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引言 自1910年瑞典汉学家高本汉的《中国音韵学研究》出版开始,山西方言研究经历了近百年的历史.1910-1980年间,山西方言多是零散的调查研究,1980年到现在,山西方言研究进入了发展期,展开了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并逐渐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2.
瑞典汉学家高本汉根据上古汉语某些方言里尚有人称代词”格”的形式变化的遗迹,假定原始汉语原来也是一种变化语。对于高氏的这一假定理论,语言学界早有人持反对意见。本文借助和汉语有亲属关系的少数民族语言、活的汉语方言材料作为佐证,对高本汉的理论作出新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中古汉语的概念是瑞典著名汉学家高本汉提出的,他的《中国音韵学研究》一书把汉语语音史分为五个时期,中古汉语就是其中之一。此后,许多研究汉语史的著作沿用这一提法,影响最大的当数王力的《汉语史稿》,该书主张自魏晋南北朝至南宋前半期为汉语史的中古时期。最近二十余年以来  相似文献   

4.
高本汉是瑞典著名汉学家,对中国文化、汉语有精深的研究造诣.高本汉《诗经注释》是对《诗经》的疑难字词做专门研究的著作,既吸收传统研究者的见解、方法,也吸收西方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并将比较语言学、语音学的研究方法运用到《诗经》研究,使许多《诗经》疑难问题得以解决,这使《诗经注释》具有划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记录了大量的方言字音。从高本汉的描写中,可以离析出福州方言音系的整体面貌。文章重点介绍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所记福州音之声母系统。高本汉所记福州方言15个声母,与《戚林八音》、现代福州方言的声母系统基本一致,只是对“n、l”两个声母的分合看法有所不同,这是福州方言语音渐变的反映。另外,高氏还记录三个特殊音ts、c、c,经过分析,发现这些音标在书中仅有一两次用于描述福州方言,并不能作为福州方言声母系统的声母。  相似文献   

6.
作为现代汉语音韵学奠基者的高本汉,自认为是肯定无疑的中国古音研究成果,后来受到了严厉的批评和广泛的修正,这使他感到意外和震惊.(易家乐1979)然而,无论是赵元任、李方桂、董同和,还是马丁(Samuel Matin)蒲立本(E·A·Pulleyblank),都是针对高本汉对中古或上古汉语的构拟提出的局部或彻底的修正,尚未涉及高本汉的宏观研究模式.六十年代中期,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中国语言学计划”研究中的一些学者,批评了高本汉的汉语古音研究方法,主张以现代汉语方言为研究古代汉语的基础,而不必参考古代文献记录的证据,提出了“普林斯顿假说”(Princeton hypothesie).参考这一研究的学者们被称为“普林斯顿学派”(Princetonian).他们认为《切韵》音系以及由此上推得出的上古汉语并不能完全代表汉语的祖语,批评了高本汉的简单和单一的发展体系.具体的操作程序是,  相似文献   

7.
论就汉语研究中的时间、空间结合问题,将中国清代学顾炎武、瑞典汉学家高本汉、中国北大语言学家王力先生及美国华人学生张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学罗杰瑞等人的研究成果加以对比并分别指出,他们各自在该学科研究取得的成绩与不足。最后指出在汉语史研究中应该把语言的空间差异和语言发展的时间序列结合起来,才会有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整理归纳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中所记录的大同方言的声韵系统,通过与普通话比较,总结出其与今大同南郊区方言有10个共同点,8个差异之处,进而探究其演变,从而形成对高本汉所记录的大同方言声韵系统的科学认识。  相似文献   

9.
丙丁 《四川教育》2012,(11):12-13
(一)花落中国,喜讯传九州诺贝尔文学奖选择了中国作家莫言。瑞典文学院10月11日宣布,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本年度获奖者将获得800万瑞典克朗(约合114万美元)奖金,颁奖仪式定于12月10日在瑞典举行。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彼得·恩隆德当天中午(北京时间晚7时)在瑞典文学院会议厅先后用瑞典语和英语宣布了获奖者姓名。他说,中国作家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之一、瑞典汉学家马悦然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莫言是一位很好的作家,他的作品十分有想象力和幽默感,他很善于讲故事。  相似文献   

10.
冯梦龙之俗     
我在上世纪90年代到欧洲访问,瑞典著名汉学家马悦然邀请我到他家书斋做客。在交谈间,马先生说到,欧洲人最早接触中国文学是《三言》。欧洲人知道冯梦龙比曹雪芹早了好几十年。  相似文献   

11.
理查德·约翰·林恩(Bichard johu Lynn)是当代美国知名汉学家,纽约宾厄姆顿城人。始学中文于普林斯顿大学,于华盛顿大学获中国文学学士学位,1971年获斯坦福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70—1972年,他在新西兰的奥克兰大学担任中国语言与文学课程;1972—1975年,在阿默斯特的马萨诸塞大学担任中国语言与比较文学课程;1975—1977年,在印第安纳大学担任中国语言与比较文学课程;1974年,他还应聘为蒙特·霍利约克学院客座副教授,讲授中国史;1975年—1977年,还应聘为斯坦福大学暑期客座教师,讲授中国文学。其后,他  相似文献   

12.
在国外学术界,很有一些汉学家,例如美国的费正清,苏联的费德林,捷克的普实克,瑞典的马悦然等,都可称为海外汉学巨子,他们都撰有一批影响深远的汉学巨著。费正清(John K·Falrbank,1907—)是位有中国血统的美国学者,研究中国历史的权威,现任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他关于中国历史的著述甚多,如《美国与中国》,《剑桥中国史》第六卷。前者论述中美关系;后者译成中文后改为《剑桥中国晚清史》,因其内容是1800—1911年间的中国历史。成书于1979年的《中国:传统与转变》,是他晚年与日本学学者赖肖尔(Edwin O·Rtls  相似文献   

13.
冯梦龙之俗     
<正>我在上世纪90年代到欧洲访问,瑞典著名汉学家马悦然邀请我到他家书斋做客。在交谈间,马先生说到,欧洲人最早接触中国文学是《三言》。欧洲人知道冯梦龙比曹雪芹早了好几十年。  相似文献   

14.
北京话日声母的音值比较特殊,几十年来,从瑞典著名汉学家高本汉开始,一直把北京话的日声母记为浊擦音[z],于是现在一般分析北京话语音的书里都把北京话的日声母看成是浊擦音。这是不对的。早在1956年,傅懋(贵力)先生在《北京话的音位和拼音字母》(载《中国语文》1956年5月号)一文里就已指出,北京话的日声母不是浊擦音。傅先生认为北京话日声母是“半元音”,这是有道理的。解放后,著名语言学家陆志韦先生曾对作者和其他同志多次提及,北京话日声母不是浊擦音,不能与[s]相配。傅先生与陆先生的意见都是十分宝贵  相似文献   

15.
《切韵》是研究汉语音韵的一部最重要的著作。然而对《切韵》的性质及它的音系基础,向来争论不已。唐代李涪在《刊误》中说《切韵》反映的是“吴民之言”,他以洛阳音为依据,批评《切韵》“又有字同一声,分为两韵”、“何须东冬中终妄别声律”。瑞典汉学家高本汉则认为《切韵》是唐代的长安音。近代学者章太炎认为《切韵》包含古今方国之音。他说:“《广韵》所包,兼有古今方国之  相似文献   

16.
高本汉的《中国音韵学研究》科学地记录了大量方言字音,其中所记录的厦门方言字音为研究厦门方言史提供了丰富的材料。高氏所记录的厦门音共有17个声母、79个韵母和7个声调,基本反映了20世纪初厦门话的实际语音。  相似文献   

17.
2006年9月25日,绍兴在鲁迅先生诞辰125周年之际,举办了一场以“文化传承,精神回归”为主题的文学巨匠后裔对话活动。中国的“文学巨匠”或曰“文学大师”有哪些?“鲁郭茅巴老曹”是也!这是一个在中国传播了50年的概念:从上世纪50年代始,在几乎所有的主流中国现代文学史教科书中,都将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尊为大师级的作家。诺贝尔文学奖与20世纪同龄,可谓世界文学界之殊荣。不过并非每个获奖者都感到幸运,譬如法国的萨特,就“拒绝来自资产阶级的一个荣誉”。也有人对此并不热衷,诸如我国的鲁迅:1927年,瑞典汉学家高本汉通过…  相似文献   

18.
2012年夏天,我们到瑞典哥德堡大学访问。邀请人马飞龙教授是瑞典乃至欧洲的著名学者,他所提出的变异教学理论有相当的影响。交流中的节目之一,便是由我们介绍中国的三级教研组织。对于这个内容,与会的大学教授、中小学教师均表现出充分的热情和兴趣。  相似文献   

19.
陈独秀是国内较早研究复辅音声母的语言学家之一。他主要从拟声词、连绵字、谐声偏旁、一字二音、方言、邻族语言、异族译音等方面,运用推理和比较的方法,证明了古汉语中存在三类复辅音。陈独秀的研究明显受到高本汉、林语堂的影响,但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所超越。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 ,具有现代意义的高等教育机构 ,肇始于1 9世纪末。其中有公立 ,也有私立。在私立高等教育机构中 ,最早的是教会大学。 1 879年 ,美国圣公会合并在上海的培雅学堂 (1 865年设立 )和度恩学堂 (1 866年设立 ) ,成立圣约翰书院。 1 890年开始设立大学部。 1 90 6年 ,正式成立圣约翰大学。 (曲士培 :《中国大学教育发展史》 ,第 3 61页 )私立大学在欧洲由来已久。露斯·海荷 (RuthHayhoe)在《中国大学》一书中 ,根据拉什戴尔 (Rash dall)在其著作《欧洲的大学》中的阐述 ,简要地说 ,在中世纪的欧洲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