,体现了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时代逻辑,以新时代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逻辑,演绎了思想在时代潮流中的发展和创新;理论逻辑,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逻辑,展现了科学理论的继续发展;实践逻辑,以"将到哪里去、如何去"和"那里怎么样"的运行逻辑,回答了"人类社会应该向何处去".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未来观是习近平立足伟大时间历史与伟大历史时间而形成的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理论创新,合历史逻辑、时代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于一体,显现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品格.历史逻辑,以历史、现在和未来相贯通的逻辑,体现了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时代逻辑,以新时代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逻辑,演绎了思想在时代潮流中的发展和创新;理论逻辑,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逻辑,展现了科学理论的继续发展;实践逻辑,以"将到哪里去、如何去"和"那里怎么样"的运行逻辑,回答了"人类社会应该向何处去".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未来观是习近平立足伟大时间历史与伟大历史时间而形成的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理论创新,合历史逻辑、时代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于一体,显现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品格.历史逻辑,以历史、现在和未来相贯通的逻辑,体现了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时代逻辑,以新时代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逻辑,演绎了思想在时代潮流中的发展和创新;理论逻辑,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逻辑,展现了科学理论的继续发展;实践逻辑,以"将到哪里去、如何去"和"那里怎么样"的运行逻辑,回答了"人类社会应该向何处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