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蔷 《甘肃教育》2011,(6):39-39
在历史教学中,很多学生都抱怨历史学习枯燥乏味,不是记年代就是背人名、地名,对于历史事件的学习也是以“干条条”为主,历史学习的乐趣无从谈起。历史教材内容包罗万象、历史知识博大精深,学生本应学得有滋有味才对,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笔者认为,如果能在历史教学中加入几味“佐料”的话,其一定会变得“有滋有味”。  相似文献   

2.
吴红 《中学文科》2000,(9):12-12
在历史学习中,采用数字特性记忆年代法,可以把繁琐的年代记活、记牢,从而提高效率,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3.
欲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就只有加强历史课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注重教学内容知识性,思想性和生动性的结合,并通过帮助学生掌握巧记历史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引经据典,将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学生学习历史仅需记记背背。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应该贯彻课改精神,凸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不仅学到历史知识,而且学会探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白幼蒂 《中国考试》2004,(10):48-48
历史最大的特点就是过去性.一切存储着有关过去信息的资料和实物都是学习、认识历史的依据。随着信息理论的传播,自20世纪80年代起。历史图片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受图史新模式的启发,1993年以来.高考历史中也出现了图像资料选择题。试题考查学生根据设问,从图像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再认再现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历史结论。或历史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总之,考查的重点局限于再认再现能力。  相似文献   

6.
学习历史,必须具备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了解社会发展规律,为此,就得掌握一定的史实,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为了掌握时间,就必须记忆历史年代。记忆年代,不能孤立进行,而要结合历史事件及其发展的线索,并加以区别对待,才能记得牢。历史年代有应该记的,也有不必记的。不必记的,只屑从年代分清事件发生的迟早先后,或时间长短就行了。应该记的,也应该区别对待。有的要求记世纪,如,夏王朝建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有  相似文献   

7.
许多同学认为学习历史就是背诵,就是记忆,与提高素质没有什么关系。须知,这是误解,背记历史知识点,只是最简单的学习方法,还需运用“听、说、读”的学习方法.才能提高能力、提高素质。  相似文献   

8.
历史教学素质教育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实践,就历史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历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无论学习什么知识,兴趣都很重要,学习历史也是如此。如果对历史学习不感兴趣,通过历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也就成了一句空话。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1.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获得知识,接受教育,是以对教师的信任为基础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对知识丰富,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道德品质好的教师是钦佩的,对他所教的课程也就感兴趣,有了兴趣,自然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如果师生关系不…  相似文献   

9.
贵刊2006年第10期吴双喜老师《巧记历史年代》一文谈了一些记忆年代的方法,读后颇有收获。但个人以为,除了硬记、巧记之外,绝大部分历史知识的记忆还是要以理解为基础。只有理解了,才能记得快,记得牢,记得轻松。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相似文献   

10.
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历史知识的庞繁复杂。它既有历史的基础知识:年代、地点、人物、史实、历史概念;也有历史发展的时间线索:如中国和世界历史的时间线索,章节和单元的线索,重大问题的跨章节的线索等,还有历史教材中的总体和局部机构等。不管怎么样,它构成了整个教学过程的信息源。但学生对学习历史一般较形式、离散的。  相似文献   

11.
年代、时间是记载重大历史事件的重要内容,学好历史,就必须准确无误地记住重要的历史时间和历史年代,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复习课中,学生面对众多的历史时间,往往不知所措,或死记硬背或记后忘前,有的干脆不记。其实,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吃透教材,把历史知识或横向比较,  相似文献   

12.
在高三历史教学中,许多历史教师都能做到用足用好教材,以《考试说明》为指导,牢牢地把握高考方向,科学地指导学生复习,更好地应对高考。在近几年的高三历史教学中,多数学生认为文综三科中历史学科最难学、最难记。准确记忆基础知识是学习历史的第一步,只有准确记住基础知识,才能构建起历史知识的网络。因而,我在教学中不断摸索,并指导学生自己摸索巧记历史基础知识的方法。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几年来总结的记忆历史知识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黄洁华 《广西教育》2008,(14):45-45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笔者深感中学生对历史可谓是喜忧参半:喜其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故事性,忧其难记、难忆、难把握,尤其对枯燥乏味的历史年代的记忆,学生更是一筹莫展。而记忆历史年代对历史学习非常重要,学生到底该怎样记,则需要教师给予指导。笔者现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略谈一二。  相似文献   

14.
在多年的历史教学中,笔者认为教师必须明确一个观点: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关系到尊重教学对象,遵循教学规律问题,对此从大处着眼,一以贯之。从前我都是采用讲故事,讲历史故事来吸引学生学习历史,但是学生对历史课信心百倍,学习热情也高,但结果却是今天注意了、记住了,明天又给忘了。所以我给学生以学习历史订出了章程,一是从年代时间记忆;二是从事件发生记忆;三是重大的事例记忆;四是从发展先进性和发展趋势记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邓彬 《中学文科》2007,(12):38-38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历史知识的学习居于重要的地位。然而,学习历史知识并非轻而易举,主要的问题在于:历史知识一看就懂,一丢就忘。浩如烟海的历史知识,涉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影响、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科技文化等。如何记才能记得牢呢?作为历史教师,笔者认为注意总结搜集整理,把它们变成一串串数字,利用数字法记忆历史,对于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方面有一定的成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初中历史学习中,学生要记的史实很多,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尽快掌握历史知识至关重要。本文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可改革教学方法,以加强知识记忆,如情景教学法,加强历史与实际的联系,利用历史事件来激发学习热情;在进行知识点归纳时,可利用特殊记忆法,如特定年代记忆法、归纳记忆法、浓缩记忆法、知识结构记忆法。  相似文献   

17.
贾红娟 《新疆教育》2012,(8):110-110
历史学科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包含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表述历史问题能力等一般能力,也包含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的特殊能力。所有这些能力可归并为阅读理解、语言和文字表述、整理和归纳、分析与运用四大类。它们指向的目标各有侧重,其培养训练的方式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18.
一、知识模糊,概念不清 搞清楚一个个知识概念,学生就获得了基础知识;基础知识要打牢靠是要下一番苦工夫的;学历史首先要记,不记史实就形成不了历史概念,不记史实就形成不了历史线索,没有这样的基础,又怎能灵活答题?只有把历史基础知识搞扎实了,基本能力才会提高。否则,知识模糊,概念不清,是不可能得心应手地应对现代具有创新性质的新高考的。  相似文献   

19.
张定浩 《新读写》2013,(7):113-115
这组叙事的文章偏重于历史方面,所记有大事,如《但为君故》中曹操为打江山求贤若渴的事;也有记小事的,如《历史:让我们看见》,所记只不过是历史的细节而已。还有记实事的,如《新绛重访》;有记虚事的,如《庄子的草帽》。但无论如何,它们向我们生动地呈现了一幅幅历史人物的精彩画卷,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相似文献   

20.
历史研究性学习既是新教学模式.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注重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数字图书馆建设为知识共享、传播、研究搭建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借助这一平台.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功能得到充分优化.并有利于探索变革师生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