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IP剧"在国内电视剧市场蓬勃发展,IP内容成为了品牌传播的优质载体,对于剧中出现的广告产品和形式也越来越受到学界和业界的关注。在"大IP"时代背景下,其中植入式广告过于烂俗等问题也浮现出来,本文将重点对电视剧中植入式广告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研究,从而提出解决问题和突破瓶颈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网络文学IP的发展速度惊人,在资本的注入下,版权运营的渠道不断被拓宽,网络文学以文本内容为核心衍生出包括电视剧在内的多种表现形式,但国内进行IP运作的时间并不长,IP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问题不断,网络文学IP电视剧改编的路途也是一波三折,笔者通过对网络文学IP电视剧改编的发展优缺点进行梳理,着重从内容角度解读近两年内IP电视剧改编中出现的"去泡沫化"现象,为未来网络文学IP电视剧改编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在跨屏收看的促进下,电视剧的收看平台已经从单纯的电视,扩展到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网络IP剧的盛行,与其原著已有的粉丝数量有一定的关系,但是IP的影视改编并不等同于原著,将粉丝转化为观众,同时扩大观众数量是网络IP剧营销的目标.IP剧《欢乐颂》将UGC引入了电视剧营销,尤其在移动互联网客户端,扩大了电视剧的收视效果,取得了较好的营销业绩.  相似文献   

4.
随着《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由网络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火爆刷新收视率和网络播放量,各大品牌开始借助电视剧IP生态链开展不同形式的营销创意,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文章意在探究品牌借势电视剧IP生态链进行营销的有效策略以及其在借势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企业在借势营销时获得最有效的方法以及最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处在特定文化和经济环境中的中国电视剧,具有独特的媒介传播特性.电视剧作为当代中国"第一"叙事艺术体现了家庭通俗艺术的基本传统以家庭故事为主要题材,以日常经验为主体内容;以生活化戏剧为叙事特征,以主流意识为价值观念.与电影相比较,电影更重视情节、场面和奇观,电视剧则更重视人物、对话和细节,电影更强调以导演为中心,电视剧则以编剧和演员为核心;电影更体现流行文化的矛盾和差异,电视剧则更体现价值整合的主流性.中国电视剧这种家庭大众文化的传统正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着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2016年春,网络文学IP改编的电视剧《欢乐颂》以黑马之姿火爆全屏,拿下年度现象级电视剧的头把交椅。在这一表象之下,《欢乐颂》所蕴含的网络文学IP影视化转化技巧与营销策略也值得关注。网络文学IP的成功影视化,首先要进行高质量的改编、拍摄,打造优质内容;其次在播放渠道方面,实现传统电视、视频网站、社交网络三屏联动;在营销传播阶段,通过提前备料、分阶段投放、多级传播、"剧众"互动等策略,维持热度,有效实现IP影视剧的社会化营销,打造热播剧集。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研究美国电视剧的创作理念及创作方法,对于繁荣中国电视剧创作和中国电视剧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近年来中国电视剧创作模仿、借鉴美国电视剧的主要方法进行了思考,分别从"克隆"美剧、引进美剧类型、制作衍生剧、影视互动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同时指出,对美国电视剧运作方式、创作方法的模仿和借鉴也必须有所鉴别、有所选择、有所改良,以保持自己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柳卓楠 《东南传播》2018,(1):109-111
近几年,国产电视剧迎来了IP狂潮,随着市场影响力的不断扩大,IP剧开始呈现泛滥趋势,古装电视剧作为国产IP剧的一大领地,更是乱象频出,质量良莠不齐。过度追求商业利益使得古装电视剧在制作、内容、价值观上均出现问题,"小鲜肉""天价片酬""抄袭泛滥""版权纷争"等问题使得影视行业弥漫不正之风,本文将重点分析国产古装IP剧现存的问题,并就此提出相应的发展之策,为影视行业的发展注入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9.
以往国人对国产影视IP前景的理解局限于IP资源的国内变现.近年来,随着国产剧制作质量不断提升,其在海外市场越来越受欢迎.这一过程中,翻拍/改编方式比单纯译制播映的运作空间更灵活,贩卖改编权及拓展相关产业链,比单纯出售播映权具有更大增值潜力.国产影视IP的海外翻拍权运作,有望成为国产剧走出去的下一个蓝海.  相似文献   

10.
骆志方 《出版广角》2018,(12):70-72
随着媒体业态融合时代的到来,网络小说IP通过线下实体书、线上电子书、改编电影电视剧、改编游戏与公演等传播媒介,构建了网络小说IP产品体系.在融媒时代,网络小说IP产品传播具有低门槛、高时效、社交化、碎片化、开放性和多元性等特征,因而,其产品传播应在抓品质的同时,把握发行时机,做好宣发一体,优化互动体验,进而提升IP传播效率与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11.
《视听界》2004,(1):33-33
2003年5期《荧屏内外》(安徽)《透视中国电视剧市场》一文,分析了中国电视剧市场的四个特征:一、中国电视剧市场已具一定规模。市场上新电视剧的发行销售数量稍微保持供给大于需求的状况。电视剧交易占到中国电视节目交易总量的90%,而电视剧前后的广告收入占电视台广告收入的70%,观众收看电视剧的时间在所有节目中最大。二、电视剧生产数量庞大,类型化明显。历史正剧、传奇剧、武打剧、都市言情剧、涉案剧、情景喜剧等  相似文献   

12.
从《苦菜花》到《红岩》,从《张小五的春天》到《卫生队的故事》等电视剧的重新翻拍和热播,人们通过电视剧看到旧时代中国妇女的生活现状、看到老一代的女革命家为中国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奋斗牺牲的伟大精神、看到今天现实生活中中国妇女的幸福生活,研究中国妇女在电视剧中担当的责任,拍摄出更多更好的精品电视剧,需要中国妇女的继续努力,为中国电视剧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电视剧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电视剧市场。一则,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观众群体,一部电视剧的观众动辄几亿。二则,电视剧的播出量世界第一,没有哪个国家的绝大部分电视频道把黄金时段都交给了电视剧。三则,中国的电视剧生产量稳居全球第一,每年有2万集左右的电视剧生产。2013年,国内电视剧市场沿袭近几年的繁荣势头,创作量和投资额都有增无减。  相似文献   

14.
1958-1980年中国电视剧理论研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长期以来,1958-1980年被学界认为是中国电视剧理论研究的"空白期",但是经过多方检索,作者发现了这个阶段关于电视剧理论的15篇文章,这些研究取得了不可忽视的理论贡献,特别是其中的<电视剧浅议>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这个阶段的理论研究也表现了独特的研究特点.  相似文献   

15.
熊忠辉 《视听界》2014,(3):18-22
认识数量规模巨大但价值稀释的中国电视剧产业,与量少质优的韩国电视剧产业之间的差异,在电视剧作为文化输出的重要产品类型的当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电视剧产业整体优势、生产层面、价值层面、政策层面等方面阐述中韩两国电视剧产业的差异性,探讨中国电视剧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时至今日,中国电视剧批评万象丛生,电视剧理论批评究竟要以怎样的姿态参与电视剧创作,走向未来的中国电视剧批评又将会面对怎样的局面。"4.11"文化事件中,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曾庆瑞和本山传媒董事长赵本山之间的有关电视剧批评的正面交锋,给了我们一个关注中国电视剧批评现状的新契机。本文从批评历史、现状与方法角度将话题直指中国电视剧批评。  相似文献   

17.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就实现了电视剧走出国门,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电视剧制作和传播的大国,随着当下国外电视剧势不可挡地涌进国内,在这样的危机中找到中国影视产业发展的机遇,成为影视人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因此,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加快我国影视发展,争夺世界市场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8.
吴昊 《青年记者》2016,(18):29-30
IP,就是“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中文含义是“知识产权”.在影视行业,“IP”泛指有大量粉丝基础的网络文学、原创文学或者游戏的版权.①IP电视剧则是指以原创网络小说、游戏、动漫为题材创作改编而成的电视剧. 自2011年由网络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甄嬛传》火爆荧幕之后,IP电视剧呈现迅猛发展之势,收视率和网络点击率不断刷新纪录,IP版权费也接连创新高.有媒体将2015年称为“IP电视剧元年”,在IP电视剧强劲的发展势头下,客观、理性地看待IP电视剧的创作热潮,对于我国电视剧产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传媒行业IP剧制作热度居高不下,IP剧在整个电视剧比例中占额升高,似乎产生了一种"无IP不成剧"的现象。但IP剧热潮下暴露出"快餐式"制作手法、收视与口碑相左,网络IP剧口碑反超电视IP剧、演员成本大幅翻高、同质化现象严重等一系列乱象。本文通过对"IP剧热"乱象分析,提出"影视IP"运营的四点策略:正确认识多于盲目崇拜;打造开发多于移植利用;内容投入大于IP购买和演员片酬投入;讲求广告植入契合度。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电视剧发展要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给中国电视带来巨大变化,使中国电视剧形成多样丰富的格局,逐步走向成熟.30年来,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电视艺术观念,丰富了电视剧业态发展格局,形成多样化电视剧艺术形态和风格,创造了适应中国国情的电视剧作艺术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