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1年9月24日至12月17日,本报《时事周刊》连续推出反映武警黄金、森林、水电、交通部队官兵战斗和生活风貌的《黄金强国梦》、《绿色山河梦》、《光明神州梦》、《大路通天梦》等4个系列专版报道,在武警部队特别是警种部队中产生了很好的反响,社领导对这4个专版给予了充分肯定,许多读者也给予了好评。策划这样一组专版报道,采写这4个历史跨度几十年、分布全国各个角落的警种部队,进行树碑立传式的全方位、深层次报道,我们还是第一次。在组织和采写这组报道过程中,我们有这样几点思考和体会:托起宏大的主题构想许多…  相似文献   

2.
从今年4月11日至4月15日,《解放军报》先后刊登了我采写的《加强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新闻观察》一组5篇系列报道,受到广泛好评。在这里,我就谈一谈自己采写这组报道的一些做法和感想。深度报道的新闻契机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是个很长的过程,也是我同步跟踪8年专题报道的一个部分;这又是一个大课题,它几乎覆盖了军队政治工作改革的各个层面。我们的新闻要关注这个领域的建设发展进程,非常需要深度报道,以探讨、回答部队在这一进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可这个课题走到今天要做深,从哪下手呢?如果没有新闻契机,洋洋洒洒写一篇或数篇稿件,深也…  相似文献   

3.
看了去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无锡日报》周末青年版,有面目一新之感,经过仔细琢磨,觉得这个专版具有这样几个特色。一是编排形式别具一格。这个专版有选择地宣传了五个新闻人物,他们是工人、农民、党的干部和知识分子。每篇报道都  相似文献   

4.
一对恩爱夫妻用15年时间酿造的花蜜,为更多的人带来了芬芳。2001年3月9日解放军报二版,以整版篇幅同时刊发消息《两地相思15载,两千情书好甜蜜》和通讯《来信的日子,我们共同的节日》,介绍边防军官赵楠和妻子魏亚君两地分居15年相互写了2082封书信的故事,在编辑部、部队和社会上都引起了热烈反响。这一报道受到社长、总编等社领导表扬,先后获社长奖、优质稿奖。报道在边防部队广大官兵中产生共鸣,报社收到许多来信,《今日边海防》专版为此又编发了一期读反映。  相似文献   

5.
为了满足广大农民发展生产的要求,我们铜山报从1980 年3月复刊开始,在四版开辟了《科学天地》专版,宣传农业科技知识,并逐步扩大科技门类的报道,用科学技术武装农民,给他们一把打开致富大门的“金钥匙”。回顾十年办《科学天地》的实践,我们认为这个专版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经常性。包括:固定版面,固定专版编辑,不轻意调换。这样,  相似文献   

6.
去年11月23日《新华日报》“党的建设”专版登载了笔者采写的经验报道《传道授业的壮丽画卷》,全文2700字,并加了短评。这篇报道从初稿到见诸报纸,先后修改4次,其中凝聚着编辑同志的心血,使我受益非浅。我体会最深的一点是:文章不怕改,多改出佳作。这篇报道的源头是,8月上旬,在南通市委召开的党建工作会议上,  相似文献   

7.
1995年5月4日,新华社团委与《中国记者》联合举办了“从焦裕禄到孔繁森——两代记者座谈会”。三十年前采写《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的作者冯健、周原(穆青同志因出差在外,未出席会议,后来我们作了补充采访),与参加采写《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的新华社青年记者何平、朱幼棣、陈雁,齐聚一堂,回顾各自的采写经历,总结、概括了这两个光辉典型的共同的时代特征,新华社副社长、总编辑南振中也特地赶来和大家一起畅谈在学习先进人物的过程中报道先进人物、并在报道中继续学习的体会。  相似文献   

8.
当公安记有好几年了,在这几年的采访中,许多报道公安的稿件被评为好稿。2000年采写的《南山公安分局免掉10个派出所所长》被评为深圳好新闻一等奖。2001年组织和策划采写的《春节追逃直击》被评为深圳好新闻特别奖和广东省好新闻二等奖。  相似文献   

9.
2009年5月,《中国军工报》增期改版。其中,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变化就是推出了"深度报道"专版。两年过去了,经过报社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我们先后完成了150多个深度报道专版的策划和采编任务,其中多篇稿件受到总装首长和部队官兵的好评,20多篇稿件被评为优质稿件。  相似文献   

10.
国企报道要贴近主人翁──采写《主人翁的力量》引发的思考沈祖润,陈芸1996年12月,中宣部决定在全国宣传皖北矿务局刘桥一矿两个文明建设的经验,并组织10家中央新闻单位采访报道这一先进典型。12月的日,新中社播发了我们采写的长篇通讯(主人翁的力量》和评...  相似文献   

11.
《济南日报》作为地方党报,如何更好地反映部队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如何搞好新形势下军政军民团结的报道,根据本报办报方针,我们采取的作法之一就是在部队支持下培养一支部队通讯员队伍。我们始终把部队作为一个重要的报道面来抓。1993年1月扩为八版后,又进一步增加了部队新闻的容量,保证部队新闻上一版,甚至上头条。同时,还设立了《军营内外》专版。为保证部队新闻数量多、形式活、有质量、有深度,我们下气力抓了部队通讯员的培养与提高。首先,建立了部队通讯员新闻报道网络。我们经常深入部队采访、约稿,在部队首长的支持下…  相似文献   

12.
丁开 《新闻导刊》2005,(6):37-38
90年代初期,我国传媒采用组照或图片故事还仅局限于画报类的杂志中,报纸刊登的组照也仅局限于专栏,登个3、4张照片,报纸的摄影专版定位在欣赏性的画刊上,而一般的杂志没有组照的位置,就更别提什么图片故事了。1995年,《中国青年报》开全国报纸之先河,将每周一次的画刊改为了“报道类摄影专版。”《南方周末》、《人民日报华东版》、《大众日报》、《北京青年报》、《粤港信息报》、《羊城晚报》等紧随其后都推出了以成组报道和图片故事为主体的摄影专版。1999年的《北京青年报》已发展到每周数版的专题类摄影专版。  相似文献   

13.
翻开近期《经济日报》,"走转改"报道无疑是版面亮点."走转改"活动正在促进日常报道的变化."走转改"正在渗透到日常报道中,成为大家自觉遵循的采写原则.如专版是《经济日报》版面构成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稿件偏长、材料味浓、时效性差是多年来我们在努力克服的"顽疾".开展"走转改"活动以来,不少版面编辑主动深入基层,自觉采写调研式报道,版面清新起来,内容鲜活起来.  相似文献   

14.
1991年2月16日,《天津日报》刊登了该报记者采写的《羊年第一“羔”》现一场短新闻,介绍了“羊年”天津市第一个婴儿诞生的喜讯,报道富有情趣.2月20日,又刊登了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副院长姜月平写的短文《写给羊年第一“羔”》,介绍了记者采写该报道的有趣经过。我们特将该篇报道和这篇新闻背后的新闻一并转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1987年10月6日、7日,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了记者罗荣兴、曹焕荣和祝华新合写的《中国改革的历史方位》《改革阵痛中的觉悟》两篇报道(以下简称《方位》《觉悟》)。各地读者纷纷写信,称赞这是引人入胜、鼓舞士气的好文章。首都新闻界也给予高度评价。10月15日,中国记协召开改革宣传座谈会,邀请作者介绍了采写经过及其体会。嗣后,我们和他们进行了交谈,写下一些感受,以飨迄今仍对这两篇报道颇有兴趣的读者。没有“背景”敢于报道热点和难点的题材我们和参加座谈会的一些同志都认为,《方位》和《觉悟》连续登在头版上,篇幅又长,显得份量很重,猜测这是领导出题目布置他们采写的。“不是的。”罗荣兴摇了摇头说,“这两篇文章没有什么‘背景’,而是我们教科文部的同志近年来在改革宣传报道中不断思考  相似文献   

16.
解放军报有两个反映党的建设和团员青年工作的专版。一个是每周三第六版的《党的建设》专版,另一个是每周六第三版的《青春方阵》专版。这两个专版秉承追逐前沿、勤于实践的主旨,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精心策划、精心编辑,大胆实践,编发了许多质量上乘的作品,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今年初以来,中宣部《新闻阅评》对这两个专版的内容分别给予积极评价。  相似文献   

17.
在第14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本人与《经济日报》记者梅绍华采写的特稿《雷锋生前唯一报告录音是这样被发现的》报道,荣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对这篇报道的采写经历本人感触颇深。  相似文献   

18.
朱巍 《新闻爱好者》2002,(10):44-44
记是否具有宏观意识,是否善于宏观思考,这是立足宏观的深度报道成败的关键:几年前,我在《春潮涌动话农业》系列报道“豫中篇”《高效农业在崛起》(发表于1997年4月9日《河南日报》)的采写过程中,深深感受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19.
2004年10月8日,《科技日报》创办了历史上第一个以生活为主题的专版,名为《科技改变生活》。该版每周一到周六如约出现在报纸的第四版。《科技日报》拿出这样一块黄金版面谈生活,一改以往艰深晦涩的面孔,这着实是一场“革命”。中央电视台当天早晨热情地向广大读者和观众推介,就《科技日报》专门开辟一个版面关注民生,走进老百姓生活给予赞许,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来自读者的反响印证了中央电视台的“预见”。改版当天,编辑部接到了众多读者来电,纷纷畅谈读后感,表示愿意看到更多的聚焦老百姓生活的科技新闻。11个月的实践也给了我们不少…  相似文献   

20.
1996年4月中下旬,《武汉晚报》对武汉市的企业店名招牌问题,进行了一次集中地连续地报道。8天时间共发稿41件,其中新闻稿18条,言论5篇,短文6篇,图片12幅。 这次报道以武汉市“福尔摩莎”娱乐城这块具有殖民主义色彩的招牌为切入口,完整报道了“福尔摩莎”摘牌的前前后后,并及时推出《招牌,岂能这样挂?!》、《店名,应该这样取》和《摘掉一块招牌,引发多篇文章》三个系列组合专版,昭其反正,倡导健康的社会主义的商业文化。 这次报道反响强烈,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市政协副主席、中共武汉市统战部部长胡照洲撰文对整组报道给予高度评价。市工商局局长周德武称这组报道为我市企业名称清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